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读过《中学语文》2005年第10期“教学大参考”上倪修山先生《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一文,很有想法。倪文试图从海子“幸福的闪电”的一瞬中参透海子,并进而由这“幸福的闪电”的一瞬对海子进行宣判,加给海子如下错误:“海子居然把自己的死考虑得这样简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的是想与这个世界彻底地和解的智者,而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屈从于这个世界的懦夫”;“海子的思想和行为是自私的和不负责的”;海子“给陌生人祝福,自己不去追求这种幸福的方式,反而让所有热爱海子的人陷入一种痛苦。但海子并不考虑这些,他在精神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海子的诗歌思想与尼采较为相似,他以生命哲学及存在论哲学为基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则可透视海子的精神实质。因此,将海子与西方现代哲学的鼻祖尼采进行对比分析,在“诗与思”“、灵与肉”的对立与和解中剖析两人思想的相通点,进而对海子的思想发微,可理想地探索海子的内在矛盾,“从内向外”地解释海子之死。[1]  相似文献   

3.
读过《中学语》2005年第10期“教学大参考”上倪修山先生《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的和解》一,很有想法。倪试图从海子“幸福的闪电”的一瞬中参透海子,并进而由这“幸福的闪电”的一瞬对海子进行宣判,加给海子如下错误:“海子居然把自己的死考虑得这样简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现的是想与这个世界彻底地和解的智,而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屈从于这个世界的懦夫”;“海子的思想和行为是自私的和不负责的”;海子“给陌生人祝福,自己不去追求这种幸福的方式,反而让所有热爱海子的人陷入一种痛苦。但海子并不考虑这些,他在精神的冲突中无暇顾及他人的感受。他只专注于他自己的解脱(其实是逃避)”;  相似文献   

4.
在大诗理想的统摄下,海子竭力吸收东西方文化资源,其中老庄与尼采对海子的影响鲜明地体现在其前后两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中.海子前期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和解与包容的气质,但他并没有继续顺着老庄之道进入逍遥无为的状态之中,而是转向了尼采的权力意志与超人精神,这种在生命的狂放与沉醉之中的有为超越成为海子后期诗歌创作的精神主导.  相似文献   

5.
倪修山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10期“语文新解”栏目的论文《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进行了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文章认为海子在诗歌里宣扬的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处世态度。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海子选择了走向生命的终极来逃避,这又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无非是海子平和安静的外表包装的颓废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本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1997年2月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海子诗全编》,编者是海子生前好友、北京诗人西川。这是目前收集海子诗最完全、也是最权威的版本。在我少年时代,这本书还没有出版,我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翻遍了图书馆藏书和报刊杂志,把所有能找到的海子的诗,用  相似文献   

7.
海子的诗歌创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的自在言说,他的诗中充满了生命的元素,他的诗与他的生命不存在认识关系,生命与诗相纠结始终是海子创作的基本母题。麦子是海子诗中出现最多的、最平实质朴且深意藏焉的一个意象,它在海子诗中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8.
海子的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与海子的人生命运相关联,他的诗歌中也出现了一些固定而独特的意象,如"麦地"、"村庄"、"黑夜"等。除了这些意象以外,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也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的,因为海子的"桃花诗"没有继承传统,完全是他自己独创的,并且与当代诗歌中的一些描写桃花的诗歌含义也有所不同。他诗歌中的"桃花"与"血"、"火"等意象相关联,象征着死亡与毁灭。而海子也是以"桃花"自喻,暗示了自己最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海子诗歌中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海子多吸收宗教中满含隐喻的意象。在这些意象的渲染下,海子逐步展开自己的生命体验论述,其中以宗教中的"受难"和"重生"为主,而海子诗歌中体现出来的自我牺牲意识和悲悯情怀则将他对"爱"与"孤独"的体验完全融汇到宗教情怀中。  相似文献   

10.
一、要用与机械反映论相对立的审美价值观解读文本 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一诗的解读,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许多人习惯用机械的反映论来观照文本,认为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作品与作者的心灵轨迹、思想动态、情感态度等是紧紧相扣的,即文本是作者内心的反映。因而根据海子的身世推导出了许多令人咋舌的“文本解读”,如刊于《中学语文)2005年第10期的《是懦夫的屈服,不是智者的和解》一文,  相似文献   

11.
谢坤甫是一位五十五岁的老年教师,现在吴海子小学任教,他精神饱满,工作热情,完全象是朝气勃勃的青年。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以刑事政策的形式在检察机关普遍适用,但是刑事和解并没有完全按照政策制定者的设计运作.笔者以故意伤害案为例说明刑事和解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刑事和解的立法必须以实现被害人国家救济基金存在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9-33
西川是海子及其诗歌成为经典的重要推动者。西川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编辑出版海子诗歌文本;支持出版海子传记;不停地谈论海子,从而建构海子诗人形象,推动海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西川一系列持续的努力,就没有海子及其诗歌在今天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学教育(上)》2009,(10):157-157
3月26日是诗人海子去世2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在这一天举行。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和海子的读者将前往诗人故乡扫墓,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今年的主题也是“海子”;在上海,一群海子的读者聚集在909咖啡馆朗诵海子诗歌。海子去世20周年,诗人在家乡安徽安庆的墓地不久前也已经修缮一新。3月26目,海子好友诗人西川和北京的海子读者自发前往安庆海子墓地扫墓。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坛经历了1986年左右旗帜林立、流派丛生的局面之后,经过几年的破坏和重建的努力,走到今天已经趋于平稳,诗人个体的创作活动也在走向成熟。短短的几年,在大量的诗歌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出那些优秀的诗作,嶙峋的石头一样,历史地矗立在中国现代诗坛上。 从一个读者角度,我完全可以说,中国现代诗歌的1989年是从海子开始的。当一大批诗人在幽暗中左冲右突的时候,海子的麦子、马匹和草原使他们如同在沙漠中遇见水,在黑暗中遇见星光一样欣喜。海子的纯粹忧伤的抒情,使许多人找到了诗歌的家园。当然那个时期更多的人还没有触及到海子的核心,没有感觉到海子作为光芒和理想的化身,给中国诗坛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建立行政和解制度已具有了现实和理论的基础,但行政诉讼中的和解不可能是毫无限制的,不能实行民事诉讼中那种完全调解制度,也不能像民事诉讼一样把调解制度作为基本原则来认识,行政诉讼中的和解只应适用几类特殊行政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7.
听海     
我曾在11岁时,有过一次看海的经历。只可惜,那时的我还不懂得大海的宽广和磅礴,只知道与海水嬉戏,完全忽略了天边坦荡的云,洒着金辉的朝阳,还有人潮退去时,海涛倾吐的幽咽的涌动。匆匆一瞥之后,便离开了它。再次看海,是在四年之后了。我刚在课本上读到海子的诗,于是虔诚地希望见到大海,去感受海子诗中那个"春暖花开"的境界。到海边时,也是快乐的。是啊,领略海风,不管它是凄厉的还是清爽的。面对大海,聆听海的声音,我似乎听到了诗人的呼吸。我不知道该如何诠释海子,那个写出最纯粹的幸福,并把幸福变得似乎伸手可及的海子。那个在  相似文献   

18.
海子去世已经15年了,今天他的诗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意在将海子与屈原的比较中阐释海子诗歌的深层意蕴与情感内涵,找出海子诗歌之所以愈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海子及其诗歌。  相似文献   

19.
重读海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本切入海子诗歌,同时解读海子本人。海子诗歌内洒从命题和意象两个方面得到呈现:命题足海子对世界的假定和命名.意象则作为求证的结果消解命题,最终从诗的本质上观察到海子理想的毁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对数学学科中的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变式及应用,以便于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和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