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宫侃 《兰台世界》2005,(10):46-4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社保试点作为辽宁的“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精心组织,稳健推进。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企业档案是无形资产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许耘 《浙江档案》2001,(6):27-27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科研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广大教科研人员及教师的科研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是我们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卫颖 《山西档案》2005,(8):83-8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就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只有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职能原则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点,作为真实记录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既是反映工程建设质量的真实记录,也是项目投产(使用)后运行、维修、改扩建和技改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安全生产、精心施工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切实加强档案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材料收集的齐全完整和整理规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实践中,我区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陈丽 《山西档案》2005,(8):28-29
目前,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国家的信息基础性建设项目,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界应抓住机遇,从高起点出发,实现档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前提和基础,要有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就必须搞好档案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从而可以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21世纪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使各项事业永葆活力的源泉和动力,是档案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党对肩负科技兴档重任的档案工作的要求。创新为档案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只有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档案事业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述作的一些观点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何卫东 《中国档案》2007,(11):58-59
"平谷人民是英雄汉,要叫山洪听使唤。千万民工修水库,水浇万亩好良田……平谷人民是英雄汉,劳动歌声震山间。白天撑着太阳走,万盏灯下干得欢……"一提到位于北京东部的平谷区,北京人马上就会想到两样东西。第一,是平谷的大桃儿;第二,是金海湖。前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走进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社会化、社会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即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档案馆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与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这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但在重视提高科技素质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重视和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人素质,这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信用档案是打造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最先面临的就是“信用”。温州作为一个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正在打造“信用”,因而建立健全的国民信用档案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信用档案体系的构成所谓信用制度,就是社会信用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主体有关的各种信用记录,它涵盖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方面。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应该由个人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档案和政府信用档案三部分组成。1.个人信用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身份证明和社会关系档案:包括个人的身份证明、户口证明及家庭其他成员情况、个人的职业经历和社会关系等。(2)个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