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问什么是雅尔塔体系,同学们会准确地按照教材(人教社高中试验修订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概念答出。我却认为这个概念不准确。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是“二战”的产物,因为:①“二战”后期,为彻底打败和消除法西斯主义及安排战后世界,1943—1945年同盟国大国先后召开了雅尔塔等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协定,其有关内容构成了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内容。②通过“二战”,美苏成为世界上政治军事力量相抗衡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雅尔塔体系的操纵者,双方的矛盾和分歧,在雅尔塔体系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这一命题近年几乎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事实上,雅尔塔体制尚未瓦解。雅尔塔体制是以雅尔塔会议前后一系列相关会议达成的所有协定为法律基础的;雅尔塔体制的内涵包括二战后世界政治地图的划分、世界政治体制,也包括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后,瓦解的是两极国际格局,而非国际体制;雅尔塔体制没有解决是由其历史进步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雅尔塔体制是二战结束后形成的新的世界秩序 ,维持了近50年 ,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 ,随着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雅尔塔体制随之瓦解。由于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雅尔塔体制日益成为史学界的研究热点 ,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专著。今就近20年来我国史学界对雅尔塔体制的研究作一综述。一、雅尔塔体制的涵义学者们一致认为雅尔塔体制的内涵不宜理解得过狭 ,也不宜过宽。1.时间上 ,过去通常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根据大国实力…  相似文献   

4.
二战前,波兰是英、法在欧洲大陆军事上最强大的盟国.可德国的蓄意侵略,波兰自身的失误与弱点,英、法的坐视不救,苏联的背后捅刀子,最终导致了波兰的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5.
二战前,波兰是英、法在欧洲大军事上最强大的盟国。可德国的蓄意侵略,波兰自身的失误与弱点,英、法的坐视不救,苏联的背后捅刀子,最终导致了波兰的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反法西斯同盟共召开了九次国际会议。在这些会议中 ,194 5年 2月 4~ 12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在雅尔塔会议期间 ,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围绕德国、联合国、东欧和远东四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磋商 ,达成一系列协议。其中 ,在联合国问题上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的结果是确立了“雅尔塔公式” ;在远东问题上明争暗斗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签署了“雅尔塔密约”。明确“雅尔塔公式”的含义 ,弄清“雅尔塔密约”的内容与性质 ,对于认识雅尔塔会议的实质与历史地位至关重要。故本文将对此作简要介绍。人民教…  相似文献   

7.
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不仅是世界规模战争进程的结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进行政治较量的结果。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木半岛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就是第二次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进行的最重要的一次政治、外交斗争。对雅尔塔会议,国内外的评论不一,国外有的说:“会议为基于国际正义的和平打下了持久的基础”也有的说是:“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能够进行富有成果的合作”,还有的说:它的最后“就是要瓜分世界”。而国内的传统说法,则认为是一次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团结协作的会议。如从会议的主要目的、内容、影响来看,雅尔塔会议虽然对进一步协调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二战的全面胜利起过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学术界,有许多学者把“雅尔塔体制”和“冷战格局”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并不加区别地随意使用。这不仅使得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战后国际关系时有失严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混乱和误解。笔者认为,战后国际政治舞台上并不存在一个影响世界40多年的雅尔塔体制,在二战结束冷战爆发之后不久,雅尔塔体制就已被冷战格局所取代。雅尔塔体制是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加速反法西斯战争、处置法西斯侵略国、维护战后和平而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条约的统称。该体制基本上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意愿,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东西方剑拔弩张横眉冷对的冷战才是战后40余年国际舞台起伏跌宕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冷战才准确地反映了战后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二战期间,泰国的銮披汶政府曾经和日本走到一起,对英美等盟国宣战。但战后,盟国对泰国的处罚远远比其他法西斯国家要轻得多,因此,泰国能在战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全身而退,保全和发展自己,这不仅得益于泰国历来灵活多变的外交策略,还由于,在二战期间,泰国国内外的民主人士和不满日军统治的人民组成的地下抵抗组织“自由泰”为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过重要贡献,考虑到“自由泰”运动的功绩,盟国在对泰国问题上从轻发落。“自由泰”运动和战后泰国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为泰国摆脱战败国地位,重新融入国际社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战中苏中美英四大盟国的合作陈和民反法西斯战争能够获胜,除了战争的正义性及实力等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盟国间的合作。尤其是苏中美英四大盟国为了战胜共同敌人,始终坚持求同存异、分清主次,在关系到联盟战争全局的问题上能基本一致和互相协调,为反法西斯战争...  相似文献   

11.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同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武装干涉朝鲜战争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注: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二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  相似文献   

12.
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的彻底溃败已经为时不远了,在击败纳粹德国后,盟国如何协同对日作战成为当时急待解决的问题。雅尔塔会议前夕,美军已逼近日本本土,对日决战日益临近。美国三军首脑估计,在德国投降后,尚需18个月才能打败日本,注(1)倘苏联不出兵对日作战,美国需付出伤亡一百万人的代价。注(2)当时原子弹尚未试验成功,为了缩短  相似文献   

1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前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前者维持了20多年的世界和平,后者则存在了40多年。两者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期美苏主导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形成美苏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历史机遇。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利益的重合与战略协调,但美苏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使双方的战略目标很快发生冲突,其诱发因素之一是苏联在东北亚势力范围的布局中因其在北朝鲜和中国东北建立亲苏政权的需要而激活"世界革命"机制。朝鲜半岛的分裂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溢出"了雅尔塔体系,一个并非事先"计划"的局部性变动导致美苏走向全球性对抗。  相似文献   

15.
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的彻底溃败已经为时不远,在击败纳粹德国后,盟国如何协同对日作战成为当时急待解决的问题。雅尔塔会议前夕,美军已逼近日本本土,对日决战日益临近。美国三军首脑估计,在德国投降后,尚需18个月才能打败日本。倘苏联不出兵对日作战,美国需付出伤亡一百万人的代价。当时原子弹尚未试验成功,为了缩短战争进程,减少美军伤亡,罗斯福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罗斯福还担心,苏联可能趁美国对日作战筋疲力竭之时,长趋直入中国东北、华北以及西北广大地区,严重影响战后美国控制中国的计划。为此,他希望与苏联达成一项谅解。 1945年2月4日到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三国首脑会议。 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为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减少美军伤亡,竟然不惜牺性中国领土主权以满足苏联的要求。在2月8日罗斯福与斯大林的会晤中,基本同意了斯大林提出的条件,双方还约定对达成的协议保密。2月11日,苏方提出最后文本,当天,斯大林、罗斯福、邱吉尔在雅尔塔协定上签了字。  相似文献   

16.
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蓝 《历史教学》2002,(5):8-15
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所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不仅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而且成为冷战爆发的地缘政治基础.但是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也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现实,它将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三大体系。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有必要进行全面比较。相同点 :( 1 )都是大规模国际战争的产物。维也纳体系是拿破仑战争之后形成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 ;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和之后形成的。 ( 2 )都以召开国际会议来确定的。维也纳体系是召开维也纳会议确定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定的 ;雅尔塔体系是召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确定的。 ( 3)体系中都由几个大国操…  相似文献   

18.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以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标志着雅尔塔体系和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战后建立在美苏实力对比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由于苏联的解体而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战后美苏长期的冷战对峙和美苏争霸局面也相应地结束了。  相似文献   

19.
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范围的全面侵略扩张,促使被侵略国家和有遭受侵略危险的国家走向联合,先后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来,开始了反法西斯盟国在二战期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求同存异”,矛盾斗争中求合作,“伙伴合作”关系主导着战时反法西斯盟国内部的对外立场。本文就二战时期反法西斯盟国的合作关系作一浅要论述,以求对人类的共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二战时,为了打败法西斯轴心国,戴高乐政权和美国有过通力合作.二者又因在战时的政治军事和国家利益诉求不同,合作的同时冲突不断,尤其是美国基于战后称霸世界和攫取法属殖民地的目的,亲近维希政权、与达尔朗合作、扶持吉罗、拒绝承认戴高乐政府的合法性、主张对法国军事占领等企图,与戴高乐恢复法国的独立完整和复兴法国大国地位的追求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不仅给战时双方的关系投下了巨大阴影,影响着盟国内部的团结和协作,甚至影响到了战后法美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