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境,我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轨迹;进而结合后发地区的赶超能力实情,以平板显示器为例,研究后发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选择,以及后发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赶超路径,旨在指引后发地区在新一轮技术变革时期谋取后发优势,实现从全球价值链的俘获型治理状态向均衡型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使了全球价值链(GVC)的形成.江苏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已嵌入全球价值链,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但主导产业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极易形成低端锁定,不利于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从江苏各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状况出发,研究各高新区主导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微笑”曲线所处位置以及升级模式,提出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高新区制造业有机融合,促进高新区产业链整合,培育与引进高端企业与高端价值模块,实施高端创新,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产业体系,推动高新区产业结构向高端演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居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将显著扩大生产环节的价值空间,促使传统刻画价值链分布的微笑曲线趋平。基于此,提出主导全球产业链条分工、拓宽智能制造产业链条、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等系列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以期改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快速发展,但是仍然依赖国外中间品与零部件的大量投入,被长期锁定在加工装配环节,出口产品技术水平存在“虚高”现象。因此融入全球价值链与真实出口技术水平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究。论文采用WIOD2000—2014年连续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基于改进的国内增加值出口复杂度指标来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出口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入全球价值链是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人力资本和制造业缺乏有机结合,可能存在“资源竞争”。细分行业要素密集度分析,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随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而在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论文从“多极化”发展、有机结合人力资本、摆脱路径依赖几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很多领域中并没有产生自己的"经济租",反而深陷"低端锁定",在价值链中只能获取整体利润的较少份额。本文从"价值链升级的必要性"、"低端锁定的缘由"以及"低端锁定对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三个角度,逐步研究并分析了我国改变目前的低端锁定现状的迫切性。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抓住核心要点,通过自主研发、并购等途径攀向"微笑曲线"的高处,实现产业升级。若不及时突破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现状,将造成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结构的失衡、弱化内生性知识积累路径、由价值链中领导的发达国家控制着知识的流动,进而不断嵌入、不断强化并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因此,我国需突破低端锁定现状,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臧志彭 《科学学研究》2018,36(5):825-830
关于数字创意产业的学术研究虽然始于2007年,但在此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数字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从2009年逐步确立,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尚有10多倍提升空间。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正面临美欧日韩等西方国家对其全球价值链的“俘获”与“低端锁定”。建构于制造业基础之上的传统全球价值链理论,已不能适用于新兴的数字创意产业,需要建构新的理论范式,需要突破“路径升级”的简单逻辑、建立重构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思维模式,中国应主动探索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性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对天生全球化企业及其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创业+集群式发展”模式,认为区域首先通过构建跨区域全球网络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知识等异质性资源的引入,然后在国际化经营中有效地实现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成为或者接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高位的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企业,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价值链,推进区域新兴产业集群的发育与成长,实现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全球向区域的扩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长三角制造业低端锁定及其升级路径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强力实施和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长三角传统制造业通过构建国家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长三角传统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升级面临的主要困境,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模型来考察基于国家价值链的区域传统制造业升级机理,探讨了基于国家价值链的长三角传统制造业升级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低要素成本嵌入全球价值链,是中国许多产业快速扩张的成功经验,但同时也带来低端锁定的风险。本文采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真实地位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测算结果显示: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产品在不断升级,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也在不断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应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在以低要素成本优势为依托成功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之后,及时转向以规模经济优势为依托,进行重点研发和突破,最终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爬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制造业再兴战略。中国也出台了旨在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受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上面临较严峻的形势:低端产业的优势在快速削弱,高端产业的优势却尚未建立。中国依靠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组装环节,获得较低的利润份额,但伴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中国高技术产业可能面临着“被挤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随着国际分工深化、国别利益分配格局的改变以及逆全球化在部分发达国家的蔓延,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新一轮大规模重构,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局面正在改变。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路径有差异,本文将其归纳为嵌入全球价值链、构建国家价值链和主导区域价值链三种。中国不同高技术产业由于其产业特征和竞争力的差异,选择参与全球价值重构的路径也不一样。本研究基于VRCA增加值指数,构建全球价值链重构路径选择的指标体系并为中国高技术产业设计合适的重构路径,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趋向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国家价值链,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趋向于自主创新的同时主导创建区域价值链,推动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整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合理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国家和各省市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内涵界定基础上,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指标体系,以系统聚类分析法为核心设计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模型,并对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进行空间布局.本论文研究旨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方法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产业链全球融合和价值链全球极化的环境下,后危机时代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机会之窗",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资源的对接主体。作为新技术响应战略需求的结果,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国家战略部署发挥市场需求优势,同时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弥补科技供给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高新区应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核心载体,即成为其主要策源地、主要培育平台和关键发展载体,同时高新区管委会应成为产业推进组织,即各种产业组织形式的"孵化器",以加强产业生态系统合力和促进产业链突围。  相似文献   

13.
孙晓华  李传杰 《科研管理》2010,31(1):93-103
摘要:在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土企业的市场空间存在挤出效应,加之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嵌入造成用户对国内产品需求的低端化趋势,导致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本土产业部门缺乏足够的需求支撑,难以实现产业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本文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为背景,从开放经济视角扩展了有效需求规模的概念,并在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双重需求结构特征,认为有效需求规模不足和需求结构低端化是抑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有效需求规模与产业创新能力存在严格的双向因果关系;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显示,需求结构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原因是本土企业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而无法起到激励自主研发的应有效果。因而,以突破需求因素制约为导向的政策措施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传统技术路径图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应对不确定环境具有显著优势的情景分析与传统描绘产业系统发展愿景的技术路径图进行整合,构建了技术路径图开发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情景分析相联结的结构框架,以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和演变趋势。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产业的演化环境、产业价值链、产业创新链、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及产业政策干预等多维度情景进行了分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于多情景的产业技术路径规划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立国之本。中国制造业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和第一制造大国。但总体看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尚未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驱动发展之路,除少部分通过二次创新实现快速追赶外,基本走的是以要素驱动为主,低成本为优势,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面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局面。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轨道的发展转变,嵌入全球创新链,加强全面自主创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制造业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利用专利数据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9个领域的技术创新现状,了解产业技术能力水平,把握产业创新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0年前后进入技术创新活跃期,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在核心技术的储备上与技术强国还有一定差距.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导向、基础科学研究、协同创新等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凭借资源和政策优势承接FDI获得了比较优势,实现了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却无法实现功能升级,且陷入跨国企业的低端锁定状态。鉴于此,长三角地区应有序地从制造业承接转向新兴产业的集聚,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昆山市为例,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分析了长三角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转型的变迁动力与变迁机会,并提出了长三角从承接制造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变迁路径,诸如高新技术化路径、新兴产业配套路径、有序退出淘汰路径、科教资源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寻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选择。但其中的悖论是,这些国家有着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倾向。首先梳理经济学研究全球价值链发展的大量文献,从技术差距、规则标准、国家战略、国际政治、产业创新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进而归纳出全球价值链发展悖论的形成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化解悖论的基本思路在于以大国内需发展动态比较优势,提升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网络嵌入模式中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这种网络嵌入模式的组织方式表现为:本土企业既嵌入"蛛形"生产过程,以专业化市场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形成双边平台,强化了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优势,从而促进全球价值链的功能升级;同时,本土企业又嵌入"蛇形"生产过程,强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与合约制造商的协调能力等,从而发展为全球价值链"金字塔"顶端的领导型企业,促进全球价值链的链条升级。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我国基于内需市场驱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的治理结构、基于租金分配的协调机制、创新资源集聚的经济效应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改变中国制造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创新要素流动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其主要是通过影响区域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而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创新要素流动和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创新要素流动对邻近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推动中国实现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提出创新要素流动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注塑机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注塑机年产量世界第一,在全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通过对注塑机产业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发现,我国注塑机企业主要生产低端通用型注塑机、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缺乏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生产能力,难以升级到高端和正在增长的差别化注塑机市场。注塑机产品对缄默知识高度依赖的创新特性、我国低端的下游塑料制品企业的需求特点以及产业内非网络式的创新组织方式是我国注塑机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注塑机产业应通过整机企业的带动,形成“点带动线、线推动点”的集群式整体升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