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在这近百年的探索过程中,女性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70年代未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二是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三是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可以透视出2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始终贯穿着女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主题。在这近百年的探索过程中 ,女性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 70年代未探寻“与男人一样”的作为“人”的价值阶段 :二是 80年代探寻“与男人不一样”的作为“女人”特有的价值阶段 :三是 90年代以来探寻“与别人不一样”的作为“个人”的价值阶段。从不同阶段的女性作家探寻女性意识的不同特点中 ,可以透视出 2 0世纪女性作家在崛起及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胡辛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探寻作家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内在理路:女性:人(和男人一样)—女人(和男人不一样的)—个人(以独立的提升了的具体的千差万别的个人将做人与做女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20世纪文学女性自救意识的唤起是艰难的,经历了沉寂中女性的挣扎与女性意识的初步发展,"无性化"的失语时代,动荡过后再次觉醒发展,女性意识的转型期四个阶段,显示出女性作家主体精神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起的.相比较而言,颠覆父权体制的文化秩序、颠覆男权制度是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两者的叙事角度、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张爱玲是远离自身地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关注旧式家庭中旧式妇女的命运,而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写作,她们只关注女性自身,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写作文化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是写作创造行为的"大技巧",也是从文化到文学的一个中介.胡适和陈独秀主导的"五·四"文学革命就是"五·四"新文化到"五·四"新文学的中介,本文将主要从内容、形式以及个性特征上来分析论证"五·四"文学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写作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两国女性作家作品中有女主人公的性抵抗,不仅具有可比的共同性,也有因不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差异性。这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女性作家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跟别的男人上床,是因为她们表示不满或者抗议。韩国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也为了抵抗,而跟别的男人睡觉。在韩国的作品里,跟中国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她们自愿当"坏女人"。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起的。相比较而言,颠覆父权体制的文化秩序、颠覆男权制度是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两者的叙事角度、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张爱玲是远离自身地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关注旧式家庭中旧式妇女的命运,而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写作,她们只关注女性自身,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作家简·奥斯丁一生未婚,其作品大多是描写男女由爱情走进婚姻的,实际而又不乏浪漫。而20世纪30、40年代的张爱玲描写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张爱玲的作品大多是写婚姻的,在时代更替的洪流中女性的婚姻注定也是苍凉而悲切的。两位女性作家虽然理解在工业文明不发达的时期,婚姻对于一个女人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的经历和国度的不同对于婚姻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着与传统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对自身专业价值和文化探索地位认可的意义,觉悟到作为知识分子应有一种自由发展、自由选择的独立主体意识。文章指出,寻求社会的、政治的、学术的、人格的自由是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重要特征,然而由于20世纪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由之途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个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萧红与林白.对她们的女性意识做一个链接式的解读,可以勾勒出一条20世纪女性文学发展的心路历程:80年代以来的女性文学,以林白为代表的一翼,承接了萧红等一代女作家写作的路数.从另一扇开启的门侧身而出,打开自我救赎的通道,实现了窥破男权社会神话以后从控诉到复仇、从迟逸到飞翔之梦。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的中国女性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都超越了前两次,即五四时期及80年代的女性创作。这一时期的创作,改变了以往女性写作中仰望男性的精神传统,以抗拒的姿态将男性从文本中心地位放逐到边缘地位,甚至走向极端———男性缺席,女性独语。这种对男性极度绝望的写作方式也使女性解放自身的努力再次陷入了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赵素花 《培训与研究》2007,24(1):15-16,19
艾丽斯.沃克在《紫色》中探讨了黑人女性这一主题。本文在其“妇女主义”的启发下,针对原著中几位女性的人生历程,从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的回归,女性意识的蔓延和女性意识的超越这几部分解读了黑人女性这个特殊群体的独立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疆哈萨克女作家的多元文化视野和开放的多元文化心态,使得她们的精神旨趣与中国女性文学有着许多共性;使她们的创作富有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文化特征。或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女性意识、女性视角、女性关怀;或表现出以女性文化为主体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审美特征;或表现出女性意识与生命意识、与人性真善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女作家在时代浪潮冲击下,在爱的理想王国里,寓居着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目标,所跨出的步伐比起前辈女作家来要坚实有力得多。新时期女作家的爱情理想,虽强调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但它是同整个社会历史要求相一致的。它的主旋律是精神、人格、事业和美好的结构。这样的理想也曾经是丁玲、肖红等五四以来优秀女作家所企求的;只是当今女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其精神上的自信感和气度,已为现代文学史上很多女作家所不及。  相似文献   

17.
《狂人日记》是五四时期鲁迅先生小说创作的总纲,这可以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来认识。其后的小说则在“仁义道德吃人”这一思想总纲的各个层面上深入开掘和具象化。由一篇小说成为多篇小说的总纲,是鲁迅先生特殊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创作经历所决定的。研究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对于我们了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观现代女性散文三十年的创作实践 ,其文体意识和表现技法大致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发展进程。“五四”时期的女性散文重在宣泄暂时性的个人情绪、实录个体的生活经历 ,艺术上缺少自觉的建构和锤炼 ,往往任心而写 ,使得作品在保持了“原始之美”的同时又显露出女作家对文体认识的淡薄和偏颇。进入三十年代以后 ,随着文坛整体创作风格的变化 ,女作家的写作视野逐步开阔 ,她们认识到散文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 ,并有意识建构一定的艺术价值尺度 ,对散文创作中的题材选取、文本结构、语言方式等文体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从而使散文写作进入了较为自觉的艺术创作阶段。本文通过考察现代女性散文创作中文体意识和表现方式的变化 ,揭示这一自觉进程的发展脉络 ,并探讨其间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9.
词与诗相比,更具备几分阴柔气质,这与词中大量的女性形象描写是分不开的。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不同的。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以男性视角出之,与男性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多的是女性的自身写照。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在某些方面又是相同的,这与男性女性无关,而是封建时代强加给人们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20.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