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关雎>的主旨,汉宋儒者多持颂扬"后妃之德"说,近代以来学者多持男女情爱说.<论语>载孔子论<关雎>则强调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于"哀而不伤"的含意,人们一直不得确解.上博简<诗论>有关于<关雎>诗的较多的评析,对于我们理解是诗主旨颇有启发.它以"色"、"礼"、情感之说论析<关雎>,远较传、笺和宋儒的"后妃之德"说更接近<关雎>一诗的本义.  相似文献   

2.
李曙明先生于1984年10月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音心对映论>,由此引起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论.这场争论对于中国的音乐美学界具有深远的意义,他不仅推进了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及其原理的研究,同时也推进了中西音乐美学比较的研行究,促进了对方法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妍莉 《职业圈》2004,(8):40-41
台湾人邱永汉,人称"赚钱神仙".他既是实业家,又是经济评论家,著作颇丰.他著有<我的赚钱自传>、<赚钱未来学>、<成功的法则>、<赚钱密室谈>,<赚大钱的故事>、<女性经商成功秘诀>等等.邱永汉以数十年实业家投资经验及判断经济趋势的心得,告诉人们"赚钱秘诀".  相似文献   

4.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及对<边城>中人物的刻画,描绘了一幅人性至情至善的民俗风情画,讴歌了一首人性至真至纯的赞美诗.  相似文献   

5.
1895年2月严复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与<救亡决论>等文章中完整地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自由观.他认为,自由不仅为"天之所畀",而且,"人人得以自由、国国得以自由","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是西方富强之本源.但自由又是有前提的,其前提是,国民素质高,人人具备自治能力,条件不备而遽行自由,则属"取乱之道".故而主张用30~60年的时间创造条件,运用君权,力治其本: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以期实现自由民主与国家富强强.其自由观始终如一,未有重大改变.严复信守和坚持了以"天演进化论"为基础的自由理念,说严复自由思想前期激进、中期保守、晚年倒退,不符合严复的思想实际.  相似文献   

6.
巴赫(1685~1750)的作品集巴洛克风格之大成,是巴洛克艺术的顶峰,但是他的作品并不为他所在的时代所接受,一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被发现和挖掘,并被尊称为"复调音乐大师"及"欧洲音乐之父".<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大型器乐作品,它富于独创性的对比绚丽多彩,复调技法华丽、高超,旋律活跃、宏伟,文章通过对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分析,探究了其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僧人空海(774-835),随日本的第17次遣唐使入唐,归国后应"一多后生"的要求,撰成了<文镜秘府论>一书,书中保留了大量六朝至唐代的重要文献.但此书直至清末,才由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志>中谈及,并指出此书盖为诗文声病而作.后来虽然罗根泽、郭绍虞等前辈学者对<文镜秘府论>较为重视,在其论著中大量征引该书的材料,丰富和深化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浙江兰溪籍著名烫画家胡海明已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一书,他的烫画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和交流,已饮誉神州大地及世界.迈入"知天命"之年的胡海明,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已走出了不同寻常的轨迹,令业内外人士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使秦"是韩非政治活动中很重要的方面,前人多认为韩非生平中仅一次出使秦国--也就是他客死秦国之行.这种看法是值得讨论的.综合<本传>以及<史记>、<战国策>、<韩非子>等材料,可以考证出韩非曾两度出使秦国.第一次在公元前237年,李斯说秦王"先取韩以恐他国",秦王使其谋虑下韩之策,韩王安深以为患,于是派韩非使秦以图"存韩";第二次在公元前233年,即<本传>所载"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入秦后与秦廷重臣李斯、姚贾等有过激烈的斗争,终遇害.韩非两次使秦的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这一点对于理解其爱国思想与人格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浙江温州平阳县职工业余京剧社社长董伟桐先生,被京剧票友尊称为"德高望重"京剧票界领军人物,然而他又是一位著名的痔瘘专科医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乐观向上,他在自己作词作曲的京歌<永做奉献人>中写道:"老当益壮春常在,满怀豪情与时俱进不计程,余热献后人".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书店里有一本常年的畅销书:<奥运英语300句>.奥运带动的学习外语的热潮覆盖了社会各阶层,从幼儿园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都开始学着用"hello"来代替"吃了吗".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8日,国家档案局邀请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确定了首批48件国家级珍贵遗产档案,江山市<清漾毛氏族谱>位列其中.<国家档案报>公布名录并配以副标题"藏在深闺人未识,件件档案值万金".清漾,这个江郎山下只有百十户人家的村庄,突然成为众多的媒体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纷纷撰文介绍.……  相似文献   

14.
法天贵真是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核心命题。由天与真两个基本范畴和法天与贵真两个子命题组成的这一核心命题,集中地体现了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三个基本的理论层面:本原论、境界论、创生论和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生存、美的生存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以雕缛成体"说和"自然之道"说的提出,具有整合自然审美理想和文章雕缛传统的特殊意义。考其实践基础,既有汉大赋兴盛以来穷思极想、铺排夸示的艺术倾向,又有山水诗兴起过程中巧构形似的艺术讲求;究其理论背景,一方面是汉魏以来崇尚心智创造的"智术"理念,一方面则是魏晋以降强调感物吟志的"应物"理念。《文心雕龙》因此而历史地形成了具有整合意味的自然雕饰美学观念。《文心雕龙》自然雕饰观念体系的展开方式,表现为"文体"论与"文术"论的并行互补,而其所以互补的机理则在于"成体有术"的文体方法论。作为中国古典自然雕饰美学理论经典的《文心雕龙》,其最大的理论贡献在于提出了"自然"与"雕缛"的整合问题。从"以雕缛成体"悟入"自然之道",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的简单二元对立思维,有助于体会中国传统"以技而进乎道"之"道术"论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16.
魔鬼的愤怒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维谢赫拉德是一道著名的景观,当年音乐家斯美塔那在他闻名天下的交响组诗<我的祖国>里,第一首作的就是以它的名字为题的"维谢赫拉德".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是龙年.2000年第3期<民间文化>杂志登了一篇<大话龙年--听来自民间的说法>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力图纠正一些关于龙的误传,有的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比较可靠,如"龙年是多灾年"就是"子虚乌有的附会".这是好的,但此文还否定了"龙的传人"的说法,就缺少历史根据了.作者比较随便地否定了闻一多<伏羲考>的科学论证,难以说服人.  相似文献   

18.
玩子  蛛蛛  鲍逊  风云 《文化博览》2005,(7):24-25
贺岁片<天下无贼>很是热闹了一阵子,有评论说最出彩的不是主演刘德华,而是两大配角,一是木讷的"傻根",一个是高智商的"黎叔".忽然就想起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词--素质;你说是"傻根"素质高还是"黎叔"素质高?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的"论辩"与孔子对言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西方传统中对论辩或论争的研究为参照,考察<论语>中孔子对于言的态度以及对论辩的态度,并分析<论语>中的某些言语方式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这一研究将为中西思想传统中的哲学论辩比较研究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诗话是北宋初年产生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流行于明清,延续至近代。在中国文论西传的历史进程中,诗话翻译和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汉学教授宇文所安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他通过文本细读、翻译阐释和注解批评的方式,努力发掘诗话的"思想风格"和独特的诗学美学价值,彰显了多元开放的学术视野和中西比较诗学的理论优势,对促进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