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增加了"弘扬传统文化"这一命题思想。同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部分的第二道客观题就相应考查了"江左""三代""菽水"和"趋庭"这四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一处新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曾经一度被语文教学边缘化、孤立化的古代文化常识再次走上高考的舞台。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2.
杨圆圆 《作文》2022,(48):32-33
<正>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常识。由于文言文产生的年代较为久远,文化常识内容广泛、体系繁杂,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经常陷入困境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适当加强文化常识教学,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常识,帮助他们扫除文言文学习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借助"任务链",交给学生一把主动"学习文言文"的钥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文言文阅读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海鸿 《考试周刊》2013,(20):34-34
<正>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时常感到头疼的事。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捷径",就能使其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并能领略到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文言文中涉及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古代文化常识,文言文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思维方式,文言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古代仁人志士的"志趣"。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从目的看,强调不着痕迹;从过程看,强调深入文本;从结果看,强调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6.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一社会背景下,在新课 标的重新修改和考纲的明确要求下,传统文化成为高考的新 宠,古代文化常识成为高考文言文考查对象。但在具体的教学 实践中却出现轻视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和忽视学 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等现状。针对古代文化常识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在吸取他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 具体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不能简单局限于词句的教学而偏废了文学文化的学习,一篇文言文需要向学生讲解其中的语法现象,讲清重难点实虚词和重难点句式,因为那是学生理解文章的金钥匙,没有文言文语法的学习,我们便不能顺利地疏通文意,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文化常识及人文精神等一系列古代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浓缩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人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时空隧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因此,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张崇善 《语文知识》2000,(7):F003-F004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涉及了许多古代职官升迁的文化常识。为了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方便,这里把课文中有关古代职官升迁的一些文化常识整理出来加以解释,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要取得良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扎实的古代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必不可少——这是文言素养最基本的功夫。教师作为文言教学的主导者,其文言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充实自己的文言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言素养,才能为教好文言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实际生活差距很大,文言文教学就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较薄弱的环节。怎样才能让初中生对文言文学习不仅感兴趣,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呢?一.引导学生把阅读放在首位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启蒙阶段,没有文言语感,对字词句都很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和读出语感。1、读准字音字音何谓"读准"?就是说不管是朗读,背诵,还是吟诵,咏诵,都应按现代汉语字典标音为准来读。除此以外,应特别注意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异读。(1)破音异读。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相似文献   

12.
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语言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在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占着不轻的比重,但是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尤其是职教高中的学生,他们底子薄,学习起来很吃力,更是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呢?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文言文,就是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教学的时候应讲究方法,抓住重点,以趣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文言文面前能够"理直气壮",甚至对其"深爱有加"。一、打好基础,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性、句式、人名、地名、官名等都不知道。一直以来他们读的课文都是白  相似文献   

14.
古典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记录着前人的精神遗产。要想走进古代文化,研究古代文化,第一步就是要能够阅读文言文。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同学们必须要学习基本的文言常识.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浅易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语言认知的层面去发掘文言文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古代文化知识,从文言文中汲取语言文化的滋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继承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呢?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理应思考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习文言文中领略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邢勇 《青海教育》2008,(9):46-46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篇章大多是世代流传、脍灸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但是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代久远,中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对此,在对学生文言文诵读学习指导实践中我探索出“疏通文意,探究文理,品味意境”的诵读学习指导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单元的语文要素,立足学情,通过教师范读以及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滋养民族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有助于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同时追溯汉字本源,理解古代礼俗,还原文化背景,这些方法都能促使学生透过文言文作品更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怎样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喜欢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时常感到头疼的事。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学习文言文的“捷径”,就能使其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并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