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实施全面的新课改以后,不仅是普通高校,就连中职学校都进行了语文教育教学的课改,在中职学校中语文教育不再像过去一样,不再单一的传授语文知识。过去,语文课程缺乏活力,固定的教学模板和模式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非语文化的状态,更多的给人感觉是一种公式化教学。因此,针对现在中职工科类专业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情感教育的提出开始流行起来。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个性化的语文教育课堂,总的来说情感教学的提出,对中职教学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中职的工科类教学过程中。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职的工科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制约和关于语文味与文人语文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理念指导下,在相对固定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与突破固定模式的、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前提下,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以渗透生命体验为核心,反映教学认识、表达教学理念、传达教学信息、表现教学思想与情感、彰显教学气质与风格,通过运用语文味教学艺术手段,创作出洋溢着浓郁语文味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作品,使语文教学过程产生教学审美意象,最终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创造美的过程,从而让语文教学过程在实现语文味的教学宗旨的同时,成为语文教师展现文化眼光、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与挥洒生命创造性的文化场所的一种"有温度"的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的概念是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语教研员程少堂老师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感。"应该说,"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剥开文字的外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41):32-3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育变革的时代,各种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新措施"粉墨登场",有价值、有创意、有见地的理念在课堂上真是热闹纷呈。再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大量非语文、泛语文的因素,这些因素使语文教学失去"语文味",迷失语文的本真。小学语文课堂上总有几层云雾微笼,使得语文教学渐失语文味。作者提出追寻"语文味"的馥郁芳香。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指的是教师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认知,添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剖析,点缀新式理念的课程标准,熬出一锅以学生为本位、师生互帮互助的和谐之味。重在让学生以味助学,以味相长,以味阐意,与老师互学互进互享互赢。让这种"语文味"弥漫到学生特色发展的空间中,扩散到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的"空气"中,洋溢于课堂教学丰富化的氛围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追寻"语文味",不仅是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必要性,而且是学生感悟和吸收语文美味内化为语言实践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得其潜力主动开掘。这样的话,老师就可以教得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愉快,教学成绩自然会有大幅度提高。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和国家教学规定为立足点,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并及时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提出问题是因为存在疑虑,而小学作为学生接触知识的开端,在此阶段做好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尤为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老师点名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学生主动提问的新型模式,在学生积极提问的时候老师做好指导与分析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提升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论绿色语文     
"绿色语文"是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老师首先提出的语文教育理念。"绿色语文"是树立学生的绿色意识,开发利用社会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主张和教学模式。"绿色语文"具有人文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特点。实施"绿色语文",首先要确立绿色教学目标,第二要选择绿色教学内容,第三要组织绿色教学活动,第四要使用绿色教学方法,第五要进行绿色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是深圳市中语界提出的概念,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立足职校语文教学,从学校、教师、教材三方面指出“语文味”缺乏的构成因素,提出职校语文教学建设“语文味”的构想:与专业结合起来,关注学生长远发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立足语文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当今语文教学,许多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语文课程元素流失,教学中出现比较普遍的"泛语文化"、"非语文化"等问题,语文本体特点变得越来越淡。这引发语文教学研究者的学科焦虑,因而,时下"语文味"这个说法开始流行起来。那么,如何让"语文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缺乏"语文味"的现象。真正的"语文味"是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出的符合语文学科特点、显示执教者风格、张扬学生学习个性的生命文化状态。形成"语文味"的方法有三种:多种读法涵咏、深入鉴赏品味、多样读听说写。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课堂的互动性逐渐被引入课堂的整体教学过程中。现阶段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在不断的积极参与中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对老师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作文互动教学的相关问题,做出一些具体的方法阐述。  相似文献   

14.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比例,综合应用性较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而对于农村地区的教学来说,教育水平和信息的滞后使得学生的学习条件受到限制,存在的问题较多。这就要求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要能够完全领会新课改精神,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寻求农村学生写作质量的提升良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融入到了国内的教育领域中,但语文教学中所包含的文化和思想,仍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因此在教学模式上语文教学仍受到传统教学的限制。"翻转课堂"则是属于现代化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本文则是通过分析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探析"翻转课堂"更加有效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2011年语文教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精彩纷呈,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主讲的研讨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更是奇葩绽放,受到与会老师的热烈欢迎。程老师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亦是笔者心仪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在《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二期发表的论文《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  相似文献   

17.
如何摆脱死板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灵活掌握中职语文教学特点,有效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改善教学目的,丰富中职语文课堂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中职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求抛砖引玉,引起同仁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语文老师既要观摩、解读、借鉴成功的范例,感受名师风采,又不必僵硬膜拜理论或者照搬固定的"成功模式",教学只有探究和借鉴,没有"嫁接"和"移植"。教育是有温度的,暖暖今生;语文是关乎人性的,谆谆教诲,潜移默化。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话、师生和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滋生出绵绵情义,漫溢出语文之味。语文之味,在于揣摩品味文本,和文本多重对话,更在于由此生发,指引未来的生活,使之充满人情、人性,进而使得未来无限趋近于适宜和合理。  相似文献   

19.
李芳芳 《教育》2014,(6):36
正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传承着文化和思想,是一门有灵性的艺术。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也提出:"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要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因此,笔者理解为,"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有了这个味道,你的语文课才美。听你的语文课如同在品尝一道佳肴,品一杯美酒。因为你的课堂浓缩了语文的精华,让人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根源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脱胎于其"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可以说它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中国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化."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并非如郑逸农先生所认为的"教学无固定结构、教学无固定内容、教师不作任何指导"(见<语文学习>2000年7期郑逸农文).据吴立岗研究员等研究发现,罗杰斯曾指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具有一个时间上的序列:1.阐明辅助情境;2.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问题进行接纳和澄清,经过讨论后形成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3.提供资源,共同讨论.教师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促进者,是受学生信赖、同学生之间不存在任何防御的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