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大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是高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均不强,这直接影响到了国家未来现代化的建设。文章就如何培养他们的"四种能力"进行探析,以促进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造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大学创造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促进大学创造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两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诗歌艺术宝库中一块无价的瑰宝。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院从一九八三年起在理工科大学生中开设了“唐诗宋词”选修课。两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决不单纯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增加一点文学素养,它对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观念和道德情操,锻炼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都起着非常重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了以科技和教育为基础的新阶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状况,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特别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将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将依赖于教育。笔者认为,发挥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把知识经济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具有十…  相似文献   

5.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我国十年改革表明:要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必须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为此应当把文化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上,否则必将影响现代化的实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也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我国大学生在国民中占有的比例很低,但他们在社会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对我国的未来影响较大。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大学教育是不  相似文献   

6.
曲龙巨 《教书育人》2012,(21):43-45
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是创新,而创新的基础是实践,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这个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是世界高等教育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待遇低的现实表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是个不争的事实。本文强调加强实践能力的理论研究,分析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教育改革经验,探索促进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终归结于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大学生是一个民族中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我国在校大学生就有几百万,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强化他们的创造思维,充分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其中培养一大批创造型人才,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创造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创造型人才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产生的、具备从事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素质,并以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我们认为:创造型人才在锐…  相似文献   

8.
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熏陶下,在社会实践的锻炼下,遂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等学校其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化知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社会实践是一种实践性教育形式,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才的需求将是高质量,具有多种能力的。本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应努力发挥其教育载体的功能,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债、认识形势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凡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他们在自身的各种素质、能力、社会经验等各方面都显得相对的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开启创新心理培养创造型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培养他们用以发明、创造的动力基础。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理,犹如开启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源头,做好了这一点,就如在学生的心灵埋下了创造的种子,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栋梁之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而职业素质的高低是体现人才能力大小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是高  相似文献   

11.
许尔诗 《甘肃教育》2006,(6B):24-24
开启创新心理培养创造型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培养他们用以发明、创造的动力基础。创造,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是包括知、情、意在内的各种心理活动在最高水平上的综合。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理,犹如开启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源头,做好了这一点,就如在学生的心灵埋下了创造的种子,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2.
"立志—积聚—创造"规律是各级各类人才成长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加强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对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培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立志教育不足与职业规划教育滞后、自主能力培养缺失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培养的有效集聚不足、专业实践能力开发不足与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被忽视等问题。对此应从强化立志教育,科学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注重自主能力培养,增强集聚的厚度与宽度;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重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推进大学生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大学生,以达到早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1985年9月,我校试办高中少年预备班,招收12-14岁超常少年45名,这  相似文献   

14.
创造能力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教学,必要途径是实践活动,其最高境界则是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就业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自身的要求,同时也是雇主与发展经济的需要。而高校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从课堂教学、与雇主的合作、发挥校友的作用以及寻求政府的支持等几个方面进行,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在劳动力市场中更具有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加强理工类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工类大学生是知识产权创造型人才和知识产权中介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因此,应当加强理工类大学生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是增强理工类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引导他们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其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知识产权利用知识和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培养的途径是教学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本文是对如何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问题的一点思索。  相似文献   

18.
桑小红 《考试周刊》2013,(47):191-192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非常重要,他们正处于创造能力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创造是为成年后的创造做准备的,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文章提出,幼儿创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规律,通过创造性地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创新研修课"的建设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切实可行的举措.哈尔滨工业大学依托科研优势,创造性地设立了"创新研修课",将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创新研修课"的建设开辟了研究型教学的新途径,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兴趣、激发创造激情、培养创新与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有春 《文教资料》2012,(31):138-139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问题。我校提出的“三能”人才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了培养和增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及能力,造就了应用型、创造型人才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培养“三能”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