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克晃 《文教资料》2013,(7):146-147
识别学生的"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运用调查法收集资料,反映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现状,阐释教师识别学生的"材"对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利用心理测试、学科水平测试等测试法及中国传统相术等老师们在调查中不常提到的方法,识别学生的"材",以期对研究"因材施教"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在几千年就提出"因材施教"理论,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一、认真备好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因材施教是我们先圣孔子提出的育人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下面就因材施教中如何辨"材"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切实认识辨"材"的重要性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材施教贵在辨"材",辨"材"是施教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准确辨别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来海南省"国培计划"农村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陆续对在职农村小学教师进行了置换脱产培训,课题组针对近五年来参加置换脱产培训的农村小学教师,从参培情况、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就培训模式、内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1)继承"置换脱产—顶岗实习"培训模式的优势;(2)开发适应海南农村小学的本土教育资源,从而使得教师培训学习变成"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入手"进行学习;(3)优化"置换脱产"培训模式中的"集中培训—影子实践—在岗研修"三阶段培训管理,重点加强校本研修培训;(4)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需要重视参与式培训方式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是小学教师进修大专、本科学历的必修专业课程.文章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了较细致的剖析和阐释:(1)渗透相关知识,拓展理论视野;(2)开展专题研讨,延伸课堂教学;(3)提供教学个案,引导分析探究;(4)指导参与教研,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是小学教师进修大专、本科学历的必修专业课程.文章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作了较细致的剖析和阐释:(1)渗透相关知识,拓展理论视野;(2)开展专题研讨,延伸课堂教学;(3)提供教学个案,引导分析探究;(4)指导参与教研,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要关注"因材施教",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全面地分析,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针对性地探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材施教"尤如教学中的"灯塔"给教师指引方向。现就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情况,谈一下体会。一、对"因材施教"涵义的理解1.因"材"施教——密切关注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不能片面理解为因"人"而异。"材"我们可以理解成教材,每套教材因为各种因素,都会拥有教材本身的一  相似文献   

8.
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因材施教"引入到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之中,即将因材施教中的"材"引作"学生"、"教师"、"教材",并分别对他们进行施教,从而达到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璐 《文教资料》2012,(6):180+185
"因材施教"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识材"、"辨材",掌握学生个性差异;注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教育;与学生对话交流,不断地探索"因材施教"的实践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应有的发展。(1)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条件,既包括课堂的时间空间条件,也包括教师指导和组织的条件;(2)学生的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客观标准;(3)"预期的"发展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预设并使之实现的目标与任务;(4)"应有的"发展是指每个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基础、能力水平和特长,应该实现的发展目标。预期的发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应有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预期的发展主要体现基础性目标,应有的发展主要体现生成性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