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作文都不限文体,所给题目都能写各种体裁的文章。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看,很多同学都不太敢写记叙文,怕拿不到高分。然而,历年的高考评分结果,却呈现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有很多的高分甚至满分记叙文作文。笔者参加过多年高考阅卷,和其他阅卷老师都有共同的感觉经历:当看着大量几乎相同面孔的议论文,差不多有一种审美疲劳时,突然出现一篇很优美很感人的记叙文,这时就极易打高分。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高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都是不限文体的。很多同学都尝试过写记叙文,但往往写得平铺直叙,缺乏可读性。下面我就谈谈记叙文的叙事结构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08高考方案"中,语文的分数升到了200分,那么作文的比重也一定会相应地增加。从来信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作文成绩。近年来,"文化散文"或者"诗散文"在高考作文中甚是流行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类型的文章很好写,且适应面又广,所以很受同学"欢迎"。但是,如果文章一落笔就是李白、杜甫,屈原、岳飞,不仅阅卷老师会"审美疲劳",而且也会使得文章显得空洞无物。很多老师发现,如今的同学已经很难再写好一篇朴实的记叙文了。其实,一篇感情真挚、文采斐然的记叙文很容易在堆满古诗的"诗散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下面这位同学的困惑或许代表了很多同学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08高考方案"中,语文的分数升到了200分,那么作文的比重也一定会相应地增加。从来信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作文成绩。近年来,"文化散文"或者"诗散文"在高考作文中甚是流行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类型的文章很好写,且适应面又广,所以很受同学"欢迎"。但是,如果文章一落笔就是李白、杜甫,屈原、岳飞,不仅阅卷老师会"审美疲劳",而且也会使得文章显得空洞无物。很多老师发现,如今的同学已经很难再写好一篇朴实的记叙文了。其实,一篇感情真挚、文采斐然的记叙文很容易在堆满古诗的"诗散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下面这位同学的困惑或许代表了很多同学的心声。  相似文献   

5.
Q博士信箱     
亲爱的Q博士:我又给您写信啦!其实,我一直想提高我的作文水平。在班上,有一位同学写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看过她写的作文,真的与众不同,清新、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我发现,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他们的作品里面都少不了一些好词佳句,而他们正是借助这些语句把自己的情感倾入文中,给人一种自然、真挚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福建省高考考场作文规定的文体主要两种——议论文或记叙文。从历年的高考作文看,偏重写议论文的多,侧重写记叙文的少。而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大多数又都是议论文,记叙文很难脱颖而出。为什么记叙文很难获得高分呢?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考生没能抓住高分记叙文写作的关键,而痛失了与高分议论文比肩的机会。如果考生能够抓住高分记叙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题目、故事、主旨,阅卷老师就会对你的作文刮目相看。一、题目——将题目化大为小,  相似文献   

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文章要做到以情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出师表》《陈情表》之所以流传千古,很大程度上在于文章抒发了至真至诚的情感。因此.感情真挚也是衡量考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它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抒发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高分。下面笔者谈谈记叙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是我们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文体,是考场上很多考生的首选文体。但想写好记叙文是否真的那么容易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多同学并未能真正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法,记叙不具体不生动,描写不细腻不形象,抒情不真挚不感人,议论不深刻不独特,写出来的文章像一本流水账,不能吸引人,这怎么能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呢?  相似文献   

9.
一鸣惊人     
最近,我的几篇作文,连续受到了胡子老师的表扬,其中一篇《我的班主任胡子老师》,还被他推荐到学校的黑板报上发表了呢!我真是高兴。胡子老师说我的作文贴近生活、有感情,还把那篇写他的作文在班上读了。他边读,脸上边布满了微笑,连连说:“写得好,写得像……”我真有点不好意思啦,因为作文里,我还“曝光”了他的几个小缺点呢。我一下子就成了班里和学校的“名人”。很多同学有事没事的,总愿意围着我,把他们的作文给我看,让我帮着修改。还有一些人总跟着我,看我怎么观察生活、怎么写作文,向我讨点写作文的经验什么的。李云龙和齐小亮就更是美…  相似文献   

10.
张老师:老师老是说我的作文题材不新颖,老一套,我不知怎么办才好。举个例子说吧,这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喜欢××》,我就写《我喜欢围棋》。我觉得写得蛮好,但老师还是说我不新颖,老师说,全班有6个同学写《我喜欢围棋》,还有同学写《我喜欢游泳》呀,《我喜欢看书》呀,《我喜欢足球》呀,《我喜欢电脑》呀,……老师说我们的思路太狭隘。张老师,我们怎么打开思路呢?题材怎么新颖呢?一个向你“求救”的五年级学生××同学:你的“求救信”我收到了。的的确确,你在信中提出的问题很普遍,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思路怎么打开?作文的题材怎样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写作要求之一都是“文体不限”。命题者的“文体不限”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尽管如此,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记叙文,因为,对阅历不深的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好写,也容易打动阅卷老师,从而拿到高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我认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2.
终于考完试了.我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得意洋洋地想:这次的作文有两个题目,一个看图写话,一个写风景.我选择了看图写话,写得别具一格,一定能得高分.见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聊着考试的事,我也好奇地凑了过去.一问,大多数同学都写了风景作文,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同学选了看图写话,而且大家都认为写看图写话很容易被扣分,一些同学还在我耳边"吹风":"你赶快去向老师‘自首’吧!"我的作文会不会真的被扣掉很多分?我开始担心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中考作文,由于文体不限,同学们写得最多的文体莫过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因为这种文体大家最熟悉,教材里出现得最多,同学们平时训练得也最多,以至于大多数同学在中考时都喜欢写记叙文。这种现象极易造成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内难以分出高低,影响考生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4.
◆聚焦◆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记叙文比议论文更容易写,写记叙文需要的思维水平比议论文低。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多年来,高考作文在文体自选的情况下,选择写记叙文的人很少,写记叙文得高分的人更是寥若晨星。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句话常常被理解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平时所说的作文和作文指导,绝大部分是针对指令性作文而言的,并非学生的自由作文。指令性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题目要求作文。在根据题目作文时,写记叙文面临的  相似文献   

15.
作文训练无疑是高考备考中最重要的一块,很多同学想通过有效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准和成绩,但是老师讲了很多方法,可能收效不明显,一方面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另一方面则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高分作文的途径。笔者想从大方向来做一点总结,希望能给同学们尤其是想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同学们在写作上提供一些思路。高分作文的三条途径是:写形象,写深刻,写优美。  相似文献   

16.
一、日记式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用在考场作文中,易获高分。一考生以《都是考题惹的祸》为题,用三则日记展开,分别写“教室里老师刻薄的批评”、“寝室里同学恶意的讥讽”、“家庭中父母粗暴的责骂”。且三则日记巧妙运用“小雨”、“大雨”、“暴风雨”来暗示情节发展,传递作者心情,布局巧妙、感情真挚。二、镜头式“““《镜头式也叫剪辑式。这种方法具有组材方便、视感强烈等优点。如《那里留下了我的》,一考生以《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为题,以镜头式布局,写与“我”一同长大的小树,写让“我”害怕的小蚕,写舅舅…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赋予作品生命和魅力,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所以考场作文要想拿到高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感人,让动人的情感感染阅卷老师。可是在高考作文中,感情真挚之作并不多见。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真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体验,坚持"以我手写我心",是不难写出好文章的。  相似文献   

18.
感受要真挚     
学生:上两回已听您说了把文章写生动的两个法宝,请问还有什么? 老师:小学生任何作文都是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你要把文章写生动,就得在叙述中渗入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学生:真挚的感情从哪儿来呢? 老师:你对叙写的事件和人物要有深刻的感受呀。十七  相似文献   

19.
一亿元     
老师给我的作文打了零分!写得再差也不至于打零分呀?很多同学写的是捡钱包交还给失主,却只有我的作文得零分!天哪!你……你……捡了一亿元!一亿元呀~~一亿元@于昌伟  相似文献   

20.
"动情点"是感情的触发点,抓住了"动情点",才能把记叙文写得感情充沛、真挚感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捕捉"动情点";引导学生掌握写好"动情点"的技法,把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具体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