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时代的中国女子接受教育相当不易,男女地位更是不平等。蔡元培积极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接受教育,且主张男女同校。从蔡元培的言论以及实践来讨论其对于男女同校的观点,可以得知,蔡元培1901年便有“初、二两级”男女学生可以同校,再到1912年在教育法令中提出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到中学阶段的孔德学校里实现男女同校,最后到五四运动后的1920年北京大学开放女禁,实现了大学男女同校。蔡元培不仅是在言论上发表男女同校的观点,且积极的实践,他走在推动中国男女同校的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平等和不平等的一般概念出发得到关于男女不平等的确切概念后,从哲理上证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是劳动形式也即母权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期间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直接导因则是男女性别分工变为社会分工,男女生理差别只是起着“自然根据”的作用。文章还分析了男女不平等持续至今的原因:一是人类至今还未放弃效益原则,而男女社会分工在今天仍能提供较高的社会生产效率;二是文化的原因,即男女不平等已积淀为社会制度和人们的心理习惯,以至男女被塑造成“两个人类”,这些成了反对消除男女不平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男女同校教育被认为是实行男女平等跨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然而,今天却出现了专门的女子中学。面对着此种现象,笔者试从男女分校教育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实行男女同校教育优点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4.
毁书者     
去年9月,南京市八卦洲中心幼儿园新校舍建成时,率先实行了男女分厕,但仅仅实行了不到一年,男女就不再分厕了。  相似文献   

5.
《八小时以外》2013,(2):15-15
日前,国内某大型招聘平台对其站内男女各5000名会员发起了“当今社会男女承受压力状况”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男女眼中,对方的压力来源大不相同,72%的男会员认为现如今女人承受的压力要大于男人。  相似文献   

6.
木和炭     
男女间的感情,可以以一种十分奇妙的方式存在或进行。成年男女,经历了生活的风霜,不像少年男女那样狂热而不计较周遭的一切。但是成年男女的感情更深邃,有时可以深邃到将情感埋在极深的心底,偶然暴露一下,又忙不迭地将之遮掩起来。掩饰的程度之好,甚至到了可以听对方叙述和异性来往的经过的程度。表面上是淡淡的,还可以有笑容,心里的酸苦,当然借着岁月的磨炼,不会表现在脸上。  相似文献   

7.
我校体育课男女分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了体育课男女生分班教学改革。体育课男女生分班教学有利于教学组织,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2002年9月至2003年7月,以惠安县第一中学高中学生120人为对象,采用试验研究法,针对高中男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男女生分班教学的尝试.结果显示,高中阶段的体育课,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男女的情感动荡当代中国男女,不分老幼,都在经历着一次激烈而深刻的情感动荡!这次情感动荡是五四运动之后的第二次,但比那一次更深刻,更广泛,更持久!由此,形成了本世纪中,中国男女情感生活的两个重要阶段。目前,这一情感动荡当属方兴未艾,它必将成为中...  相似文献   

10.
在以文艺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中,现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外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过程,激进时代的性别压抑体现为大规模的男女混装实践,男女性别差异消失在阶级对立之中。当今的商业化潮流使男女性别于差异凸显,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