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和职业技能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但仍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阻碍了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需求强烈,但存在经济障碍和时间缺乏.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应该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作为第一要务,通过短线培训和长线教育,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采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文化素质,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创业促就业"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创业教育是满足其创业需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劳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必然选择.本文在调研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采用注重实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践探索"众创"时代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教育,并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继续教育可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性需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实现市民化.“互联网+”时代,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继续教育中打破时空界限、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产品的优势,突破当代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局限.通过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网络使用技能,激活继续教育产业、净化互联网环境等方式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需求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劳动群体,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但有极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因而向向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服务的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现状.提出通过移动学习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规范化培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而向新生代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农民工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分化出的一个特殊群体,而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不同于原有农民工之处。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完成市民化、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教育需求,从知识技能、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要让新生代农民工的潜在教育需求顺利转化为现实的教育需求、转化为教育行为,就需要政府、社会、用工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的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6.
对福州市224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交错,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供求之间凝结成复杂的矛盾关系。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需要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有机结合,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和供给特点入手,寻求协调性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知识层次提高了,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对知识、能力、发展期望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有更强烈的需求。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更新教育理念,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文化水平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把贴近生活的、与时代密切关系的内容与农民工教育内容联系起来,满足其更高层次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8.
河北作为农业人口大省,新生代农民工人数众多。结合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为切入点,从加强制度建设、整合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路径,为加快河北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对技术型、高素质农民工的需求,只能从事岗位层次比较低的工作。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是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关键。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机构,应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接着对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厘清"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基础上,从高愿景与低参与度、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紧迫性和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三个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析,并从提高教育培训参与度、满足多样化需求及强化政府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了社区教育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教育的实践效能,能够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具有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理想树立、专业技能发展、职业经验积累、综合素质提升等实践效能,秉承工作支撑、生活渗透等育人原则,结合行业内劳动观教育、社会性公益劳动教育、补偿性生活劳动教育等有效需求进路,可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梁帅  陈明昆 《成人教育》2013,33(8):67-69
近年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通过对现有成果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与时代特征、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困境以及解决对策等四大模块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揭示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研究尚存在研究对象有待深化、研究内容急需扩展与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等不足之处,进而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研究的可能走向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他们的劳动素质和文化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就业和收入水平,还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发展竞争力。因此应有对性地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和现状,制定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途径和措施,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和融入城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队伍日益壮大,其群体特征已经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文章在审视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新需求基础上,并对其进行社会学解读,最后认为在农民工培训的设计和实施中,必须体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培训内容的新需求,同时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期望予以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教育是其市民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娱乐消遣,而是有较高层次追求且具有多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建设既要与其社会生活条件相适应,又要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需从思想观念的转变、构建城乡文化教育体系、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等方面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6.
叶玲 《职教通讯》2017,(10):49-52
基于对长沙市987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城市生长自愿融城型新生代农民工需要传授高层次绿色知识、城市生长被动融城型需要培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半途自愿融城型需要多样化绿色知识的引导、半途被动融城型需要提升综合性的绿色素质。新生代农民工绿色教育内容应包括伦理、生死、健康、生涯等生命教育;绿色生活、绿色社会等生活教育;绿色环保、绿色再利用等生态教育。生命教育赋予新生代农民工平等、尊重;生活教育赋予新生代农民工融会、贯通;生态教育赋予新生代农民工责任、义务。只有从不同的需求层面来传授绿色教育知识,才能产生真正的绿色效能,共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能够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需求,同时也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工会、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的积极作用,构建四位一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能接纳社区教育的形式,对社区融合性教育的需求虽然总体仍处于潜伏状态,但也正逐步显化及趋向多元化,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的情况因性别、婚姻状况、流出地以及学历层次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要激发并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合性教育需求,最终实现社会融合顺畅,不仅需要政府重视,还需做好配套支持、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不同可行路径、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与社会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中的责任与有效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是一个综合体系,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但又必须明确各自的角色以及责任,从而提供贴近实际的教育产品,提高教育效率,真正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多样性需要。要真正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有效供给,就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手段,依据法律规定规范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也要充分发挥制度、政策优势,健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投入管理机制和创新教育模式,还要善于利用经济杠杆等调节手段进行市场化运作,发挥各种教育主体的作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充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排斥与教育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和转型,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的社会排斥问题也逐渐由个人发展问题扩大成为群体发展问题.本文立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社会需求及其群体特质反思其社会排斥,站在大教育的范畴,探索教育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进程中的作为机制,以求为特殊群体的社会排斥和教育作为、进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