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集群式供应链生成机理与运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随着我国各类产业集群的迅猛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有效治理“工业废弃物”,实现集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根据产业集群和生态工业园的特点,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环境治理的概念和内涵,从集群式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工业园运作的机理,并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实践总结出三种集群式供应链运作模式,即依托型循环运作模式、共生型循环运作模式、动静脉循环运作模式,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园改造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不仅是集群升级的主要途径,而且也为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耦合提供了基础。本文根据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物流特点,对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的耦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集群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耦合的三种模式,并以苏州IT产业集群为例,来分析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演变规律,以及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集群式供应链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从单链与单链的链际间的横向合作视角,研究集群式供应链横向合作下的技术创新模式.根据集群式供应链横向合作环节的差异,将其技术创新模式分为PC模式、RDC模式和MC模式,并以这三种模式的内在联系分析了集群式供应链创新模式演变及传导路径.最后,以宁波注塑机产业集群的海天和海太为例,分析了横向合作下集群式供应链技术创新内在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联盟是提升一个区域或产业竞争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的耦合基础与目标,深入探讨了两者具体的耦合内容。研究表明:产业集群能为供应链联盟形成发展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供应链关系是产业集群的基本经济关系,供应链联盟是其运行机制的发展方向。因此,产业集群可通过供应链联盟理念来组织集群中的企业,以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硅谷-北京和硅谷-上海两个风险投资集群式转移形成的集群链为研究对象,结合产业集群式转移中的集群间关联类型,对集群式转移的链式效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尚处于上升期的产业集群链而言,随着时间推移集群链式效应不断增加,集群间关联强度不断增大;转移企业的中介作用,使得集群式转移的直接链式效应要远大于间接链式效应,在集群"外部通道"形成中的作用明显;硅谷-北京风险投资集群的链式效应要略大于硅谷-上海,但二者的链式效应具有相似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黎继子  李柏勋 《科研管理》2007,28(6):167-174
集群式供应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组织系统,在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系统阐述了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运作的基本框架和驱动机理等相关理论,并给出详细的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运作流程图。最后,通过以晋江鞋业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引证了集群式供应链实施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能为顾客提供柔性、快速、廉价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相关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集群供应链绿色合作是解决产业集群工业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集群企业绿色合作动力不足问题,建立了集群供应链绿色合作行为与政府作用的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不同单链式供应链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群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与政府管制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废弃物的产出规模、废弃物再利用固定投资、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是集群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的先决条件;政府对废弃物排放而进行的罚款、政府的监管成本、政府监管失职招致的信誉损失对集群式供应链跨链绿色合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谷-北京风险投资集群转移的案例,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产业集群式转移中新集群网络的构建及其演化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集群式转移中新集群网络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原集群网络的渗透和本地企业网络的嵌入;转移企业的网络位置、经验及其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对新集群网络中的网络关系有显著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移企业会逐渐由保留原有集群网络关系向嵌入本地网络关系演化。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转入地政府和企业如何承接集群式转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多元供应链的构建融合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供应链集成性、合作性、一体化的思想运用在所有具有"供给—需求"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多元化的供应链模式,提出集群内可以构建技术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并与产品供应链进行耦合,多元供应链的构建融合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将供应链集成性、合作性、一体化的思想运用在所有具有"供给-需求"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多元化的供应链模式,提出集群内可以构建技术供应链和服务供应链,并与产品供应链进行耦合,多元供应链的构建融合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11.
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王兆华  尹建华  武春友 《中国软科学》2003,(10):149-152,148
在生态工业园内,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各种在业务上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生态产业链,其中一家企业产生的废物可能成为另一家企业的生产原料。生态产业链的结构是决定园区整个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围绕生态产业链的结构进行研究,提出其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为顺利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联度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热潮,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生物群落关联度这一生态学概念,从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的生态内涵出发,提出园区企业间生态关联度、总关联度生态率两个重点生态网络指标,将其用于国内外生态工业园若干实例的分析,并引其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据以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共生网络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业园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产业共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产业共生的"技术创新悖论"问题,通过对产业共生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辨析,揭示了当前生态工业园效率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于冲  钱宇  杨思宇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30-134
通过深入调研广东省云安县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出发,将云安县建设工业生态园的实践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企业层面上,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开展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产业层面,以振兴现有支柱产业和培育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为指导思想,建立起以硫化工、水泥、石材为核心的三大生态产业链;在园区层面,促进三大生态产业链之间资源互补,构建生态产业链网,提高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突破传统的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工业园的外部性特征,将其产品分为私人品和公共品,并分析了政府所能够发挥的激励作用,进而构建生态技术经济评价模型,设计了生态工业园技术经济评价的三个主要指标,这些指标不仅可以用于生态工业园的项目评价,而且为政府最大限度的支持生态工业园建设从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定量测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金属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金属产业循环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存在一些问题.论文将从降低能耗、物耗减量、副产品利用、三废再利用、生态产业链这五个方面,对我国金属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一些特色和典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丹平 《科技广场》2014,(6):173-176
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建设和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必由之路。本文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链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析了生态产业链的构建途径,即首先要确定关键种企业,然后要增入补链企业,其次是对生态产业链进行纵向延伸及横向耦合,最后构建生态产业链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