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法基础     
在业余棋手的比赛中,经常会看到本来水平不错的棋手把无条件活棋走成了劫活,或者死棋还在走。可能是由于受时间所限而犯的错误,这就反映出平时多做死活题练习的必要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手筋发现法     
问题图一(白先)本题取材于职业棋手的实战。现在黑棋要求白棋处理被围困的一团白子。虽然白棋没有死棋的危险,但也是要利用好手筋才可成功治孤。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印象中常昊与崔明勋的交手次数并不多。由于两个人都是属于厚实的棋风,所以胜负将会取决于后半盘的发挥。三国擂台赛是每方一小时,保留1分钟读秒的快棋比赛。快棋比赛考验的是棋手的基本功和棋手对棋形的熟练程度,当然还有棋手比赛时的状态和运气关系。但是韩国棋手在这项比赛中包揽了全部的冠军,这说明韩国棋手确实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04,(16):45-45
定段赛就像一个驿站,无数带有围棋梦想的棋手聚集在这里,然后大家各奔东西。即使进入初段之门,棋手们的道路也是大相径庭。几乎所有的棋手在定段之后都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拥有职业段位后的道路如何走?尽管有一些象罗洗河、陈耀烨、檀啸这样在入段前就不俗天赋展现的棋手,但能否留名于棋坛还要看定段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可怕的感觉     
棋下到一定的水平,就会形成棋感。根据统计,棋手最终的下法80%以上是由棋感决定的,相信自己的感觉,成为了棋手自信的必备要素。可是,感觉却也是一把双刃剑,跟着感觉走,往往又是可怕的。  相似文献   

6.
很多棋手之所以成不了高手,他一定缺乏两项技能:应变力与预战力。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应变,棋的内容就显得比较单调,缺乏创造性,当然,缺乏创造性并不意味着不能赢棋;大多数的棋手,都是在走一条捷径,是在走一条前人用脚踩出来的路 但在复杂的中盘战中,不知如何应变就很危险了。如果棋局的进展超出了自己的预计,比如对手弈出好棋或自己下了坏棋,就会惊慌失措。丧失逆境求生的意志和争取反败为胜的欲望及信心,棋艺一定不会太高。应变能力很大部分取决于天分,有围棋天赋的人经过实战练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有些棋手被誉为围棋天才,…  相似文献   

7.
FXQ战国演义     
当吴王夫差败齐灭越会诸侯于黄池时,他一定不会想到那个卧薪尝胆、胸怀复国大计的越王勾践;当有着棋坛“梦之队”之称的中国棋手纵横世界棋坛时,同样也不会注意到身边的越南棋手,这也许就是人类所谓强者易犯的通病吧! 可是如果你有幸到 FXQ(Friends XiangQi Club)网站上走一走,定会得到许多新的启示,在那里你会遇到许多真正的越南高手,你会觉得“孤独求败”已不再是中国棋手的代名词。 FXQ的创建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越南留学生阮安先生。早在孩提时代,阮安就是一个十足的棋迷,留美伊始,他就凭借着聪…  相似文献   

8.
写下这个标题,相信所有的棋迷对我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1970年8月,我生于沈阳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0岁时开始接触象棋,1988年进人市体校,师从赵庆阁大师。后来并没有像许多棋手那样进入专业队,而是经常到棋摊、茶馆等处涉猎。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但也培养了我对各种诡秘突兀局势的把握能力,因为无论是马路棋手,还是茶馆棋手大多喜欢走冷着。说句题外话,现在许多专业小棋手往往在激烈的对攻中落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讲,与他们缺少这一课关系重大。 1994年我进入铁路系统工作,也开始了我的半专业棋手生涯。从…  相似文献   

9.
三星之秋     
常昊 《围棋天地》2007,(19):25-32
每年的秋季,三星保险杯都会吸引众多棋迷的眼球。今年的第12届杯赛,主办方又别出心裁地推出独特的对手指定制,棋盘上尚未落下一子,就已令观者如潮。对于从预赛中脱颖而出拥有指定资格的棋手来说,这是对勇气、理智、智慧的一次综合考验,并不能单纯论优劣。而对被动等待指定的直接入围本赛的种子棋手来说,风光与失意只有一个评价准则,就是被选走的时间。上届三星杯冠军常昊是被倒数第三个选走的棋手,对手是韩国女棋手金惠敏。常昊轻松过关后,遭遇韩国天元赵汉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判断棋手水平高低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对局中走不走俗手。《围棋词典》中对"俗手"的解释是:"错着的一种,其主要特点在于:从表面上看与正常的着法似乎所差无几,容易被低水平的棋手长期屡次沿用,甚至养成习惯而不知其非。"您瞧,人家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习惯性走俗手的"就是"低水平棋手"。  相似文献   

11.
午后红茶     
江南的冬日,常有这种阴阴的天气,走在马路上、坐在家里都会觉得冷。这时候就开始向往中国棋院棋手们的生活,不但有高水平的比赛和高水平的对手整日锤炼,还有暖气可以享受!  相似文献   

12.
行棋计划     
行棋计划的制定和实现,是对局时最关键部分,是战术执行和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初中级棋手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往往有些中级棋手算得很深,但是还是赢不到棋,为什么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行棋没有计划性,见着拆着,被对手牵着走。这样算来算去,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下法,久而久之,自己把自己的棋路算死了。  相似文献   

13.
贵族与白领     
从1994年开始,中国围棋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经过近十年的风风雨雨,作为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围棋手的收入普遍提升,达到了社会白领阶层的水准。 现在中日韩三个世界围棋强国中,中国棋手的总体收入水准和日本棋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和韩国棋手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14.
7月25日至29日,在有299名棋手参加的第7属三星杯世界围棋公开赛预选赛中,35名中国棋手参赛,10人出线,出线率远超日韩。特别是最后一轮,除了4名中国棋手内战之外,8名中国棋手在与日韩棋手的对决中无一败绩,是中国棋手在三星杯赛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次。这样.在8月底开战的三星杯本赛中,中国棋手将以14人之众的空前规模参赛,中国棋手有史以来最为精彩的三星杯之旅也许从此打开帷幕。  相似文献   

15.
鞍山刘岩辉(先胜)盘锦孙艺少年棋手在比赛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对手,制定不同的战略准备,遇到棋力相当的对手,要保留复杂的变化。首先要求棋手走的每一着棋,都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保持复杂的变例,要使局势不简化,也不要把变化走净,使局势富有一定的弹性。这是今年八月在鞍山举行的辽宁省少年锦标赛上,十二岁组的一盘对局。因为是首轮比赛,而且对手的实力也比较强,赛前我给棋手制定了一套方案。由于离赛前时间相隔比较  相似文献   

16.
韩国棋界发展到今天,职业棋手已近200人,亲戚同为职业棋手的现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父女棋手、兄弟棋手、夫妻棋手、叔侄棋手。韩国棋院专门负责组织比赛的事业部,在安排比赛时,避免亲戚问过早相遇已成为一项不大不小的麻烦事。也正是因为如此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次亲人在正式比赛中相遇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王檄 《围棋天地》2006,(15):58-63
黑1,3,5是近来常见的开局。现在棋手每年比赛很多,已经很少有人在布局上多花时间,而且一盘棋的胜负也远远不在布局,所以都是尽量走自己熟悉的套路。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能看到很多相似的布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俗手这些事     
在围棋术语中,“保留”与“定型”是一对意思截然相反的词。在大多数情况下,职业棋手面对一个棋形时,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保留种种变化而不会立刻寻求定型,而业余棋手则恰恰相反,喜欢将绝对先手都走掉。一般来说,保留变化利大于弊,请看下图。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11,(18):109-109
平行型布局的一种,在棋盘一侧连据三个星位的布局。上世纪三十年代新布局时期发轫,具有气势宏大,积极多变等特点,为擅长攻击和大模样作战的棋手所喜用。日本棋手武官正树全盛时期,几乎执黑必走三连星。例图黑即为三连星布局。  相似文献   

20.
却说当时叶公眼里之棋,却如图一:白1并时,黑2团。行进到黑8白角被杀。白A立,黑可B挡,无济于事。至于白1改走2位,黑方便占1位,总是死棋。岂料,过文年走法却如图二:白1扳,看似无用,其实妙极。黑2提,白3再挤,便有白5一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