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听不懂课产生厌学心理,有些行为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会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情,有些家庭不稳定导致学生对生活缺乏信心等等,使得中职生成为了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而班主任的角色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整好他们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学好技能以更好的服务社会.本文是根据自己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在校中职生普遍存在适应环境缓慢、学习兴趣不足、言语行为偏激、自信心缺乏等现象,表现为情感冷漠、学习动机缺乏、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品德意识薄弱等等,直接影响其生活、学习和就业.研究中职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有利于帮助他们消除习得性无助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他们步入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3.
中职生的网络交往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交往成为青少年包括中职生生活的一部分,由于中职生身心尚未成熟,自制力差,其网络交往中容易出现不健康的心理和道德问题,也会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进行教育引导和监护,促使他们进行健康文明的网络交往.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厌学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职生厌学心理分析 大部分中职生存在厌学心理,造成厌学心理的原因很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理想,没有动力 不少中职生精神空虚,没有远大理想,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持有忧愁、烦躁、恐慌和惧怕的焦虑心理,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相似文献   

5.
中职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职教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职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面临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当下全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尤其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十分有必要关注中职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本人分析了中职生就业心理困惑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总结了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心理调适的方法,力求消除他们的心理焦虑,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最终能够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竞争形势,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8.
李晓  陈小鸿 《文教资料》2008,(14):111-113
中职生长期以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往往被认为是"差生",据调查表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高、学习兴趣低下、消极的心理定势等现象.这种现象是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长期得不到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等的支持、肯定与鼓励,经常遭受挫折与失败后逐渐习得养成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助感弥漫在中职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是对他们学习生活的概括.本文分析了中职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自卑心理指的是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如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成绩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中职生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这种自卑心理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甚至对他们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不良后果,同时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对中职生自卑心理成因及矫正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运用心理投入方式,激活积极参与意识,调动中职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运用心理动力原则,促进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性,运用“行为改变”理论,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促进中职生素质整体提高,运用心理平衡原则,发挥群体疏导功能,创造充满情感和相互理解的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1.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了出来。就业压力.激烈竞争、多元化价值观以及物质生活的刺激和蕾惑面前,中职生面对生活和学习问题时常感到难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从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实或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职生的心理状况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在1 6—1 8岁之间,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期。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是初中升学考试的失败者,他们是持“没办法,有书读就行”的消极态度走进学校的,因此,失望者有之,迷茫者有之,混日子者有之;也有因家庭经济原因,不能继续读高中升大学,进入职业学校,好早参加工作。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生活环境、学校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都与中学不同,一些中职生很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问题,他们往往会感到困惑与不安,甚至出现了不少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 .不能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3.
增强积极体验,提高90后中职生认知内驱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90后中职生学业成绩偏低的原因是认知内驱力不足,即有些90后中职生把学习看作是应付家长和老师的差事,或者为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基于对知识的渴望而学习.90后中职生学业内驱力低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他们在学习方面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即90后中职生在学习方面常常体验到的是失败和打击,容易对学习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必要增强90后中职生对于学习的积极体验,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快乐,进而提高90后中职生学习内驱力,达到提高90后中职生学业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职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春期,他们既面临着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承受着社会上对职校的轻视,家长的不理解及教师的不重视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他们逐渐产生较强的叛逆和反抗心理,各种不遵守纪律如吸烟、喝酒、打架等现象也逐渐产生。为此,对中职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所收效果甚微,而心理社团活动的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道路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重视心理社团活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心理社团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康永君 《教育革新》2009,(12):75-75
一、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1.中职生所处人生阶段的特殊性。首先。中职生处于第二个生长高峰,生理由发育走向成熟。生理的剧变,带来心理的激荡.心理发育与生理成熟不同步。生理上的成熟与相对滞后的心理发展水平,使他们很难正确地面对思想、学习、情感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加上大多数学生不懂得采取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保健的方法来化解不良情绪,消除痛苦,维持心理平衡,致使不良心理反应进一步恶化.导致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的严重后果。其次。中职生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职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适应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职生在学习心理适应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总体能力偏低。本文首先分析了其学习心理适应能力偏低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理想信念的缺失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倦怠的根本原因。中职生理想缺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习与生活脱节,对社会发展缺乏认识,物质生活的丰富失去了奋斗目标,以及学习失败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确立中职生的人生理想,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关键在于帮助他们确立为生活而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对于学习英语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积极性,普遍存在情绪低落,畏难心理.要提高中职生的英语知识水平,教师就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职生克服畏难心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期,面对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变化,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