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常把标枪完整技术按任务和动作形式分为握法、持枪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和标枪飞行五个部分。在这里主要对持枪助跑中的交叉步和“软步”进行分析、研究,以其为标枪运动员的“软步”训练提供指导。投掷步的倒  相似文献   

2.
掷标枪技术是助跑引枪交叉步接最后用力来完成的运动项目,也属于速度与爆发力相结合的瞬间动作。因此,标枪项目的专项能力训练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一、单臂投轻器械主要用来发展手臂鞭打动作速率,同时对掌握和改进鞭打技术及完整的投掷步有很大作用。方法同投掷标枪技术一样,可原地投、上步投、短距离的助跑投,对投掷墙或投掷网,投远都可。器械:垒球、胶球、鞭子、柳条、轻标枪等。二、单臂投重器械主要发展专门投掷力量,并有利于掌握大肌肉群先发动用力的技术,训练方法同上。器械:小铅球、重标枪等。  相似文献   

3.
标枪的交叉步技术,是将助跑获得的最大速度传递至最后用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投掷步(引枪开始)至最后用力,交叉步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了它就不是标枪的完整技术。因此,交叉步又有着它的独立性。然而,正是由于交叉步技术的不正确、不纯熟,以及与前后动作的协调性不够,造成动作减速,技术错误,甚  相似文献   

4.
在标枪运动的助跑、交叉步、最后用力三个阶段中,正确的身体姿势和用力顺序的建立和保持是平衡和控制身体重心的基础。理想的身体姿势是垂直旋转时髋部不发生旋转,面对助跑方向。为了帮助运动员在最后用力的进程中打开并伸直投掷臂(肩),胸部必须抬高。头部在身体旋转中应首先保持正直,随后向投掷方向略微转动。运动员必须以这种姿势进行跑和投掷。实施一种有效的持枪助跑技术对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用力顺序很重要。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姿势用力顺序和助跑中身体重心位置将会导致一种无效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5.
<正>一、本技术教学的目的任务建立正确的投标枪的助跑,交叉步,最后用力和缓冲等基本技术模式。二、教学步骤(以右手投掷为例) 1.学习鞭打技术练习1:使用轻器械(如垒球、小铁球等)进行单臂投掷练习  相似文献   

6.
1、助跑节奏在掷标枪中的重要作用 助跑节奏是指助跑的每一步动作在整个助跑中所表现的时间、空间和用力程度的变化关系。它表现为速度的增长、动作结构 的改变和步长的变化以及能听到的助跑脚步有节奏的响声。衡量助跑节奏的好坏,要看整个助跑过程中。助跑动作是否自然连贯,助跑速度能否逐渐加速和后几步的步长变化能否与完成最后用力动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助跑的整个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的动作:一个是从助跑开始到向后引枪前的预跑阶段。其主要是加速,在跑进中动作要轻快而富有弹性,再加速进入投掷步;另一个阶段则是开始向后引枪到进入最后用力动作姿势的投掷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加速的前提下完成引枪,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标枪投掷属于轻器械纵轴用力速度型项目,是由握法和持枪、助跑投掷步、最后用力和缓冲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在标枪的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只注重标枪的几个大环节训练,致使个别运动员的标枪投掷技术的某个环节出现短暂的“停顿、脱节”现象及掷标枪的整个过程不连贯,动作不流畅,最后用力不充分。为了不出现“停顿、脱节”现象,有的教练员就只要求运动员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对动作技术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8.
标枪运动是一种非周期的投掷运动项目,由于技术动作的特殊性,对运动员技术要求比较严格,要求运动员在短短的几秒种之内做出助跑、交叉步、反弓型、超越器械和器械出手的爆发用力等一系列复杂的动作。由于标枪项目技术的复杂性,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通过教学实践和查阅文献资料,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标枪的基本技术大致可分为:持枪助跑、引枪投掷步、最后用力这三个阶段。这中间,最后用力技术是最关键的,而难点则是助跑和最后用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技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速摄像、录像解析及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陈奇投掷步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陈奇投掷步的技术特点:助跑距离较长、助跑速度较快,第二交叉步前后速度损失同投掷成绩呈负相关;第一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增加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第二交叉步前后身体重心速度的损失幅度同交叉步前后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负相关;最后一步前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幅度同躯干后倾角变化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标枪属于轻器械过头顶类项目。看似简单的投掷过程,却对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有着复杂的要求。从助跑到交叉步,再到最后的标枪出手,整个技术动作的流畅性尤为重要。而身体动力链中各运动环节同样需要协调一致、一气呵成:举枪助跑产生水平速度;交叉步跑时肩关节后伸是主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十运会田径比赛女子掷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快,但速度利用率却不高;投掷步时短,步频快,不能为最后的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投掷各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小,对标枪施力不够;左脚落地时膝角缓冲过大,制动效果差。同时,投掷成绩与最后交叉步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投掷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仅靠手臂的力量投掷器械,动作既不美观,又影响了运动成绩,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我在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也曾为此烦恼,后来经过钻研教材教法,多方请教,对学生投掷动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又在教学工作中反复实践,不断探索,最后发现问题出在学生进行投掷练习时,没有全身协调用力。另外,运动营养品在训练过程中的合理使用,是我们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的基础保障,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后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先浅谈投掷项目的协调用力,然后结合运动营养补充手段,阐述如何对投掷项目进行科学化训练。  相似文献   

14.
在标枪投掷技术中,左腿在交叉步及最后用力的衔接中起到引导、制动和支撑的作用.从交叉步和最后用力这两个紧密相连的环节中,对左腿的动作及其意义进行生物力学探讨,从而对左腿在投掷标枪中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 2 9人次投掷步技术纪录影片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 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 ,使第 2~ 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量相对较小 ,影响了交叉步的动作幅度。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下肢前移幅度不够。男女运动员都存在着投掷步第 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 ,左侧支撑无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掷标枪是一项技术复杂的轻器械投掷项目。 它是由握枪、持枪助跑、最后用力等技术环节组成。 在投掷标枪完整技术中,投掷步技术是较为关键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引枪、加快两腿的动作、完成超越器械、为最后用力形成有利姿势并和用力投枪紧密衔接起来。掷标枪有五步、七步投,通常多采用五步投。但在标枪教学中,由于大多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薄弱(力量、速度、柔韧等),综合能力不强(协调能力、对标枪的控制能力等),空间感觉、肌肉的本体感觉差(对标枪的控制能力),从而导致在学习中出现引枪时枪尖偏离、工作距离短、交叉步速度失…  相似文献   

17.
助跑是投掷标枪技术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任务是为人体和标枪获得速度,形成有利的最后用力的身体姿势和为提高标枪出手速度创造条件。助跑分为预跑阶段和投掷步两个阶段。其中,预跑阶段是使运动员从起动到第二标志达到适宜的速度,为投掷作好充分准备。投掷步是从第二标志到最后用力时左脚落地止,是在保持预跑速度或在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标枪技术教学一直遵循着“最后用力到助跑”的教学顺序。其中最后用力的技术教学占去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这样的教学顺序有时会造成教学过程的周期过长,标枪的投掷节奏也掌握不好,从而严重影响了标枪完整技术的掌握。为了克服以上的教学不足,就标枪技术教学,我们重新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练习1:持枪助跑教学要求:(1)助跑距离15米,跑速中等,先不做步数要求。随着助跑技术的掌握,要求用10-12步跑完。(2)在跑动中投掷臂随着跑的节奏做前后摆动。(3)在跑动中把标枪控制好。练习2:走动投掷步练习教学要求:(1)引枪…  相似文献   

19.
助跑:肩上持枪,沿直线助跑逐渐加速,速度的快慢要与投掷技术的熟练程度相适应。投掷步:上体右转侧后倒,持枪臂后引,降低重心两腿向前赶的更紧。交叉步:右腿积极前摆要靠左腿屈着地快蹬。右腿的前摆要腿带髋、髋推腿。腾空动作中左腿要迅速向前赶超右腿。最后用力:在交叉步完成后,右脚落地髋推膝向前缓冲支撑,当身体重心超过右脚支撑点的垂直面后,立即里扣(膝部朝左腿方向“跪蹬“、脚跟外转)猛蹬,左腿“钢条”似的支撑(不大的弯曲弹性伸直),左侧制动,右腋窝向前急挺猛的转超左胸、腋窝带  相似文献   

20.
跑、跳跃和投掷是田径运动中的基本技术。支撑反作用力是影响跑速的最重要因素,分析了跑的动力来源及增效途径,跑的阻力来源及其消减途径。跳跃技术中助跑最后4步技术直接影响起跳效果,分析了起跳的技术要素。最后用力技术是投掷技术中的基础,同时,最后用力前的姿势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