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照顾”──致一位大学生兼及所有作者韩小蕙某一日,正忙得手忙脚乱脑子嗡嗡作响,忽然电话铃又“哇”了起来。拿起来一听,是一位大学生,日前投了几篇稿。答之曰稿子已看了,皆不好用。对方沉默了一下,又追问道:“难道一篇也不能用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忽...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中国青年报接连发表了青年记者张建伟采写的连续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共八篇,每篇两千来字。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在校大学生感到“打了预防针”,中年知识分子说“为什么不来‘追踪’一下我们!”同时,也程度不同地吸引了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现在有一部分出版物,错字之多,相当惊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附录《辅仁大学简史》,一页书上有九处错误:“冬赈”、“赈济”的“赈”字,误为“账”字的五处;“拨款”的“拨”字,误为“拔”字的两处;“节日”的“日”字,误为“曰”字的一处;另有一处是逗号错成了顿号(见该书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到报紙上短小精悍的消息、文章日渐增多,很是高兴。这些消息和文章有时只有一二百字,占用篇幅不多,却概括了很多內容,讀起来簡明有力。以“人民日报”的“要聞快报”专栏为例,占的地方只有一两千字左右,而发表的消息就有十条左右。因为短,我們用一两分钟的时間就能看完一条消息,很解决問題。毛主席曾說:“我們应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样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体育竞赛性的报道中,常常采用“屈”字,“××获得冠军,×××屈居亚军。”“屈”者,委屈、冤枉也。只有真正“冤枉”时才能用“屈”字。如举重比赛,同一级别的两位选手,抓举、挺举,总成绩都一样,而前者比后者体重稍重一点,按照规则,前者排名第二,这样的情形给叫点“屈”,在情理中.而有的报道中用了“屈”字,  相似文献   

6.
也谈“帐”和“账”曹政今年第10期《新闻战线》孙明忠文章《从“帐”“账”使用谈起》,认为“帐簿”应为“账簿”,其中用“帐”不规范。这种认识不够全面,笔者考虑到现时这样用“帐”的普遍性,一些同志对这两个字意义的异同处又不够清楚,觉得有必要来辨析一下。《...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08,(7):33-33
在每晚的黄金时段,湖南某电视台设置了一个短信互动平台,由主持人明媚与观众通过短信互动。短信在荧屏下方飞字播出,大多是一些所谓“交友”的暧昧内容。如5月27日晚播出的飞字短信就有如下内容:“我想找一位东塘附近的女友,有意者请联系139××××”、“本人19岁找18岁以下的女性朋友……”、“我好想找一位少妇……”、“我想找一位长株潭地区的江湖女”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我阅处的一个中篇传记文学稿中,竟有三处明显的谬误从我眼底下溜过去了。一是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误为的“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二是国民党一“行政院长”误为的“立法院长”;三是李清照一词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误为的“雁过门,正伤心,都是旧时相识”。就第一处谬误来说,事后我查阅有关资料,方知错得非同小可。“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中“容共”一语,出自国民党一代理宣传部长邵元冲  相似文献   

9.
我每天都要翻阅一下报架上的各类报纸,但总免不了有专栏图案上的错别字跃入眼帘。专栏图案错别字,中央级报纸有,地方报纸也有;党报有,专业、企业报纸也有。这些错字并不是一些深奥少见的字,而是一些常见多用的字。如有家省级法制报将“考”写成“”,一家地委机关报把“比赛”的“赛”一撇一捺都丢了。每每看  相似文献   

10.
随便翻开一张报纸,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批评报道中的“某”字使用率极高。“某领导”以权谋私;“某机关”衙门作风;“某企业”虚报产值;“某产品”以次充好……“某”字所指何人何事,读者只好去猜“谜语”。对此,读者虽然很反感,但“某字现象”仍然有越来越多之势。  相似文献   

11.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但是,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报纸,“据式”结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蔚成一种新闻写作格式。面对着消息“据”式结尾勃兴的现象,到了该探讨一下它的运用得失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新闻界开始注意新闻语言表达研究,报道比原来写得生动、感人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仍有不少新闻作品写得枯燥乏味,陈词套话多,程式化、概念化的语育举不胜举,下面就自己在编稿过程中遇到的实例作一些分析,以引起通讯员和记者的注意。“该”字是新闻稿忌用的词“该”字是一个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一般多用于公文。可有的通讯员和记者在写新闻稿件时,大量使用“该”字。“该”字并不是说不能用,但在一篇新闻稿中,多处出现令人感到乏味、重复。严格来讲,“该”字它不是新闻语言。请看下面一例子:  相似文献   

13.
我每天都要翻阅一下报架上的各类报纸,但总免不了有专栏图案上的错别字跃入眼帘。专栏图案错别字,中央级报纸有,地方报纸也有;党报有,专业、企业报纸也有。这些错字并不是一些深奥少见的字,而是一些常见多用的字。如有家省级法制报将“考”写成“(?)”,一家地委机关报把“比赛”的“赛”一撇一捺都丢了。每每看到这些字,作为同行,我确实感到不安。报纸,从文字学讲,是现代汉文字的教科书。因此,报纸专栏图案文字不仅要规范化,更  相似文献   

14.
“书”字在汉语中有十几种含义,本文只试图探讨一下作为读物或出版物一种的“书”及其同义词“书籍”、“图书”的词源和概念,所知外国有关资料也略为介绍,以便进行比较研究。文字的产生是书籍出现的基本条件,但文字必须书写或用其他方式记录在可携带的载体上供人阅读才能成为书籍。从各国书籍形成的历史,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外书字的来源多与文字及书写文字的行为、工具或材料有联系。  相似文献   

15.
去年12月,中国青年报接连发表了青年记者张建伟采写的连续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共八篇,每篇两千来字。这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在校大学生感到“打了预防针”,中年知识分子说“为什么不来‘追踪’一下我们?”同时,也程度不同地吸引了各级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连续报道的新闻形式在当今各报司空见惯,然而我以为这组报道在主题与内容方面,至少有这样三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莘莘学子,祖国的栋梁,经过大学几年的深造汲取了丰厚的知识营养和社交礼仪等等诸多方面武装了自己,毕业了,何去何从.是尤为重要而谨慎的人生一个大转折点。当前国家就业形式严峻,简单可概括为“三多一少”,“一多”是下岗失业人员多、“二多”是大中专毕业生多、“三多”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而“一少”就是就业岗位少。我在定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训练中心工作,我们单位也胜利召开了多次人才交流会,从中我看到众多应试大中专毕业学对职业挑肥拣瘦,高不成低不就,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建议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面临重要关口“从学生成为社会人”,一定要给自己设计一下,即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丁刚 《大观周刊》2011,(15):1-1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结尾用了400多个字的篇幅论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这400多个字中,有8处提到了“合作”。  相似文献   

18.
笔者手头有一份某市档案局的红头文件。文头(眉首)是“××市档案局文件”,落款处盖的却是“××市档案局××处”的印章。这种文头(眉首)与用印不一致的情况,在许多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的单位用的是“××市档案局”的文头(眉首),盖的却是“中共××市档案局党委”的印  相似文献   

19.
徐神 《中国广播》2009,(12):73-74
今年我国有610多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新闻“富矿”。本文通过梳理有代表性的广播媒体策划的相关大学生就业报道,总结出广播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呈现出的用事例说话、心理调适、公益活动三大亮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之友丛书”,由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这套丛书首批共20本,200多万字,三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负责同志联合主编,丛书的作者均为对当代大学生有深切了解的中青年作者,这套丛书从“友”字入手,从整体优势出发,以大学生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