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贮气瓶是根据排水收集气体法而设计的。而对那些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氨、氯化氢、二氧化硫等,便不能使用现有的贮气瓶贮气了。若使用以下两种自制的简易贮气瓶收集气体,便可轻松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改进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二化学课本《必修》52页《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课堂演示实验前,教师要事先制取CO,并且收集在贮气瓶里。上课时,把整套装置搬上讲台,实在太麻烦。这个实验.我做如下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简易贮气桶的制作谭迪熬(湖南省长沙市第九中学410002)在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已有的贮气瓶、双桶式贮气装置等都存在着一些不足:(1)由于自身结构的缺陷而导致所贮气体的不纯;(2)清洗很不方便;(3)价格比较贵.为了克服上述这些弱点,通过长...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教科书让Na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有许多的教师对其进行了改进,主要是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一是Cl2的使用量大,造成药品的浪费;二是Cl2和Na反应时,Cl2易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三是实验装置不够简易,或是操作复杂。针对以上三点,本人对该实验也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让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内燃烧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Cl2使用量大,造成浪费;二是Cl2和生成的HCl直接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实验室的污染严重。基于以上两点,笔者特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6.
用贮气装置贮存气体进行化学实验,具有使用方便、气流速度可控、节约制气药品、气体使用完全等优点,所以贮气装置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装置。  相似文献   

7.
贮气瓶,是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主要仪器,用它可以贮备多种所需气体。为了克服缺少贮气瓶和经费不足的困难,我们利旧利废,或利用现有的仪器和器材,师生自己动手进行自制、装配贮气瓶。 它是根据储气瓶的结构特点、使用原理而自制与装配的。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排液体法收集气体,必须用手始终扶着集气瓶,否则随着气体的不断增多,集气瓶会由于浮力的作用而发生倒伏。如果需要收集两瓶或多瓶气体时,常常会由于更换集气瓶而贻误操作。在教师演示实验时,如果需要课堂上收集气体,则既要讲解实验,又要注意气体的收集,尤其是制备气体时,如果气体收集不满,而此时却无气体产  相似文献   

9.
简易贮气瓶(见图1)是由500毫升集气瓶、分液漏斗、导管和双孔橡皮塞制作而成。由于上述仪器为化学实验室必备仪器,且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近似于规范装置,对乡村规模较小又缺乏贮气瓶的学校,要制作此装置也很容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需要做许多气体性质的演示实验.为保证实验的成功,就须在课前制好实验用的气体,带到课堂上使用.这样,就需要有一种良好的贮气装置.过去由于没有贮气装置,通常是采用将实验用的气体,事先收集在几个集气瓶里,或者直接在课堂上边制取边实验,这些做法既麻烦又费时,有时又常由于  相似文献   

11.
简易封闭贮气式气体发生装置的自制与应用福建寿宁一中陈涌生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要进行演示某些气体性质的实验。由于临时制气的速度太慢,通常应提前制取收集在集气瓶里备用。这样既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携带又很不方便,若盖玻片与集气瓶口的密封性不好,贮存在瓶里的...  相似文献   

12.
五年级“水的循环过程”的演示实验 ,只要对实验装置略加改进 ,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实验效果。原来的实验装置是烧瓶里的水烧开后变成水蒸气 ,通过橡皮管到集气瓶里。水蒸气在集气瓶里遇冷后凝结成小水滴 ,流下来滴入漏斗中回到烧瓶里 ,但由于水蒸气的温度很高 ,到集气瓶里后使集气瓶的温度也逐渐升高 ,这样水蒸气就不容易凝结成小水滴 ,还有部分水蒸气在凝结前被挤出瓶口到空中去了。因而集气瓶口滴下的水不多 ,学生观察效果较差。为提高实验效果 ,可将集气瓶底部稍作加工。用一条宽约 5厘米的透明涤纶条 (长度根据集气瓶的直径而定 ) ,在集气…  相似文献   

13.
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修订本(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48页[实验2—7]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操作时是将盛有金属钠的燃烧匙加热待钠燃烧后,伸进集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本实验操作有时不易成功,也不能补救;实验中现象不够明显,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现象(加热点燃时,由于燃烧匙是铜做的,易产生Cu的焰色);实验过程中,未反应完的氯气易溢出,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课本上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1,是将燃烧匙内的红磷从酒精灯上引燃再放入集气瓶中。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扩散出去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另一方面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改进方法:如图2,取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中,注射器置于装有沸水的烧杯上方,利用水蒸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制取气体和性质实验常用分液漏斗、烧瓶和集气瓶组装成系统实验装置(如图1)。其优点是制气量大,可以系列化完成气体的性质实验,很受化学教师欢迎。但是,这一实验装置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实验过程中,烧瓶里的气体压强稍大时,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下不来;烧瓶内气压减小时,系统内产生了负压,极易发生“倒流”现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事故。本文介绍的装置就能彻底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6.
进行甲烷制取和燃烧实验,所得火焰颜色通常带黄,而不是希望看到的淡蓝色。黄焰的出现,表明教材所示实验方法尚有待改进完善,有人认为出现黄焰的原因是丙酮蒸气影响和纳玻璃干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一、影响火焰颜色因素的探究1.甲烷不完全燃烧时焰色变黄[实验1]收集纯净甲烷于贮气瓶内,在导管上连接φ—7mm的玻璃管。打开活塞快速排气,在玻璃管口点燃,火焰呈黄色;如减慢排气速度,则可得淡蓝色火焰。显然,纯净的甲烷只有在完全燃烧时火焰才呈现淡蓝色,如果气体流速过快,部分甲烷就会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粒在高温下放光,使焰色变黄2.钠玻…  相似文献   

17.
高二化学课本首页的彩图在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人2—3滴浓氨水或浓盐酸,盖上玻璃片振荡,然后口对口放好,抽去玻璃片,可看到产生白烟。该实验效果较好,现象壮观,使人觉得有演“杂技”之感,但有少量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初中化学上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与老教材相比有较大改变,现象更明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观察。但教师的操作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简单。由于要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生成的P2O5会污染空气,进一步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生成偏磷酸,会危害师生健康。又由于红磷是点燃后再伸入到集气瓶中,而橡胶塞与导管连接着,要快速完成该操作并不是很方便,稍有不慎,就会使测得的氧气含量准确性降低,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与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对该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19.
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2 )制作材料 :1 5 0mL集气瓶、2 0mm×2 0 0mm的试管、粗铜丝 1根、单孔塞 2个。(3 )实验步骤 :①取一试管 ,在其中部用酒精灯加工成一小孔。将一束细铜丝绕成螺旋环状 ,挂在粗铜丝的小钩上 ,将粗铜丝穿过单孔胶塞。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40mL浓度为 2 0 %NaOH溶液 (用量根据平行班级的多少来定 )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浓硝酸 ,将带粗铜丝的塞子塞紧试管 (粗铜丝上挂有螺旋状的铜丝环 )向上移动粗铜丝 ,使铜不与硝酸接触 ,再将带试管的塞子塞紧集气瓶。③向下移动粗铜丝 ,使…  相似文献   

20.
一、氯气与铜反应氯气与铜的反应作为氯气性质的经典演示实验,各教科书一直采用一束灼热的细铜丝与氯气反应,该演示实验存在着三个问题:①由于灼热的细铜丝在移入集气瓶时热量容易散发,反应达不到所需温度,有时只产生棕色的烟,而达不到燃烧现象;②实验在敞口的集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