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善强 《图书馆界》2014,(1):8-9,21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成书于清代,并两次由皇家组织刊印,初次为铜活字本,再次为石印本.虽然石印本《古今图书集成》是以铜活字本为底本影印的,但是二者并非完全一致,一些方面还是有所差异的.  相似文献   

2.
清代第一大类书——述评《古今图书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图书集成》(下文简称《集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最大的类书,诚如康有为所说:“《古今图书集成》为清朝第一大书,将以轶宋之《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而与日月之《永乐大典》竟宏富者。”康熙年间,编有《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康熙字典》、《韵府拾遗》、《骈字类编》、《子史精华》、《分类字锦》等属于类书的巨著。而《古  相似文献   

3.
《江上诗钞》一百七十五卷,《江上诗钞补》十一卷,清咸丰间江阴顾季慈辑,民国初江阴谢鼎镕补辑,民国二十至二十二年(1931-1933)江阴陶社木活字印本。十一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匡18.5×13厘米。《江上诗钞》及其补编、续编,是一部全面纪录自唐宋以迄民国初历代江阴籍诗人作品之总集,始辑于清咸丰年间,补辑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刊印于"一·二八"抗战烽火中,成书至今,已逾七十寒暑。由于内容丰富(含一千余位诗人之二万余首诗歌),卷帙浩繁(约三千二百叶、订为四十四册),刊印校对,工巨事繁,而所需经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代,我国有三部举世闻名的巨型丛书问世。第一部是明成祖时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第二部是清康熙、雍正时的《古今图书集成》,共一万卷;第三部就是《四库全书》,成于乾隆朝,规模比前两部更大,全书共三万六千余册,七万九千余卷,它是我国古今最大的一部丛书。  相似文献   

5.
被新闻出版署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的电子版《古今图书集成》,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推出。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全书1万卷,1.6亿字。它全面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  相似文献   

6.
1 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 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太平广记》500卷、《太平御览》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修《册府元龟》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10000卷的大书《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5020册。  相似文献   

7.
陈琮墓志石长49厘米,宽49.5厘米,厚10厘米。志文共27行,行27字,正书,现藏国家博物馆,志盖失。据志文所记葬地,志石出土于洛阳邙山。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下)、《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全唐文补遗》均未收录。国家图书馆公布的馆藏墓志拓片目录当中也未刊列志目。志石入藏国家博物馆后拓本在外罕有流传。1994年日本柳源书店出版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帖大观》第十卷《墓志拓本》首次刊布了该墓志图版。2005年9月出版的《全唐文补编》依据《法帖大观》著录了志文,但释文有数处误识。鉴于志主  相似文献   

8.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古代类书中辑录最为广泛、体例最为完善的一部集大成之作,代表了我国古代类书的最高水平。光盘版《(古今图书集成>索引》是光盘版《古今图书集成》的配套索引,其诞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光盘版《(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的特点及不足进行了客观的分桥评价,并指出了其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大忠 《大观周刊》2012,(12):166-167
本文以选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清末光绪朝石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为立题,对学界所共识的第三次印本,亦称“同文版”或“光绪版”的刊印过程、廷臣奏谕、朝廷赏赐及馆藏等情况,结合清内府古籍文献档案史料,略作补充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完善的一部类书。清康熙四十年至四十五年由陈梦雷主持完成初稿,称《古今图书汇编》。世宗即位,又命蒋廷锡等据《汇编》重新编校,雍正四年(1726)定稿,改"汇编"为"集成"。该书规模宏大,内容赅备,几乎包涵了当时社会的全部学问。从研究《古今图书集成索引》(1985年版)入手,梳理其检索方法,希望对利用《古今图书集成》的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毛氏汲古阁刊《中州集》十卷,首一卷,附《中州乐府》一卷,二十册,半叶八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方题“汲古阁”三字。然此本并非汲古阁初印本。扉页题“萃古斋藏板”,且钤长方朱印:“虎邱太子马头萃古斋书坊发兑印”,可知汲古阁所镌《中州集》板片后归于苏州书商钱听默的萃古斋,而重新刷印发行,用纸较为粗劣,与汲古阁印本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建国50周年大庆前夕,广西金海湾电子音像出版杜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电子版《古今图书集成》及其索引,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化工程。清代陈梦雷编纂、蒋廷锡等校订的《古今图书集成》全面收录了从上古到明末清初的古文献资料,重新按类编排,其文化积累极为深厚。全书1万卷,1.6  相似文献   

13.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善本书联合目录(Chinese Rare Books Project)编辑部主任艾思仁博士(Dr.Soren adegren),是一位造诣精深的汉学家,最近在国际互联网上发表了《一封关于永乐大典的公开信》,对流失百年、现分藏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公私收藏家的《永乐大典》残卷之归属问题,提出了具有卓识的意见,已经获得不少国际有识之士的呼应。据初步调查,编纂于明代永乐年间、原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的《永乐大典》,目前尚有近八百馀卷存于天壤间,其中除了中国大陆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四川大学)及台湾(如中央图书馆、中研院史语所)的收藏外,又有部分藏于欧洲(如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德国汉堡大学、柏林人种博物馆)、美国(如国会图书馆、波斯顿图书馆、哈佛大学、康乃尔大学)、日本(如京都大学、东洋文库、静嘉堂文库、天理图书馆、大坂府立图书馆)、韩国(如汉城李王职图书馆)、越南(如河内远东学院)及一些海外私人藏书家之手。1959年,中华书局经辛勤搜访,曾影印出版征求所得的海内外三十馀(公私)家所收藏的七百三十卷、三百馀册《永乐大典》残卷。影印本将原书缩印为线装四开本。朱墨套印(书名红色、正文黑色),分装为二百零二册、二十函,流播学林,使读者得以稍补故国文物沦丧之憾恨。至1984年,中华书局又将陆续收集到的六十七卷底本,连同残本零叶五叶,合原有的七百三十卷,再度影印成七百九十七卷本,使现存《永乐大典》残卷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均有了便于研究利用的影印本。此外,台湾(以中华影印七百三十卷本增入德国收藏本十二卷)及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十六卷),也曾先后出版过《永乐大典》影印本。鉴于各家藏本之内容,大多已有影印本可取代的现状,而呼吁各家将所藏《永乐大典》原本归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创议,表达了一种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尊重态度,也体现了一种有利于东西方学术文化日益融合的睿智。  相似文献   

14.
《古今图书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是我国三百多年前编成的一部大型类书。它是我国最珍贵的文献之一,并素以古代大百科享誉中外。《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清朝陈梦雷编,初稿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完成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康熙命令改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并开馆大事增编。在增编的过程中,因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政治斗争,陈梦雷受株连被遣戍辽阳。至公元1722年康熙死时,《集成》还未完成。雍正即位后,又命户部尚书蒋廷锡等人继续增编,于雍正三年  相似文献   

15.
胡坚 《图书馆杂志》2004,23(3):71-73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是清代皇家秘府藏书书目,然而其记载尚有阙漏错误。“欧阳先生文粹二函十二册”条即其中一例。本文辨证其误,补正其阙,并略见古今图书聚散之流变于一斑。  相似文献   

16.
据大英博物院在本年初发出的通知,该院准备出版一部新的"印本图书总目",所有1955年底入藏的印本图书,除了用东方文字印的外,将全部被收入(英文原名:General Catalogue of PrintedBooks;A New Edition Complete to the Endof 1955)。该院拟在今年办理预约手续,明年起就开始出书。大英博物院从1930年起原已在编印新版图书总目(旧版是在十九世纪编的,1900年出齐,另有1900—1905补编,两种近有美国的编印本印行),但编排手续繁重,过了二十多年,到1954年才出了51册(到 Dezwarte,Amie 止),及新增书目补编3册,因出版太慢,早已不能反映藏书情况,不得不暂行停刊。现在该院决定採用影印办法来印图书  相似文献   

17.
陈垣对研究《四库全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唐朝以后,历代都修纂大型图书。宋朝有四大部书:《太平御览》1000卷,《册府元龟》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明朝编《永乐大典》22000卷;清初编《渊鉴类函》450卷,《佩文韵府》400卷,《全唐诗》900卷,《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时,开始编纂一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著录书籍3503种,79,337卷,36,304册(此为文津阁本。各阁著录数不尽相同)。是古代最大的官修书、最大的丛书,也是古代官修的唯一的一部丛书。 这部书开始酝酿编书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基本完成,共用十几年时间。但在编纂进行时和基本完成以后,随时发现违碍、错漏等问题,还在不断复校、补校、再校、撤换,有时部分校勘,有时全书复查。而且在编纂过程中,不断有敕撰、御制、钦定的书,陆续补入全书,故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月,《八旬万寿盛典》编成(乾隆五十四年始编)收入全书,这才算是最后完成。但在这之后,乾隆的御制诗五集,文三集,及改纂的《八旗通志》,都是嘉庆年间陆续入《四库》的。原来全书每册首页用阁名大印,如“文渊阁宝”等,末页用“乾隆御览之宝”,但这几部后补的书,都已改用“嘉庆尊亲之宝”,因这已是嘉庆帝继位以后的事情了。 今仅  相似文献   

18.
作为“雍正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影印出版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古今图书集成图集》编纂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学术界、图书馆界、新闻出版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四川省叙永县保存着《万有文库》,《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以及邻近县史等古籍7000多册,过去由于管理不善,加之长年雨水不断,部分古书已经受潮,虫蛀甚至霉烂。为了及时抢救这些文化遗产,县图书馆在县委、委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翔 《图书馆杂志》1997,16(4):55-56
《古今图书集成》版别很多,其中尤以最初的清雍正年间内府殿本和后来的同文书局本为佳制。本文正叙述了这两种版本《古今图书集成》在美国的收藏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