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在三十岁左右时,在耶路撒冷附近的各各地山刑场被处磔刑。留传后世的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像,不仅是传教用的《圣经》故事画的主要题材,也是一般美术作品的主要题材。格吕内瓦尔德、鲁本斯、凡·代克等许多绘画大师,都采用各种不同的构图描绘这一题材,留下了不少不朽的杰作。在许多圣经故事画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无疑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像一画。以它为中心,基督死前的故事画有:《受胎告知》、《清净受胎》、《圣母子像》,再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09,(1):287-288
市美协积极组织抗震救灾主题性创作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上海市美协积极行动起来,组织会员捐款、捐画奉献爱心,同时组织画家进行抗震救灾主题性创作。一些青年画家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反映全国上下支持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的作品,体现出上海青年美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市美协还组织发挥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连年儿童美术、漫画等6个艺委会的作用,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其中有毛冬华的《生命》、丁筱芳的《肩负人民的希望》、范奕彬的《亮色》、  相似文献   

3.
1573年9月28日,米开朗基罗·迈里塞·达·卡拉瓦乔出生在伦巴迪亚(即伦巴第)的卡拉瓦乔村。他的父亲是贵族庄园的主管。父亲死后,卡拉瓦乔被送到米兰(1584年)向西蒙涅·彼得查诺学画。西蒙涅·彼得查诺是那个时候盛行的反现实主义的仿古流派的代表。有关卡拉瓦乔学习年代的生活人们知之不多,但是毫无疑问,他看到过列奥纳多的《最后的晚餐》,并且不只是熟悉摹拟者们的作品,也熟悉伦巴迪亚的那些沿袭文艺复兴传统的画家们的创作。卡拉瓦乔的生活年代,是反动势力和反宗教改  相似文献   

4.
请看这幅肖像画。据此画的画家说,从未有人如此确切地画过耶稣基督的面容。他花了七年时间研究基督的形象(对这点《圣经》上毫无记载),并且在画板前共用了整整七个月才完  相似文献   

5.
刘畅 《世界文化》2009,(7):32-33
所谓“大卫综合症”是指一种世界顶级艺术品所引发的症状,它会使当事人心跳加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不省人事。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圣经》中英雄为原型,创作出著名的塑像((大卫》。在米氏之前,利用大卫这一题材不乏佳作,多纳太罗雕过符合《圣经》传说的少年大卫,委罗基奥也有以身披铠甲的武士创作的作品大卫,他们都是凯旋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本刊在1986年第2期上曾介绍过他的生平与创作)是一个性格粗率,坚持革新的人,有许多谈论他的为人和艺术的离奇古怪的故事。这里是一个有关他的一幅画的故事,可惜这幅画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弹所毁。这幅画就是作于1592年的《圣马太》,是为罗马教堂所作的圣坛画。当时,一批年轻的罗马画家用一种新的形式作画,因为公众对前一辈艺术家们所作的与凡人迥异的天使以及把人体画得很长的人物画已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向自然、质朴的绘画。卡拉瓦乔的《圣马太》不但画得自然,而且还自然得有些超过观众所能接受的程度。牧师们拒绝这幅画,因此卡拉瓦乔只好另画一幅,而最初创作的那一幅,即我们在本期封二上所见的,为一位罗马艺术收藏家所收购,这位收藏家十分欣赏卡拉瓦乔的艺术而不计较他如何刻画和表现《圣经》中的人物。圣马太在成为耶稣的门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01,(4):64-64
“小画家杯”中外少儿美术书法大赛──是由中国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编辑部和《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一项社会公益性活动,旨在普及和提高少儿绘画书法艺术的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促进中外儿童的文化艺术交流。该赛事每年举办一次。有关征集参赛作品的具体要求如下:一、参赛者年龄限于16周岁以下。二、参赛者的作品必须是自己创作的,概不接受临摹、仿画等作品。三、参赛者可以是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的少年儿童。四、参赛作品题材和内容不限;画法和画种不限。五、 参赛作品必须注明以下项目:① 参赛者的国籍、姓名、性…  相似文献   

8.
<正>在《圣经·旧约》第十七章《撒母耳记》中,有个英俊的牧羊少年名叫大卫,他打败了入侵的巨人歌利亚。这个故事在欧洲流传了3000多年,大卫便成了一个集年轻、正义、勇敢于一身的杰出男人。文学艺术家们根据这个传说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其中以1504年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雕塑《大卫》名气最大。到了17世纪初,另一位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在1610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手提歌利亚头颅的大卫》也产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虽然在艺术史,特别是绘画史上是一个突出的亮点,但它仍有不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画面的题材几乎全部取自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和其他神话传说,很少涉及现实,特别是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一情况到16世纪末才开始有所突破,出现了以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  相似文献   

10.
达·芬奇的杰作《莫娜丽萨》充分体现了画家的思想和创作风格。象一切达到顶峰的艺术品所常有的那样,画中的某种气质不是由画家所创造而是由画家所给  相似文献   

11.
草丛     
德国文艺复兴盛期的丢勒(AlbrecntDiirer)和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一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纽伦堡一个金饰手艺匠家庭,十五岁后在当地画家胡尔盖·莫特门下学习版画和插图,后多次游历国内各地,并两次游历意大利,在诸多方面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欧洲绘画史上的记载,丢勒是以版画著称,他的木刻组画《启示录》中《四骑士》和铜版画《骑士·死亡和魔鬼》等为其代表作品。他除版画外也画油画和水彩。对于他在水彩方面的介绍虽然资料较少,但作为欧洲大陆早期水彩画的学者们,都把丢勒奉为欧洲第一位以…  相似文献   

12.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13,(12):22-24
提香威契里奥(TizianoVecellio,1482—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艺术家。其绘画《基督与法利赛人》(又名《纳税钱》)创作于1516—1518年。据记载,该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乔托《犹大之吻》壁画的启迪,情节来自《新约马太福音》第22章耶稣与法利赛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年画家崔培鲁先生致力于花鸟画创作卓有成就.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引人瞩目.1985年他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之后,又先后在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举行画展.美国维吉尼亚国家博物馆收藏其代表作《墨葡萄》.1989年在庆祝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大幅国画《葡萄图》与《牡丹图》.崔培鲁生长在盛产葡萄的鲁南山乡,以画葡萄见长,素有“崔葡萄”之雅称.中国画史上,宋末元初的僧侣画家温日观即以画葡萄而得名,被誉为“温葡萄”.据传温僧作画,先是一气横扫一粗枝,上添细枝和藤蔓,再用柔笔泼浓淡不同的墨叶,画果  相似文献   

14.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以基督教传说中的一个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一幅壁画。这个宗教传说故事是这样的:基督的门徒之一犹大向当时的统治者、反对基督在犹太贫民中传教的罗马当局告密,出卖了他的老师。基督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他心里明白,自己很快就要被捕。于是,在一次晚餐上,他向他的十二门徒告别,并悲愤地说:“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从画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在基督的左边,年轻的腓力从座位上跳起来带着疑问  相似文献   

15.
《鹊》     
翁弗勒附近有一个农场,画家们经常聚集在这里。这是在1867年,莫奈创作第一个雪景系列的最后一幅画。这幅画也许是莫奈1872年在别处创作的,可无论是这幅画的风格还是格调都非常接近翁弗勒派。  相似文献   

16.
“文艺复兴”复兴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永 《世界文化》2009,(10):50-51
“文艺复兴”一词最先由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里在其《意大利艺苑名人录》(也译作《最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记》)的序言中提出的。伏尔泰1756年的《论各族的风尚和精神》中,正式把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对文艺复兴予以深刻地说明。该词是法文Renaissance,意为再生、复兴,有的英译为“the Renaissance of the Arts”,中文通译作“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8.
正法国文豪雨果曾说:"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其实何止是诗,它还是精美的人物画廊。漫步西方美术史,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其中人物画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单人图,偏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笔触细腻,如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油画《打碎十诫石板的摩西》;一类是双人图或聚焦于两人,展现彼此的关系,表达特定的主题,如意大利画家提香的油画《该隐与亚伯》;第三类是群像图,通过描摹场面,叙述某个重要情节,如意大利画家乔托的名作《犹大之吻》。  相似文献   

19.
印度妇女像     
克里马申是前苏联著名水彩画家、插图画家,原《星火》杂志美术主编。他的水彩画和插图作品发表于杂志上,五十年代流传到中国,一时成为美术界非常受欢迎的作者。他的画作风格潇洒,重笔意表现,色彩洗炼而生动,多局部渲染加以表现力较强的细小笔触点画勾染,给人以轻快诗意的感觉。1953 年北京十大建筑的筹建中,建造苏联展览馆(现已改名为北京展览馆)时,他以美术设计师的身份曾来中国。在北京和其它地方画了许多水彩画,如《宋庆龄》、《北京图书馆》、《西湖游船》、《铜狮》等,很受群众喜爱。他访问过印度等国,画过印度的古堡、妇女、歌舞表…  相似文献   

20.
伦勃朗的《夜巡》伦勃朗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特别是他的《夜巡》最为出色。此画现悬挂在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一楼正面画室靠里的地方,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彩,吸引着所有前来参观的人。英国评论家查尔斯·弗克斯在《伦勃朗生平》一书中介绍了《夜巡》的创作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