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9年下半年,广电总局关于制播分离的政策部署密集出台,预示着新一轮改革进入深水区。7月8日,广电总局召集各地广电厅局长齐聚哈尔滨,着重讨论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哈尔滨会议后,《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征求意见稿》下发。7月16日,"修改稿"出台,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广播电视业的制播分离改革中,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如到底是"企宣分离"还是"制播分离"、播出机构与内容生产商不对等的市场地位、制播分离与节目本土化的矛盾、制播分离和节目直播的矛盾等.如何在制度和具体操作层面上解决问题,是制播分离改革顺利推进卞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制播分离的提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电视产业中制播分离的改革也在以各种形式推进。本从我国电视产业的现实问题入手阐述制播分离的必要性;重点结合网台分离的思想重新理解制播分离的形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改革的推进;讨论包括改变我国电视产业链中各环节盈利模式在内的制播分离的影响;最后针对制播分离改革提出我国电视产业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4.
贾双林 《青年记者》2009,(21):77-78
2009年下半年,广电总局关于制播分离的政策部署密集出台,预示着新一轮改革进入深水区。7月8日,广电总局召集各地广电厅局长齐聚哈尔滨,着重讨论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哈尔滨会议后,《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征求意见稿》下发。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部署,新一轮制播分离改革再一次被提到中国电视行业加速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制播分离的发端与现状制播分离就是将广播电视中除新闻类、时政访谈类以外的节目内容剥离出来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专业生产和市场交易,由此推动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和完善,建立起统一、开放、融合、有序的广播电视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媒体扫描     
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9月初,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接受贝塔斯曼记者采访时指出,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成本,丰富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模式。目前改革的重点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制  相似文献   

7.
制播分离在今天看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制播分离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不断地演化。我国的制播分离其实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1999年"国办发(1999)8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广播电视实行"网台分营"(即电视台和作为节目供应商的电视网分开经营);2009年11月28日,全国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研发高层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再次高调提出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制播分离无疑是市场化、软硬分离(网台分离)之后的自然路径,也是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系统多重属性(宣  相似文献   

8.
这段时间,制播分离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2009年,上海广电走出制播分离的第一步;同年,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在泉州举办制播分离论坛,第二轮制播分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电视业的制插分离于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10年来,这个为彻底改革中国电视业制作与播出这一核心业务关系的设想,到如今似乎仍是纸上愿景.想要真正付诸实施,现在看来还只能是"雾里看花",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味道.  相似文献   

9.
传媒新思维     
制播分离面临的五大不足 认识欠统一。制播分离到目前为止.从主管部门到广播电视机构对制播分离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认识不够统一.步伐不够协调。主管部门更多强调广电的产业属性和事业属性,强调宣传和经营的关系问题。而广电机构则认为节目制作和播出属于统一的产业链,推行制播分离改革只是放开制作.播出仍然处于垄断地位。政策欠明晰。  相似文献   

10.
熊忠辉 《视听界》2014,(5):20-24
大视频时代,渠道的互联网化和接受终端的便捷性,使得电视可以简化为由单个节目的制片人负责制作播出、运营,这就导致了制播分离成为电视台一个不得不做的选择。在这一轮制播分离改革中,不论是电视台还是视频企业,都在探索获取优质内容的多种形式。制播分离不能简单机械地区分制作、营销和播出等环节和流程,而应采取产品经理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只有从业务、组织、制度三个层面进行整体创新,制播分离才能发挥中国大视频业的引擎式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播分离已经成为我国广播电视业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总结各地制播分离改革的实际情况入手,概括了我国制播分离改革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制播分离改革对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推进我国制播分离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环境下,制播分离是现代媒体发展的必然;电视媒体要取得持续化发展,必须树立市场竞争观念,积极应对制播分离冲击,从观众需求出发,调整自身管理模式调整,充分运用多种媒介进行节目宣传、播放。本文通过分析制播分离对电视媒体的影响,提出一些电视媒体应对制播分离冲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中国广播影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繁荣》的文章中指出:当前,电台电视台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突出公益性质,重点是做好制播分离改革试点,努力降低节目制作成本,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作为广播改革试点的中央电台音乐之声,2月14日正式启动制播分离。  相似文献   

14.
制播分离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上海文广集团开始的制播分离改革拉开了中国广电改革的帷幕。本文界定了制播分离的内涵,分析了改革的背景,并归纳了国内制播分离的四种模式,同时论述了广电制播分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阐明了广电业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阚平 《中国广播》2009,(7):74-76
本文认为,制播分离能够促进广播电台体制机制的创新;制播分离的实施,需要电台重新设定节目的产出流程。文中通过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制播分离探索的分析,特别指出,制播分离后媒体的宣传管理要用严格的工作流程保障节目监管和舆论引导到位,要把握好广播电台公益性、娱乐性与产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汤集安  李立影 《传媒》2009,(3):46-47
制播分离(节目制作和播出平台分离)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影视界提出来了,但一直推进缓慢,以致很多圈内人说制播分离“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17.
邹德伟 《新闻窗》2011,(6):82-82
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制播分离,是近年来电视媒体内部机制改革中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被期望成解决电视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9年广电总局在印发的《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的文件下发后,到如今已有几个年头了。在这几年中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行业风生水起,积极响应。节目制播分离、栏目公司化运作遍地开花蔚然成风,行业体制改革方兴未艾。几番耕耘、几多风雨,体制改革已结出丰实硕果,多种经营、开源节流使广播电视行业的经济创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然而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5,(1):16-18
<正>近期,孟非微博上的一句"我若辞职,肯定不欠江苏卫视的"引发网友猜测孟非离职传闻,也再次将江苏卫视制播分离的改革推出水面。事实上,《两天一夜》从四川卫视转会东方卫视,《超级演说家》从安徽卫视转会北京卫视,《女神的新衣》从湖南卫视转会东方卫视。《晓说》从优酷转会爱奇艺……当下,制播分离的大潮呈蔓延之势,席卷了视频网站和电视台。制播分离后,资源的流串和制播分离让之前制约节目最重要的元素——资源已经不成问  相似文献   

20.
《视听界》2009,(5):13-13
事件回放: 7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各地广电局下发文件《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明确规定,除影视剧外,电视台从市场购买节目的比例,原则上每年不低于播出总量的30%。此番试点,更多鼓励的是大众娱乐类和社会服务类节目进行“制播分离”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