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雷 《青年记者》2022,(4):93-94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中自媒体生产发布的短视频传播广泛,以碎片的形式拼凑完整的灾难景象.因其叙事主体从专业新闻生产的全知视角转为灾难经历者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加之影像视听元素的放大效应,极易唤起观众的现场体验感并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专业新闻从业者在灾难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中要加强把关,对自媒体信息进行鉴别与释义,塑...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安防意识的加强,监视器逐渐被运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安防相配合,电视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监视器影像,再现危害发生时的情景,以警示观众或呼吁观众提供线索。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关键要看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叙述的技巧。监视器影像以其客观而形象地叙述事实的能力得到电视新闻报道者的青睐。然而,  相似文献   

3.
王璐 《传媒》2021,(2):94-96
数字技术发展促使电影不断尝试新的叙事形式,数字叙事、互动叙事成为电影叙事学新的关注点.VR技术进入电影领域,在感官体验上使电影呈现出前所未用的奇观景象,继而激发起对VR影像叙事机制的研究.本文从对传统电影的叙事性入手,对比VR影像与传统电影在叙述机制中的区别与联系,以叙述和演示的关系为切入点,寻求建构一种VR影像叙述机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往往反映的是百姓身边的事,电视民生新闻写作中既要注重导语和结尾的写作,熟练运用导语和结尾写作的各种手法,也要讲究叙事方式,注意"闲笔"的运用,以达到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哲 《传媒》2022,(18):66-67
<正>新闻体裁的因袭和固化,新闻叙事的单一和线性,使传统新闻写作僵化、硬化,缺少基于生活和事实本身的流动和丰富。借鉴文学的表现手法,在叙事中引入“介入者”这一概念,可以丰富新闻叙事的主体,拓展新闻叙事的空间,形成叙事张力。“介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插进其中进行干预”。所谓“介入者”,即指“插进其中进行干预者”。在新闻写作特别是在通讯类等叙事文体写作中,如果拘泥于对事件发展过程的线性叙述,叙事空间密闭,缺少主体空间外其他因素的干预介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文学研究领域受到结构主义和普罗普民间故事分析的影响,逐渐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学科——叙事学。顾名思义,叙事学就是研究叙事的文学,叙事则是对故事进行叙述。而新闻,众所周知其定义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是概括性的叙述方式,因此新闻也是一种叙事。本文将从叙事学视角,对新闻写作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闻影像已成为人们获取日常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新闻影像叙事与传播的共时性再现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它具有怎样的特点?新闻影像的再现究竟离本真现实有多远?又会对受众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对新闻影像叙事与传播的共时性再现功能的解析,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和文字是电视叙事符号的三大系统,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影像着重于描写与再现、声音侧重于叙  相似文献   

8.
吴戈 《新闻传播》2009,(11):84-84
在唱响“以人为本”主题的今天。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有责任、能力和义务积极致力于人文关怀.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形成正确的新闻价值观。而在这一过程中。写作是新闻成败的关键.缺乏人文关怀的叙事,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报道效果.成为新闻传播的一大障碍。新闻工作者应从题材选择、事件叙述、语言措辞三方面入手加强新闻写作人文关怀.形成良好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的一种报道形式.通过记者身临其境的"镜前"新闻叙述以及对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现场采访,以声音和图像的双重优势,使观众产生同步感、现场感、亲切感、参与感.这种现场报道方式深受观众的广泛欢迎,也一直被电视新闻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不仅要达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作用,更要有可视性、体现"三贴近"、"走转改"的原则。对此电视新闻写作的"四化"即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和命运曲折化就应运而生。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电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观众通过电视新闻获取信息和知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受众的信息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的叙述模式,电视传媒的新闻节目不仅要关注电视观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还要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观众,把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让观众在观看电视新闻时,不仅能见其人、闻其声,还能身临其境、如感其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像化叙事的特征及界定,然后进行了电视"影像化"因素的叙事学分析,介绍了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和表现主义等三种不同的影像风格,最后重点分析了影视叙事艺术对电视"影像化"叙事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近期《安徽日报》新闻图片中"底层影像"的梳理,指出该报对底层人物媒介形象的建构已经从"关注底层"转向"致敬底层"。通过对近期底层人物作为"主角"的影像故事的分析,指出这一叙事方法的转向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本文认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底层影像"可以更有效的"突围"。  相似文献   

13.
肖平 《现代传播》2005,(6):81-84
口述体的纪录片形态,是纪录片领域里一种比较新的形态,也是当前追述历史事件最有效的一种影像写作方式.当事人亲历与口述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同的当事人从各自的局限性视角出发,描述与见证同一事件,体现出这一口述历史的客观标准,历史影像叙事结构的逻辑性及其现场,就是建立在这种当事人多元的、个体的和局限性视角的口述见证基础上.口述历史影像写作应该表现出它对于历史影像的追求,对于观看者历史读像的人文关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影像叙事,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以影像重现历史.  相似文献   

14.
"知青"这个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烙印的群体,在媒介影像中的形象建构和叙事策略,体现了特定时代的历史记忆和社会价值。从历史记忆中的"知青"到媒介影像中的"知青",经历了从现实叙述到创造模仿,再到符合当下社会媒介文化接受意愿的源自叙事力度的取向,展示着时代与观念的变迁。本文旨在分析"知青"题材的影视剧从反映时代风貌、呼唤集体记忆、构建价值观念三个层次来建构"知青"形象,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知青"影像中,那一代人所留下的毅力、激扬、友善、向上的精神风貌,也给我们提供了开阔的形象构建空间。  相似文献   

15.
姜圣瑜 《传媒》2021,(23):57-59
从"有图有真相"到"无视频不新闻",全民短视频化的时代,新闻叙事视频化表达成新常态.如何用短视频记录大时代中最鲜活的细节中国,已经成为媒体面对的一道"必答题".本文从短视频的新、短、快、近等特点入手,深入探讨短视频的叙事逻辑.对传统媒体人来说,要实现视频化转型,转变思维尤其重要,应将"图文思维"逐渐让位于"影像化审美",努力通过"网言网语""底层物语"打造符合受众视频阅读习惯的供给.  相似文献   

16.
郭勋亚 《新闻知识》2012,(9):20-21,49
伴随着电视的普及,吸引观众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总原则。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故事类电视节目因其故事性而为大众喜闻乐见,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中广受欢迎的一种节目形式。因为频道定位和节目定位的差异,故事类电视节目形式风格迥异,但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相比,故事类电视节目的影像叙事风格有其共同之处,主要体现为纪实主义影像叙事风格与技术主义影像叙事风格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17.
张鹤  苟旭迪 《青年记者》2012,(32):35-36
民生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部分,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往往被亲切地称为"老百姓自己的新闻"。要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逐步丰富文化知识,就要提高文化品位,使民生新闻不再琐碎化。民生新闻在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信件、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平台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在指导思想上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生命;在新闻选材上以民生、民情、民意为关注点,以城市百姓的身边事、  相似文献   

18.
刘朔 《新闻传播》2012,(1):68+70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也是电视节目的骨干和主体。对于电视新闻而言,若是只有单纯的画面其含义往往就会比较模糊和游离,因此容易让观众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为了让电视新闻更加地清晰和准确,并且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借助文字和语言来解释和阐述新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体现出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是将广播新闻"听"的特点与报纸新闻"看"的特点相结合,这样观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性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些电视新闻写作方面的例子来对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上接第三期) (三)叙述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 关于新闻写作,梁衡认为新闻是以叙事为主的文体,他概括为四句话:叙述是新闻的基本功;有景的叙述更可信;带情的叙述才动人,含理的叙述更深刻.  相似文献   

20.
灾难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既要传达灾难信息,又要安抚人民、抚平创伤、安定社会。为了打破灾难新闻的常规写作模式,从语言和形式上给读者全新的感受,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陌生化"叙事手法在新闻文本中越来越常见。笔者从"解码延迟"叙事、镜头感叙事和意象的艺术化处理等方面来探讨灾难新闻的"陌生化"叙事技巧,同时指出在新闻文本中运用此叙事策略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