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耀先等学者在英汉对比中将英国的东风、西风和中国的东风、西风的文化内涵对立起来,认为英国的西风相当于中国的东风,英国的东风相当于中国的西风。而在论述这一观点时,又引出雪莱的《西风颂》为证。此种论说是不妥的。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年四季各种风都会刮,只是某个季节某种风占主导而已;虽然两国地理位置有很多相对之处,但英国的西风不同于中国的东风.其东风也不同于中国的西风;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歌颂的不是英国的西风,而是意大利的西风,这里的西风也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是指温暖和煦的春风,而是狂暴的秋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东风代指春风,西风代指秋风,可将东风译作英语的spring wind vernal wind。也可将西风译作autumn wind。  相似文献   

2.
宋小凤 《甘肃教育》2002,(11):28-29
1.源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半球,西风带来了春的讯息,英国人喜欢用西风表示美好的事物。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在中国,人们喜欢用春风表示美好的事物,如“春风得意”、“春风满面”。英国的夏季温馨宜人,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联系,而中国的夏季炎热,常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来描述夏天。  相似文献   

3.
西风带一直对我国气候影响重大。特别在冬季,受青藏高原阻挡,此时南移的西风带被分成南北支西风气流,扩大了西风对我国影响的范围。一、冬季西风带南移。分成南北支西风气流在冬季,北半球的西风带南移,西风带范围向南扩大至中低纬地区,西风由此浩浩荡荡吹向青藏高原。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三、四千米高度以下的西风气流被分成南北两支西风气流。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4.
狂歌一曲颂西风─-从《西风颂》第2节的解读到英诗汉译方杰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是举世公认的抒情诗佳作,也是较早被译介给我国读者的英诗之一。对于这样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诗篇的第2节,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外学人曾展开了一场持久的争论,而...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1930年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东风西风》中,再现了中国现代性兴起的表征。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状态,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的涌入,国内形成了向西方学习科学与民主的高潮。身处中国的赛珍珠亲眼目睹了中国现代性的兴起,通过小说描绘了这段历史。文章将从后殖民视角出发,分析赛珍珠在《东风西风》中对中国早期现代性的态度,可以看出她向西方真实再现了进步中的中国,而非东方主义者眼中野蛮的国度。  相似文献   

6.
《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38-140
试图系统梳理《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分析《西风颂》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主客观原因,考察其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干热的西风夹着碎石、沙子一起袭向一位裸躺在地的妇女,这是阿富汗西北部一片仍被叛军掌管着的沙漠地区。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其所涉及的新文化运动更被称为现代中国的文化革命。这一时期中西文化相碰撞,西方的语言体系逐渐引入中国,作为语用学中人称指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三人称指示语,在西风渐入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西风"意象出现较早,在后来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西风"形成了它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隐喻意义——离情。这主要表现为去国离家、恋人离思、友人离别、生命离逝等四种情感内容,故尝试着分析"西风"意象的由来、表现及其背后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西风"意象出现较早,在后来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西风"形成了它最基本、最核心的一个隐喻意义——离情。这主要表现为去国离家、恋人离思、友人离别、生命离逝等四种情感内容,故尝试着分析"西风"意象的由来、表现及其背后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1.
论赛珍珠的《东风·西风》、《母亲》与传记作品[美]保罗·A·多伊尔著 郝素玲译《东风·西风》(赛珍珠的处女作)常被称为长篇小说,但它实际上包括了截然不同、差异明显的两个短篇小说。第一篇叙述充满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篇松散而带有道德意味。我们将会看到在《...  相似文献   

12.
情人节随想     
老树 《语文新圃》2010,(1):25-26
情人节在中国被人们接受,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西风劲吹,把这个节也从西方吹进来了。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节,还是友人在新世纪之初的提醒。记得是友人在电话中,问我知道不知道这个节。当时,我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说的“东风”,是温暖的,能使草木萌芽.仿佛和春风似的;中国人说的“西风”,是“寒冷的”、“伤感的”、“凄凉的”意思。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故而寒冷,而西风则由大西洋徐徐吹来,温暖宜人。  相似文献   

14.
<西风颂>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三大颂歌"之一,它被品评为西方抒情诗的登峰造极之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因此,它似乎是众多中英诗选的必选之作.查看众多关于<西风颂>的介绍、品评、注释等文章,从阐释学角度出发的不太多,本文将从阐释学的角度浅析<西风颂>的部分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15.
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代,矗立千年的中国帝王之树,迎来了一阵清凉的西风,无辜地解落了一地黄叶,催发了向枝新芽,犹如一位迟暮美人,被揭掉遮掩了千年的面纱,虽然露出了副“新”的面孔,然而却仍然是一位旧人。  相似文献   

16.
1936年9月,《西风》在上海创刊,该月刊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其中,译述西方人对中国看法的文章在《西风》中占比较多。这些文章以西方人的视角,从民俗风物、历史变革、文化信仰、社会现状等各个角度对现代中国进行了详细描写。一方面,西方人在书写中国的同时,实现了对他们自身文化的再认同,而中国在某些方面的特性亦使他们看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东方方案。另一方面,西方人所建构的中国形象,亦为国人自我观照提供了全新的镜像视角。《西风》译述文显示了该杂志的文化选择和建设现代文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季风和中纬西风是影响亚欧大陆东岸天气和气候的两种重要的大气环流形式。可是人们在谈论东亚天气和气候时 ,多只着眼于季风环流而不谈西风环流 ,其实中纬西风对东亚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虽不如季风大 ,但其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地区的天气变化和某些气候特征的形成 ,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强大的中纬西风由大西洋从西欧登陆 ,浩浩东进 ,先后经中欧、东欧、中亚直至东亚各地 ;蒙古、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无不见其踪迹。上述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无不受其影响。在西风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 ,这些地方的天气往往产…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蒙恬WeWa!!以其时尚前卫的设计风格引领着MP3的时尚潮流,在音乐发烧友当中有着极好的口碑。缘于此,当西风得知将有一款蒙怡的时尚新品“经典之音”即将送到自己手上的时候,心里忍不住激动了很长时间……终于,当这款设计可爱、风格阳光的“经典之音”WHP-6603FH静静地呈现在西风面前时,西风只想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9.
方位词东南西北 ,在中国古诗文中除表示方位以外 ,还赋有古人特殊的内涵 ,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汉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息。例如 :“东家有贤女” ,“寿比南山” ,“古道西风瘦马” ,“追亡逐北” ,这里的“东家”“南山”“西风”“逐北”是有特定内涵和意义的 ,或特指 ,或象征 ,或比喻。因此 ,在古诗文教学中 ,进一步理解和探究东南西北方位以外的意义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都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对古诗文词句的正确理解 ,而且有利于对古诗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的理解和把握。下面就东南西北的特殊意义、感情色彩、礼仪象征…  相似文献   

20.
<正>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代,矗立千年的中国帝王之树,迎来了一阵清凉的西风,无辜地解落了一地黄叶,催发了向枝新芽,犹如一位迟暮美人,被揭掉遮掩了千年的面纱,虽然露出了副"新"的面孔,然而却仍然是一位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