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虎文化     
虎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之一,至今在我国许多民族的故事传说、语言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留下一些崇拜虎的遗迹,人们畏虎、敬虎、爱虎,在虎的艺术形象上附会各种含意,虎文化在中化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溶进世界文化潮流,我们就会发现一些自己的积习。比如我们民族不善“直白露”的内心表达,自古表述情感就十分含蓄,在我们这一代人往上,表达爱意都拐弯抹角,不会直接说“爱”。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艺术设计爱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与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继续和发展民族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以及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说明中国的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提升品质、完善理论、丰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爱的教育其实最基本的教育,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我们要取舍得当之下发扬民族文化,这样避免误解以及矛盾。因此爱的威力需要挖掘和提倡,本文浅析了藏民族的爱的教育方式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恋月的民族,对月的依恋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凝结为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月亮本身的特点和形象,暗合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要义,因而也便和中国人的人格、精神、气质、心理相融相通,  相似文献   

6.
《论语.先进》篇中的春风沂水,以它的乐生与和谐、纯清与超越、爱与孝悌凝铸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弘扬民族文化是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苏州市近年来把乡土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旨在通过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增强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市教研室为此还组织了10次乡土音乐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参加教师达600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一生都与美术有着无法割舍的艺术情缘,他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民族艺术思想情怀。鲁迅先生对美术之爱是广博的爱,是大爱,是对民族之爱,对国家之爱,对人民之爱。  相似文献   

9.
雅艳的世界     
唐洪平 《上海教育》2009,(11):30-30
从平凡出发,走向不平凡。孙雅艳在平凡到不平凡的世界里自由行走。 孙雅艳的世界充满大爱。 她爱自己是为了更好地爱他人,爱他人是为了更好地爱这个民族。她爱自己,所以活得很真实;她爱他人,所以活得很真诚;她爱这个民族,所以活得很真切。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对民族深厚的爱造就了他的宽容,不以苛刻的眼光去要求国人,而以宽大的胸怀去容纳。以此为基础,他把宽容博大的爱融入诗歌、杂文等,为现代文学筑起了一道瑰丽的风景,更用自己的生命为民族之爱做出了最伟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企业意识形态体系,它倡导"以人为本",强调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培育人、激励人;企业文化需要创新,其创新的价值取向亦是"以人为本":创新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途径是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桐城文化中的爱民思想体现在吁求统治阶级爱民、重民和贵民等方面,认为统治者应以民为贵,使"君—国—民"之间形成并保持一种良性的持续互动关系。桐城仕宦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地位,提倡爱护和厚待民众。桐城仕宦认为设君为民,民贵君轻,君臣有共事之义,而非臣之食禄为受君之恩之主从依附关系,这种共事之义的内涵是臣子匡正君主过失,利江山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桐城诸贤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贬抑男权,褒扬民妇,既宣传"女胜儿"思想,又颂赞"女君子"形象。其对待妇女之态度不以富贵为尊,而以思想品德上之"贤"来打破以政治上之"贵"和经济上之"富"为特征的阶级地位之不公,推举"惟贤者为尊"。  相似文献   

13.
政府及其职能的界定从来都是难以理清的问题。从行政学政府出发,政府承担着保卫、统治、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属性,扮演着“政治人”、“经济人”、“文化人”和“社会人”的角色。保卫与统治属于政治职能,“经济人”、“文化人”履行着管理的任务,“社会人”承载着服务角色。因此,任何政府都是政治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有机统一体。从系统论的功能优化理论出发,我国政府职能的目标选择是建构政府“三元三维一体模式”,即政府的政治、管理和社会职能(三元),凸显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升、关注政府管理效率与致力于政府公共服务(三维)。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为了解决中国当今现实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发展的进程中达到一种相宜相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融洽状态;和谐社会的价值就是和谐社会对人的功效和积极推动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就是推动我国人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周易》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试从顺天应民的重民思想、益民求利的富民思想、重讼明法的治民思想,重师慎战的保民思想、尚贤任能的安民思想等五个方面对其民本思想的丰富内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是尊重人、相信人、关心人、理解人、团结人、帮助人、激励人、教育人、培养人、善用人,进而提高人的思想,增强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应以此为思想原则、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修养。  相似文献   

17.
泰州学派三传弟子罗汝芳提出的"圣贤精神不离当下"为人们指明了一条实践美的途径。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一为忘。忘是指有意的否定已发生的事物,包括自身,以求心灵恢复虚无之境,从而海纳百川,同于大道。不刻意求忘,只任自己自然而然地生活在当下中,反会不知不觉达至理想的境界。二为悟。这是"忘"的一个阶段性的结果。悟性的获得是通过主体感性能力的求得而来的,一切来自于主体当下的直觉和内心体验。三为乐。罗汝芳重视当下,重视由"忘"而来的心灵虚空,强调悟的工夫是因为从此出发可得到一种审美愉悦,一种快乐。这是一种建立在日用常行之上的俗世之乐,是由忘而悟而生的愉悦,非脱离现实人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人性化的理念最根本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观念。要真正在社会生活中贯彻和执行人性化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各级政府及行业制定的条令和标准;二是在设计领域里的无障碍设计。而最关键的是,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明确“以人为本”中的“人”的社会属性和层面。这个“人”是代表广大的普通老百姓,代表着弱势群体。只有本着为这些人服务的宗旨,才能真正做到人性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性化的观念就是要体现平民化的思想,只有本着平民化的思想制定政策、法规、条令和行业的服务标准,着手社会生活的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人性化,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髓。今天我们以这样的观念再审视一些政策、法规、条令和行业的服务标准及设计,就会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民生幸福是民众根本利益的现实诉求,是衡量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效果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改革发展合法性的应然尺度,对于一个社会的治理来说,实现民生幸福才是最终目的。政府善治是政府与民众合作,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政府善治与民生幸福有着内在的贯通性:民生幸福、安居乐业,社会方能长治久安;政府善治是民生幸福的外部条件和手段,只有实现政府善治才能为民生幸福提供丰富的社会公共资源,从而保障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20.
于漪是怎样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人民教育家的呢?从教育家个体成长史的视角,分析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生成机理,剖析影响其成长发展的要素,人民教育家的成长是内外因、主客体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让生命与使命同行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强大内驱力,一辈子学做教师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唯一捷径,付出浓浓的教育爱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发展秘诀,书写中国基础教育学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巨大贡献,关键人物影响是其成为人民教育家的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