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叶子 《北京档案》1998,(4):42-43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3日任命黄兴等人为各部部长,中华民国政府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初,致电袁世凯,表示袁世凯如能使清帝退位,当即自避.他只是"临时承乏",总统一职乃是"虚位以待".  相似文献   

2.
南京《临时政府公报》是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于1912年1月29日创刊,至4月5日停刊,共出58号。 北京《临时公报》是1912年2月13日清帝退位,袁世凯组织北京临时政府时创刊。该公报每日一期,至1912年4月29日参议院移至北京,袁世凯正式组织北京政府,5月1日起  相似文献   

3.
《顺天时报》创刊于1901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北京出版的汉文报纸。它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喉舌和侵华工具。袁世凯于1912年盗窃辛亥革命果实之后,逆历史潮流而动,改共和制为君主制,其后台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顺天时报》是袁世觊每日必读的报纸。后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帝制失败,袁世凯忧愤交加,很快死去,这与《顺天时报》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武昌起义也称辛亥革命,主要指1911年3月广州起义到1912年4月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事件过程。狭义是指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1月中华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这  相似文献   

5.
一 问题的提出 1912年2月13日(即清帝退位次日),袁世凯信誓旦旦地公开宣布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袁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就在这一承诺的前提下,2月15日,这位清朝的总理大臣经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而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3月10日正式就职。  相似文献   

6.
徐修宜 《历史档案》2000,1(4):132-133
1912年孙中山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让给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但孙中山让位的确切时间在我国的有关重要书刊中说法不一,值得探讨。以《中国国民党史纲》等为代表的专著,称孙中山于1912年2月13日让位袁世凯。此说较为普遍。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为代表的专著,称孙中山于1912年2月14日让位于袁世凯。以《近代史研究》等为代表的书刊,称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让位袁世凯。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职位.1912年10月6日,袁世凯胁迫国会选其为大总统,不久又解散国会,篡改《中华民国l临时约法》,规定大总统“总揽统治权”等,实行独裁专制。  相似文献   

8.
王培 《北京档案》2011,(11):6-8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面临着与同盟会的许多尖锐矛盾,他竭力施展政治手腕,假意邀请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黄兴北上京城共商国是,借以分化同盟会的力量,欺骗舆论,粉饰太平,巩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9.
开封《自由报》创刊于1912年(民国元年)6月30日,是民国初年河南革命党人在开封创办的一份进步报纸。翌年1月,被袁世凯政府强令封闭。围绕着《自由报》的存仁,当时河南新闻界出现了一场维护自由民主,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新闻界乃至整个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他一上台就把其亲信张镇芳派到河南任都督,刚刚摆脱了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河南人民立即又沦入袁氏复辟势力的淫威之下。《自由报》创刊之初,便在《本报出世之宣言》中表明了维护自由民主,反对强权专制的坚  相似文献   

10.
九、犯颜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北上,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钦差大臣李星沅、广西巡抚周天爵一败再败,引起朝野极大震动.面对严峻的形势,咸丰皇帝任命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为钦差大臣,担任前线总指挥;顺天府尹邹鸣鹤为广西巡抚,协办军务;派遣赛尚阿直奔广西前线.  相似文献   

11.
1912年到公元1949年,它短暂,独特,时局瞬息万变.旧体制被打破,新秩序未建立,历史长河拐到这里,掀起了狂波巨澜.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他们有的雄才伟略,有的忧国忧民;有的才情卓越,有的特立独行.正是这些元素使得"民国"前所未有的生动鲜活.这也是 "民国阅读"蔚然成风的根本原因. 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荣升堂》一书是一部基于民国背景的小说,从民国二年写起.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而此时的中国,财政匮乏、军阀混战,派系众多,真可谓是乱象横生.  相似文献   

12.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了。  相似文献   

13.
1912年3月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直到1916年6月败亡时止,为适应其独裁和帝制的需要,北洋政府的文书工作制度,几经变化。兹概略介绍如下: 一 公文程式的几度变化 袁世凯上台之后,开始时仍沿用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程式。直至1912年11月6日,才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令》,规定公文的名称有令、布告、状、咨、公函、呈、批七种。其用  相似文献   

14.
论保定军校的历史地位——纪念保定军校建立8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北洋政府时代,保定军校是很有名气的。它的全称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所军官学校成立于1912年,即民国元年的10月20日。当时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陆军总长是段祺瑞。保定军校是陆军部主管的一所正规的近代化军事学校,相当于日本的士官学校。到1923年第一次直奉战后,由于军阀混战的破坏而结束。共计存在11年。在11年当中,它办了9期,培养了6000多中上级军官,其中出了不少在民国史上曾是颇有影响的风云人物。我作此文,对它的历史地位试作一番检讨并论证它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章炳麟由于对袁世凯存有幻想,接受了袁氏总统府“高等顾问”的委任。同年冬,又被任命为东三省筹迫使。1913年1月1日,筹边公署在长春正式办公,直至7月15日解散。这里所选的馆藏东三省筹边公署档案史料,反映了他在长春驻署期间,为振兴东北实业、勘测资源而积极招商集资等活动。除两件有关委任他的文件外,均为他所起草或签发,拟题时其名从略。  相似文献   

16.
1912年4月,民国临时参议院由南京迁至北京。时参议院有一百三十多名,而同盟会员只有四十多名。为扩大实力,8月,在宋教仁全力鼓动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等合并,在北京成立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刘小宁 《档案与建设》2012,(5):47-49,52
临时参议院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后,经过各省代表会和代理参议院的过渡,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于1912年1月28日正式成立。关于临时参议院设立的必要性,孙中山有过一番见解。他在答复国民协会的函中称:"方今虏氛未靖,战祸方延,执行  相似文献   

18.
旧晚报兴起是在民国以后袁世凯的帝制筹安会、曹锟贿选、南北混战的时侯。一九二○年首次发行了“北京晓报”,继之是一九二三年的“爱国早报”,一九二四年的“北京晨报”,其取名用意是比日报快一步。至于晚报则多到十余种。如一九二一年创刊的有“北京晚报”,一九二二年有“顺天晚报”、“京津晚报”、北京日报副刊“小晚报”,一九二四年有  相似文献   

19.
《云南档案》2011,(8):15-15
国家档案局信息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新近公布了一批有关辛亥革命、共和肇建时期南京临时政府的重要档案。据考证,这批档案原存于北洋政府外交部档案全宗内,源于唐绍仪以袁世凯任命之国务总理身份,1912年3月前往南京全权接收孙中山临时政府档案时将其携回北京保存。这部分档案属于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档案。  相似文献   

20.
笔记小说是对掌故笔记的通称.民国史料笔记丛刊是指1912年至1949年的掌故笔记,存量浩繁,佳作迭出.袁世凯次子袁克文所著的《辛丙秘苑》便是其中一篇.本文拟对《辛丙秘苑》(2000年6月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作一粗浅评述,有不妥之处,望学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