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将以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生物学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组成。在分析2016年高考(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试题特点的基础上,从生物学核心素养角度对全市考生在高考中作答表现进行分析与诊断,通过数据对比及考生典型作答,深入剖析考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及产生原因,提出立足教材基础形成知识体系、创设真实情境发展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把握核心概念形成生命观念、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等教学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的学业质量水平为依据构建评价模型,对2022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生物学试卷和考生作答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教学建议。根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对试题特点进行分析;从知识范畴与核心素养角度评价考生的整体作答表现,根据考生对典型试题的作答进行问题分析。最后,在关注概念达成、提升思维品质、聚焦实验实施和提升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大板块。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核心概念时,要以生物学事实、现象为基础,以理性思维方法为途径,通过实验探究、教材或教师的讲解等获得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运用分析、归纳和比较等方法建立概念,通过演绎、建模、类比和模拟等方式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4.
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命观念的培养与概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剖析生物学史以发展理性思维,结合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借助真实情境形成社会责任,全面渗透、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当前,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实验教学不仅是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实践,也是培养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人教版教材《动物的行为》一课中,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个概念的描述比较简单,造成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并帮助学生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学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核心素养由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组成,这些要素具有跨学科性质,但在生物学科中具有独到的价值。阐释这些要素在生物学的定义和价值,为"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而进行的高考命题指明了方向。高考中既要考查四个素养的不同层次,又要着重考查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并且尽量在真实的情境中作答,还要改变考题的呈现形式,以充分利用好"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为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这一生物学课程的根本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理念,综合思维素养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综合思维素养是对考生水平表现标准的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以考生在综合思维素养的水平表现标准及不同知识范畴、能力属别为依据,选取典型性的试题对参加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地理试卷(以下简称文综地理卷)考试的普通高中应届考生的作答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结合考生典型作答情况,深入剖析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及在综合思维素养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利用图层叠加的手段加强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通过区域分析的方法构建学生的地方综合思维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结合生物学核心素养进行整体设计,从设计思路、实施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体现,在地理素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中参照人地协调观的内涵,选取典型试题,评价考生在2019年普通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作答表现。结合考生典型作答,分析考生在知识范畴和能力属别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人地协调观素养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将原理规律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理解人地协调观;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相结合,内化人地协调观;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相结合,践行人地协调观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涵盖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讨论分析、比较迁移、结合实践可有效落实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生物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及方法以及技术发明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可以证明科学具有超前性;可以作为体现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载体;可以显示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教育智慧,运用教学艺术,把生物课的趣味、情味、美味、鲜味、韵味上出来,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课堂气氛中乐学好学.  相似文献   

13.
14.
There are widespread aspirations to focus undergraduate biology education on teaching students to think conceptually like biologists; however, there is a dearth of assessment tools designed to measure progress from novice to expert biological conceptual thinking. We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assessment tool, the Biology Card Sorting Task, designed to probe how individuals organize their conceptual knowledge of biology. While modeled on task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s task is unique in its design to test two hypothesized conceptual framework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biological knowledge: 1) a surface feature organization focused on organism type and 2) a deep feature organization focused on fundamental biological concepts. In this initial investigation of the Biology Card Sorting Task, each of six analytical measure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n used to compare the card sorting results of putative biological experts (biology faculty) and novices (non–biology major undergraduates). Consistently, biology faculty appeared to sort based on hypothesized deep features, while non–biology majors appeared to sort based on either surface features or nonhypothesized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novel task is robust in distinguishing populations of biology experts and biology novices and may be an adaptable tool for tracking emerging biology conceptual expertise.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经济崛起与生物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生物经济崛起具有"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科技力量、开创工农业生产的新模式新格局、延长人类生命周期、提供有效环保途径和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激烈争夺"五大基本特征。为迎接2020年生物经济时代到来,中国面临着宝贵机遇和挑战,必须实施"生物技术强国人才计划",加快实现生物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17.
《生物学基础》作为面向高校非生物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通过传授生物基础知识系统理论,使学生掌握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常识,具备基本的生命科学素养。通过促进在不同学科领域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发展创新思维,适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酶的发现史"为例,从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STS、生物学知识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运用生物学史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生物课程改革是生物教师极为关注的,因此,帮助生物教师提高课程理论水平,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是"生物课程改革专题"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着丝粒的关键作用是保证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顺利进行,保证生物的遗传.近年来随骀着对多个物种的着丝粒测序之后对着丝粒的功能提出了很多相互矛盾的假说.本文阐述了低等真核生物的着丝粒没有重复序列而高等真核生物的着丝粒具有大量的重复序列,并且简述了各物种着丝粒的组成和各类与组蛋白H3、核仁、着丝粒DNA序列及DNA的高级结构相关的着丝粒功能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