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丽 《新闻世界》2013,(5):151-152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建立在传统媒介环境之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相应的也发生了改变。本文试从议题本身、议程设置的主体、议程设置的作用机制以及议程设置的效果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媒介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能力在这些变化中慢慢地被削弱,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相应地得到了修正和发展。在消息内容的时效性对公众舆论的影响程度以及表现方式上,网络媒体都扮演着一个关键性的角色。本文以文章出轨事件为例,用议程设置理论作支撑,分析网络环境下议程设置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以及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了著名的议程设置理论,"新闻中强调的这些议题随着时间的演化会成为公众认为重要的议题",换句话说,媒介议程设定了公众议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已有的传播理论受到新传播环境的挑战。而在新的情境下,议程设置理论有了新的应用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议程设置的量化研究来探究媒介引导力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申丹丹 《新闻世界》2013,(5):127-129
议程设置理论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重要理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否还适合新的网络媒体时代?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以及当前的网络传播环境发现,网络媒体的确对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产生了冲击,"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赵偲 《新闻世界》2014,(4):157-158
李普曼用“我们脑海中的图像”来解释传统媒介环境下大众舆论的形成,它的形成基于媒介通过新闻报道为大众制造的拟态环境,媒介议程深刻影响公众议程。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传统媒介环境,中国社会的转型改变着人们对待变化的心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媒介与舆论之间的关系将如何演变?本文试从梳理大众媒介与舆论之间的关系演变入手,探讨议程设置理论在各个环境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情况,并展望未来媒介环境的变化对大众媒介与舆论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消息内容的时效性、对公众舆论的影响程度以及表现方式上,都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对整个媒介环境的议程设置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以章子怡捐款门事件为例,论述网络媒体出现后议程设置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网络议程设置的不可控性;网络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交织于网络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7.
媒介间议程设置效果是议程设置理论的重要拓展领域。本研究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等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议程设置现象,并分析了议程融合和融合新闻等具体表现形式。同时,本研究也指出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间议程设置的负面效应,即网络谣言和虚假新闻的产生与扩散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媒介间议程设置的控制机制——把关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王舜 《青年记者》2013,(2):16-17
在网络环境下,议题属性显要性并不总是由媒介决定,议题属性议程设置成为一个非闭合的流程。本文尝试以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团"旗袍秀"事件为例,探析网络环境下议题属性显要性转移的路线,并以此观照个体、社群、媒介、公众、政策等之间的议题属性议程设置新特点。浙江代表团"旗袍秀"事件与议程设置1.第一阶段:议题的媒介显要性获得和转移及属性显要性设置2012年2月29日,浙江在线刊登了一篇题为《百年华装看旗袍丝博中国旗袍百年展3月晋京展出》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连续议程设置功能及其意见生产机制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就是一种关于传播渠道的理论,其中心思想是:公众通过媒介知晓事件或问题,依媒介提示的角度思考,按照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或者说,媒介对某一事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同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网络传播同传统媒体相比。在议程设置上的不同: 1.目前网络的覆盖面还不能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能起到的议程设置作用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曹蓉 《新闻世界》2011,(11):212-213
“议程设置”是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一个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假说。本文对“议程设置”假说进行了理论回溯,并探析中国语境下该假说所发挥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网络背景下的“议程设置”假说,认为不应局限于探讨谁设置了媒介议题,应着眼于对整体舆论氛围影响的研究,要积极寻求和探索政府议程、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互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是"弱控制"的媒介。在这种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受更多因素的影响。如公众的新媒体需要程度、使用习惯、接触频率,不同新媒体的覆盖人群、技术特性、表现方式,新媒体传播内容与公众兴趣点的相似程度等。在议程主体更加多元、议题更加广泛、议程更加复杂的"弱控制"环境下,只有运用多种合力效应,才能使军事外宣议题设置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12.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议程设置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议程设置凸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效力,其在舆论引导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贾君鹏事件"这一网络事件谈起,探讨网络议程设置的效力和其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媒介事件马加爵案可以看到:因为网络媒介在现实的传播生态中的特殊地位,议程设置理论并没有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性而失去作用。相反,在媒介间议程的作用下,网络传播的特性更能强化和体现议程设置的强大效果。这一点证实了网络受众的被动地位,也证实了网络受众和媒介之间的传受关系对比传统媒介和受众之间的传受关系,没有表现出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周怡  袁侃 《青年记者》2006,(22):70-71
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是大众传播学经验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在网络时代,有学认为大众媒介为受众产生“议程设置”的理论受到了挑战,媒介设置公众议程的作用有可能会减小。本通过个案研究来考察在网络论坛(BBS)议题设置的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中的“议程设置”与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春 《新闻界》2007,(4):29-30
在网络传播模式下,"议程设置"仍然存在,但由于传受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议题设置权下放,传播内容多元化等新特点,同时,网络中也出现了公众自我议程设置,并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熊颖颖 《新闻世界》2014,(8):108-110
新媒体时代,基于传统媒体所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主体也由传统媒体扩展到了多元化的普通大众,这使得传受双方的角色及媒介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传播主体多元化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在复杂的多元主体中营造平衡的媒介环境,促进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开展校园信息推广,加强校园舆情引导的有效载体。但是,各级各类微信公众平台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力效果并非完全尽如人意。本研究在议程设置理论指导下,以华东师范大学为研究样本,从媒介议程设置和受众议程设置关联度、高校微信平台间媒介议程设置关联度入手,探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现实影响力状况。同时,以现存问题为导向,提出加强平台自我定位、掌握受众需求、注重编辑排版方式、优化推送内容等平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董慧  靳徐进 《新闻世界》2008,(10):32-33
今天,人们的生活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面对海量的信息,公众如何做出与自己相关的有用的选择?媒介通过设置议程对公众的选择进行引导,但是,媒介在使用其议程设置功能的同时也在实施着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某种程度上使公众在选择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悖论亟待解决,唯有此,才能构建和谐的新闻传播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征,网络媒体下的议程设置功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近些年兴起的微博,很多事件例如"药家鑫事件"、"小悦悦碾压事件"、"赵文卓、甄子丹骂战"等都是通过微博向公众公布进而引起公众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媒介议程的来源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问题,2009年的大堡礁招聘事件成为研究媒介议程形成的典型案例.本文从议程设置理论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出组织是媒介议程的重要来源之一.组织是启动媒介议程的源头,组织能发挥比媒介更强的主体能动性,将组织、媒介、公众三者统一在一个相对简化的模式之中.组织借助媒介议程设置能够达到预期的影响公众意见和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