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我个人理解这些话:一个老师应该下工夫让孩子喜欢自己的课,下工夫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因为没有人喜欢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今年我校六年级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题,让学生写出至少三个历史故事成语。这道题我班学生答得非常好,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写了十个以上。有老师问我:“你是…  相似文献   

2.
在学校,常有这种现象:学生讨厌某位老师,往往会连带厌恶他所教的这门课;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非常喜欢上他的课,成绩也会比较好。也许这就是教师情感教育的奇妙作用。所以,要让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融洽。使教与学的效果更佳,情感的沟通是每位教师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常有这种现象:学生讨厌某位老师,往往会连带厌恶他所教的这门课;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会非常喜欢上他的课,成绩也会比较好。也许这就是教师情感教育的奇妙作用。所以,要让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融洽,使教与学的效果更佳,情感的沟通是每位教师不容忽视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有人做过调查,认为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不在于教材,而在于语文教师。缺乏幽默感,不公平不合理的处罚,讲课呆板教条,都可能会影响到学习兴趣的培养。无疑.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的情感往往重于理智——其实我们成人也如此.如果讨厌某个老师就会讨厌他所教的学科.喜欢了哪个老师也就喜欢了那个老师所教的学科。  相似文献   

5.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情感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许多小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认真去学那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并且还学的很好。同样也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而放弃某个学科的学习,或不认真、敷衍了事。因此,我们认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  相似文献   

6.
成语“爱屋及乌”,怎么写成“爱乌及屋”?是不是写错了。不是的,这要从儿童学习心理谈起。 我们知道,情感是儿童学习的能源,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爱屋及乌”的意思是喜欢这个屋子,也就会喜欢屋檐下的鸟。迁移到教学领域,乃指学生很喜欢一位语文老师,就也会喜欢这位老师教的语文课,从而学好语文。这种心理效应,在小学尤为突出。所以,明智的教师都以真诚的爱心博得学生的喜爱,从而使孩子们特别爱上这些老师所代的课。这是应该称道、发扬的。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让学生能主动接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胡献 《大学时代》2006,(6):135-135
我们在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例子:有些老师专业水平并不太强,在自己的专业同行中并不是骄骄者。但却特别受学生欢迎,而且他教的科目成绩也比同行中的强者还好;而有些老师则有着较强的专业水平,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编写教辅书方面颇有成就,但就是不太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这种老师的评价也比较平淡。毕业后学生更愿意和前一种类型的老师联系。为什么呢?那就是前者更懂得把握学生的心理,更愿意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现状,包括生活、情感、学习、生理等方方面面的喜怒哀乐,更贴近学生。使他们从心底里感觉到老师不是敌人。而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信任老师。稍具常识,我们便会感受到。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也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的某种行为而讨厌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对他上的课便会有兴趣,而且一般都会学得较好。反之,对不喜欢的老师,甚至讨厌的老师,对他上的课就没有热情,好像学习是为了老师,甚至用不学习来报复。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这种倾向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一、激发学习兴趣的基本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1.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目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注入式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一边听一边做笔记,下课先消化笔记内容,再做老师留的作业,作业正确了老师和学生皆大欢喜,认为这块知识学会了。如果考试考得不错,老师认为这个学生学习好,学生也会认为自己学得不错。但双方都没有仔细想一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哪些实际的问题?我们知道,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果我们为了学习而学习,势必会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造成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姜丽 《新疆教育》2013,(12):69-69
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英语教师的责任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采取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真正地激发出学生对英语的热爱,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英语学习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喜欢上,越学越爱学,才会付出心血去学习英语,真正地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3.
1.让学生喜欢你——情感前提。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就不会喜欢老师教的课程,即使是曾经很喜欢,但也会随着对老师的讨厌而渐渐远离该课程。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个人修养,让学生喜欢你,是学生学习历史、记忆历史的情感前提。  相似文献   

14.
“教是为了不教”,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如是说,此话的意思想来大家都明白,那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明白应当怎么去学,会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如何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也即如何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呢?笔者以为就得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暗藏一位与之始终形影不离的“老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语文学科本身就是极具趣味的一门学科,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是否有心使其趣味贯穿在整个教学流程之中。如果语文课堂能让“趣”字大行其道,我们自…  相似文献   

15.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都有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经历。即使现在自己已为人师,但还是会常常想起自己的课堂体验。会想到某位老师的课上得好,很喜欢听;某位老师的课上得不怎么样,不愿意去听。导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想应该和教学行为有关。正如一项研究所发现的那样,教师使学生对课堂发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采取多样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私下这样说:我喜欢某某老师上课,最讨厌某某老师上课。我想被学生喜欢的课,一定是上课的老师运用了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情感感染法有的教师缺乏民主作风,觉得自己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该听什么,认为自己是主人,学生是奴隶,常常对学生发号施令。当学生有不同意见时,就说那位学生是差生,无可救药,伤害学生的人格、自尊。我认为,这样不利于师生交流、沟通,不利于教学。我们应该和学生交朋友,说说知心话,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因为教与学之间的…  相似文献   

17.
一、情感情景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但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教师的微笑是灿烂的阳光,放下教师的架子,把亲情和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又可以让学生产生学好功课的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大胆、主动接近老师.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亲如知心朋友,能让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体育老师如果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喜欢,那么学生就会把上体育课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老师的“要我学”转化为学生自主寻求的“我要学”。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那么,如何让“乐”融人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在教学中,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授课老师,就会相信这位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这位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这位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20.
肖安平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7):154-155,157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自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的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不少较差学生之所以能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