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人文教育的衰落和人文价值的迷失,使我们有必要重构语文美好的精神世界,呼唤语文教学诗意的回归。新课改,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张叶英 《文教资料》2008,(4):120-121
语文教师应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诗意的教师.教学语文时,应把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与情感熏陶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精神洗涤、提高审美情趣,通过领略诗意美、享受诗意美、创造诗意美,为今后的生活注入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诗意语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要成就诗意的语文课堂,必须要靠大批的诗意语文教师的执著追求和艰辛努力。笔者认为,至少要实施以下策略:一、广泛阅读,成就诗意语文教师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朴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是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俞敏 《考试周刊》2012,(8):34-36
在现实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成为一种技巧性的训练,缺乏独立人格的培养和诗意世界的构建。诗性是人性的完美形式。因而我们呼唤回归诗性和人性的语文教育。通过诗性的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应当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努力让诗的精神进入课堂,让诗的美感萦绕学生。课堂教学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也是语文教学目标上重在“向善”的要求。本文从重视文学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融摄诗情教育。追求课堂的诗意和植入诗性教化。培育人性的诗意等方面探讨了语文的诗意和诗意的语文。  相似文献   

6.
冒琴 《教师》2012,(34):70-70
成功的语文教学是让孩子爱上语文学习,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找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兴奋点”,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感知到学习语文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之旅。让学生享受语文,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人文环境;享受语文学科的美;享受参与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诗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语文学科是一个诗意的世界。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复杂的,细腻而婉转,复杂而易变。回归生命,是我们对语文学科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语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作家,而应为了每个学生的生活,为了他的幸福。使他能了解别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完美表达的语言形式,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期望展现出来。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一个对话过程。追求人文诗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人文诗意中享受对话,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获得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二、探寻:人文诗意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在"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目前的语文教育受到现实情况的包围,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语文教师也受到这种影响,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一种短视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对语文教育的陶冶功能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把构建诗意语文,诗意课堂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侧重陶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精神的养成。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大胆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学科!千百年来,人们将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悲欢离合、寒来暑往均述之于文字,或诗或文,流传下来。当其中的精华部分写进课本的时候,语文便注定了是诗意的。语文教学,本应该带着学生在美好的享受中完成。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学困生的出现,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一个新的难题。学困生的转化情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王崧舟老师倡导“诗意语文”,他对“诗意语文”的内涵有一个说法,他说:“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可以说,小学语文教育正经历一种对本色和本真的追求,因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发展,语文老师有必要利用自身的语文魅力,彰显语文教学智慧,构建诗意的班级文化氛围。用诗意的情怀引领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沐浴在诗意的文化下,完成诗意的人格塑造。  相似文献   

12.
“诗意语文”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点弥足珍贵,值得不断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所以很有必要对“诗意语文”进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审视、文学艺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与勤奋、刻苦、应试这样的词语紧紧相连的。而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才意识到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以及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情感倾向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使之丰富我们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4.
诗意语文大师王崧舟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  相似文献   

15.
关于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可谓众说纷纭,苏州许红琴老师如此概括: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璞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息、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奠好精神生命的底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摆脱肢解文本、繁琐分析的诟病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困感.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寻找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点,改进教学行为,构建理想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6.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教学的诗意在“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皆是有情人,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储满情感的海洋。教师献身孺子,一片赤诚,一往情深,把教材情变为教师情,激发学生情,培育学生情,使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精神品质;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学生,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到祖国…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成功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课堂"中绽放智慧的火花,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和人生境界,享受诗意语文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朴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是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看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是否有效,我认为不外乎这三个指标:(1)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一节课;(2)这一节课学生是否有“两得”:得到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与勤奋、刻苦、应试这样的词语紧紧相连的。而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才意识到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本教科书。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以及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情感倾向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使之丰富我们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精神乐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