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尺蠖     
一种在树上生活的虫子叫"尺蠖",种类非常多,模样异常。绿色的,灰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都有。这是一些飞蛾的幼虫,个头大的有人的手指那么长,小的则像铅笔芯。欠,是我们家乡话里的长度单位。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尖到拇指尖的距离,都叫"欠",就是手掌张开后的最大长度的意思。所以又把尺蠖叫"七欠虫",也叫步曲、造桥虫。从名字来看,都和"七欠虫"的叫法差不多,和计量单位扯得上关系。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课以前叫"计算机课",叫"计算机课"它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而现在叫"信息技术课",它不但强调"知识与技能"同样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昆虫脸谱     
唱戏的有脸谱,生旦净末丑。昆虫也有自己的脸谱吗?或者说,有笑虫和哭虫吗?毋庸化妆的喜怒哀乐。草木稠茂时,昆虫弹跳恣肆。虫栖草,草匿虫,虫栖青枝,鼓翼而鸣,或默不作声。儿时小河,坡上遍长野苎麻。叶上有一种淡绿色的昆虫,肥硕身躯,憨憨地趴在麻叶上,用手捏它时,圆硕的脑袋直摇,至今也弄不清真正的名字,我们叫它"摇头瘟"。"摇头瘟",天生一副摇头否认的表情。它断然对侵入领地的人说"不",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美国纽约,英文名字叫吉米。我的姐姐吉妮却生在中国,她是后来随爸妈入籍美国的。吉妮比我大七岁。当我六岁进小学念书时,比她矮一大截。所以,我使坏叫她"恐龙邦尼",她以牙还牙的叫我"小鸡崽"!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研究》2014,(10):63-64
地处阜阳北路西侧的合肥市双岗小学,坐落在濉溪新村内,是一所拥有五十余年历史的老校。前校址在双岗老街,在解放前因在一座古庙——白鳝宫办学,故称为"白鳝宫小学",后改叫"城北小学"。解放后改名为"合肥第七初级小学",1953年易名为"虹桥小学"。1957年6月迁入现校址,更名为"合肥市双岗小学"。  相似文献   

6.
马唯奕 《新作文》2011,(6):32-32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的名字叫"七仔",是爸爸从绍兴给我带回来的。七仔长得很可爱。它的头很小,眼睛黑黑的,像两颗黑珍珠嵌(qiàn)在脸上。  相似文献   

7.
云公 《老年教育》2011,(5):23-23
有一个家庭很有趣,给孩子们取的名字都怪怪的:大儿子叫"每个人",二儿子叫"任何人",三儿子叫"没有人"。  相似文献   

8.
教育属于未来的事业,作为老师就要对学生一生负责。无论学生是"龙"还是"虫",是"鱼"还是"虾",教师都应以大海般的心胸理解他们,包容他们,接纳他们,彻底避免反教育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骆炀 《小学生时代》2010,(12):55-57
说件恐怖的事儿,我家有三条"虫",而且绝不消灭,拥有永久居住权。 先来介绍第一条虫,那就是我爸爸,他是一条十足的"网虫"。自从知道了网上购物这回事后,他就天天泡在网上,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都爱到网上买。妈妈常常抱怨他乱花钱,买回一堆"废品",  相似文献   

10.
曲韶丽 《辅导员》2010,(14):46-47
把玩画作时,山水画中的"空白"艺术,引我深思。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叫它为"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音乐家叫它为"煞声",运用空白手法,可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你看,写景抒情时,龙走蛇飞中,画山画水间,铿锵玫瑰里,留下些许"空白",静谧中犹生灵动,含蓄的意境,坚挺的笔势,亮丽的色彩,美妙的旋律,跃然而出,确能达到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家有个"闹铃",那就是我爸爸。早晨,爸爸像闹铃一样准时,一到早上七点,爸爸就会趴在我的床头叫道:"宝贝,该起床了。太阳都照到屁股了,快点起床,一会儿还得上学呢。""嗯!知道了。"我揉着惺忪的睡眼一  相似文献   

12.
万州历史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而欠厚,物质文化遗产多而欠精。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可从民俗文艺到文艺民俗的路径三个方面培育万州特色文化品牌:文艺是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形式——打造三峡文艺军团;产业是文化遗产的固态传承形式——打造"三峡人家、美丽平湖"文化产业集群圈;宣传是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形式——"三峡人家"文化大特写。  相似文献   

13.
八、找次品(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一)思想方法解读 本单元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优化"。"优化",即"最优化",是指从问题的许多可能的解答中,依某种指标选择最好的解答。"最优化"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4.
我是什么     
卜冬 《大中专文苑》2014,(12):63-63
有一个无聊的问题,"我是谁",如果把它换成"我是什么",那就有的聊了。"我",是一种武器,且看甲骨文里的"我",一把带长柄的战斧。中国传统文化叫人要谦卑,那是儒教兴起以后的事了,起码甲骨文那个年代,人是很张扬的,有"我"为证。  相似文献   

15.
一、主题的由来 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中第七单元主题为"师恩难忘",单元的4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许多老师的形象,习作7是"给老师的一封信",练习7是关于老师的名言和成语,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临别赠言",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笔者有幸聆听了周卫东老师"认识整万数"这节课,被特级教师高超新颖的教法所吸引。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智慧地"退","退"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推",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于无声处听惊雷。  相似文献   

17.
张晓耕 《学语文》2014,(6):62-62
经常听到有的人对另外的人说:你怎么竟"胡说八道"呢!其实就是指人们常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胡说八道",也叫"胡说乱道"或"胡说白道",是指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乱说、瞎说。即信口开河,不顾事实,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计后果,张嘴"胡咧咧"。那么"胡说八道"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胡说八道"这个成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胡说,二是八道。"胡说"一词渊于"胡人",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东晋之后,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五胡乱华",这里的"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氏、羌等五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插图"血液循环模式图",从看图、读图、析图和用图方面,剖析了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知识。以"点"带"面",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吴方言中存在着大量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极具方言色彩的词缀,如"搿、仔、里、笃、叫"等,词缀的丰富多彩也是吴方言个性魅力的一个体现。本文选取吴方言中的一个特殊词缀"叫",分析了"叫"作为一个虚词语素充当附加式副词、附加式状态词和拟声词后缀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孩子气的你     
周羽 《教师博览》2012,(4):30-31
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初相识,我们叫她"汤老师"。一段时间后,我们叫她"汤董",因为她讲课时上天入地、谈古说今,好像无所不懂。她知道后,笑眯眯地说:"别叫我汤‘董',叫汤‘总'——我的目标:凡不好好学习的,手打肿,腿打肿,屁股也打肿。"她不是吓唬我们,她真"打"学生。她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