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那些树     
那些树每一棵我都用手摩挲过。在我曾经上班的那个大院里,那些树春来生叶开花,秋来凋谢荣华。一年年,那些树,给来往于那个大院的多少人以绿阴以清凉以美丽以感动.  相似文献   

2.
[编辑导语] 随意地伫立于大地上的任何一处.目光所及.你总能捕捉到树的风姿。悬崖边的树“它似乎即将跌入深谷.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橡树与木棉“仿佛永远分禽,却又终身相依”;还有那保持着距离“彼此孤离”却又“把根须纠缠在一起”的树……  相似文献   

3.
山明水秀     
山是高大的.看着高大的山、高大的树.你会知道天空有多高;听着树叶宏亮的声音.鸟儿清脆的声音.休会知道云朵有多高;感受着树缝中的阳光。你会知道太阳有多高——全都在山顶.在树梢,因为高大,所以山明。  相似文献   

4.
黄明 《山东教育》2004,(27):18-20
一夜春雨过后,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幼儿园的一圈樱花树骤然绽放出满树的花朵.一树树鲜嫩的粉红色簇拥着同样是粉红色的教学楼,在大片灰色的居民楼群中.明艳得就像一处卓然世外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5.
台风过后,一片狼藉。街道两旁的大树被吹倒了很多.许多工人正在扶正那些歪斜的树。工人们总是先将靠树干下部的一些大的枝叶锯去,使其重量减轻,然后再将树扶正。  相似文献   

6.
《特区教育》2010,(5):36-37
玉树——充满浪漫想象的树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2.用珍宝制作的树。 3.槐树的别称。 4.美丽的树。 5.白雪覆盖的树。  相似文献   

7.
画树有绝招     
树,是学生绘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有的教师教学生画树只是把树作为背景,或用来衬托主题,或用来丰富画面。而且各个年级的学生几乎都是画的同一造型的树。树的颜色也规定树干和树枝为咖啡色,树叶为绿色。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对树的观察,限制了他们对树的表现形式,因而不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我认为学生学画树.不应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应该是一种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幸福     
柯原  佚名 《少年读者》2008,(9):47-47
祝你幸福! 树的幸福.在于以翠绿点染土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捧给世界以绿荫与果实。所以,树在风中飒飒地歌唱。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一棵树,是一棵常青的树。教学实践是其赖以生存的稳健根基.专业成长是其竞节向上的年轮飞转.教书育人是其生命果实的最美体现。  相似文献   

10.
1927年7月.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园写下了名散《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段话:“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因为提到了“树上的蝉声”,便引发了“月夜有无蝉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1.
情系老屋     
老屋在家乡茶庵老街的中段,平房结构,临街有着三间门面。屋后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墙外是一条河.河坡上长满了树。春夏之间,一些不知名的小鸟便在树上欢快地鸣叫.唱着只有它们自己才懂的歌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衡成荣 《辅导员》2009,(11):1-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是用“敲”还是用“推”?贾岛骑驴而行,犹豫不决,于是腾出手来,一遍遍地做推、敲之状,却对迎面而来的车队视若不见,差点冲撞了韩愈。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有句话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教学应该从简、从实,做到“扎扎实实”.抓语文最根本的东西.上实实在在的真实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平平实实更有歌。简单.是语文教学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4.
我家楼下有一个美丽的花坛,里面种了许多花草树木。有的树好似一个大圆球,有的树好似一座宝塔,还有的树尖尖的像一支长矛。有的树树叶郁郁葱葱,有的树刚刚发芽,有的树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真是千姿百态,惹人喜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从未见过一首诗像一棵树那样可爱.诗是像我这样的愚人写的.而树只有上帝才能创造——一个诗人的手记。  相似文献   

16.
①老街整修的时候.原先路边的那两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几乎都被砍伐倒了.只有一棵距离整修路段较远、独自生长的树免遭厄运。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树     
这是一棵神奇的树。春天.它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夏天,它的树枝无限生长,与蓝天白云约会。秋天,它结出世界各地的果实、蔬菜和面包.小朋友们还可以住在这些食品里。冬天,它停止生长,开始吸收雨水的滋润,雪的滋养。  相似文献   

18.
二路归并排序算法的思想比较容易理解.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利用分治策略,借助递归树让学生认清递归和分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树一菩提     
《中学生电脑》2010,(7):101-101
树.枝繁叶茂;树,博大伟岸;树,默默奉献。一棵树,能诉说多少细密心事。表达多少包容精神。而同学们镜头下的树.又都以怎样的姿态站立着呢?  相似文献   

20.
我向往     
我向往.向往一个和谐悠然的自然天堂,那里没有轰鸣的汽笛,没有砍倒的树桩,没有漫天的尘埃,所有人都携手欢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