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跃青 《考试周刊》2014,(10):73-73
<正>有一句这样的话:让第一道阳光把你的耳朵唤醒。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呀。这里把尊重视为第一道阳光,耳朵比作心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能把这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话用好呢?如何让数学的阳光触及学生的心灵呢?一、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要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首先应从让"学生理解教材"转变为"教材理解学生"。"教材理解学生"就是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呈现形式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使"教材理解学生"还必须让"教师理解教材"。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和完善。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自然就有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只有"教师理解教材"才能使"教材理解学生"。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好"  相似文献   

2.
有教育家说:"学生的智能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去把握教材,从而确立一个合适的导入话题,选择话题不仅要密切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  相似文献   

3.
经济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张玲老师认为,现行思想政治选修2、3与必修1、2教材的部分内容存在相同的话题,但由于编者视角等原因,在相同话题的阐述上存在着相同表述、缺乏评判标准、半句表述、自说自话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材内容显得散乱,削弱了观点上的相互支撑,造成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和表达上的无所适从,影响了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基于此,她建议教材编者对不同教材的内容取舍要有清晰的界定,注意相同教材内容逻辑体系上的对接,让教材更好地关注学生生活,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4.
朱萍萍 《快乐阅读》2011,(22):187-189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备课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备课要坚持"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语言、备教具。  相似文献   

5.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从学生生活出发,以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为追求。作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我们终其一生应该思考的话题。教师教教材,既要有知识底蕴,更要有情感能力;既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又要面向整个学生团体;既要有趣味,又要有意义价值。"千锤万凿,百炼成钢。"教师教学要对教材设置的活动项目进行深加工、精布局,打造动情动人课堂。  相似文献   

6.
一、寻找到真的教学情境教材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有别于日常生活中原生态的、自然而然的交际话题,虽然这些话题也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但多数一搬到课堂上,就显得呆板、僵硬。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然而然地进行口头交流,必须寻找到一个他们真正需要的交际环境,而这个环境一定要让学生忘却自己是在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7.
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不在于具体的教学方式上,而在于教学结果上。把握“用教材教“的关键是通过“用“来理解的,要从价值的层面来理解“用“,教材的有用性使教材从摹本走向资源。教师“用教材“要从工具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使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开发表现在改变教材的学的结构为教的结构,教师从知识运用的角度设计学生讨论的话题是开发教材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点。学生“用教材“要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用“,即享用,“用教材学“的最主要、最重要是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历程,就是关爱学生生命。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对于写文章即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标准,小学生的习作同样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为了解决"言之有物",课标强调要"乐于表达",体现在教材的编排上则是从一个个话题"开路"。如何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章法,夯实习作刚入门的小学生的基础呢?认真研读苏教版教材之后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编排从话题出发,却内隐了语用的训练,但是如何解读恰恰是广大一线老师面临的难题。把厚书读薄——由"二"而"一"的专项训练,落实材料古人说,可以把厚书读薄,对于我们的习作教材来讲同样适用。貌似篇篇不同的习作,有时实质上是同类的专项训练,这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识别,并且据此加以反复的训练,以夯实习作刚入门的学生的基础。比如,苏教版第六册习作5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一篇对话往往就是一个交际的话题,教师必须在狭小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为地创设与真实的语言环境相似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使他们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文化的熏陶,避免受到母语思维的过多干扰,从而领略到文化在语言使用中的真正魅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话题,如,高一教材中有购物的话题、周末活动安排的话题、外出旅游的话题、看病的话题、结识新同学的话题,甚至进实验室该怎么做的话题等。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话题,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让英语课堂生活化,使英语再现真实的生活中,就是我们英语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就要依据新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教材,又能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材。我们所用的"Go for it"每册每个单元都是有关学生熟悉的话题,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有关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理想等等。而我们现有的教材对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学校,某一个人都有它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因此这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调整。有单元之间的调整,单元内的调整和课时的调整。使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因材施教,让英语真正生活化,成为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个例子。"它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例子",它让使用者看到了知识的体系和知识的发生,是教与学的首选材料和资源,我们必须以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态度保持对教材应有的尊重。但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不同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对于同一个数学内容有着不同的解读和处理。教师很多时候要  相似文献   

12.
<正>【话题缘由】我曾听了两位年轻教师关于"‘重复’的奥妙"的同课异构课,随着观课、议课的不断深入,我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这是北师大版二(下)《数学好玩》单元的第2课时内容,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是该教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次编排独立的章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教学中,两位教师的教学流程大同小异:给出一个话题,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后(如下图),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现实生活背景中"初  相似文献   

13.
一、弃"师道尊严",营造宽松氛围 1.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主角"和"配角"的关系,不是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服务者,应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身份调整为主动探究的主角身份,把驾驭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为学生学习教材铺路搭桥,解疑排难.如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中的"哪些难处和我有关"这一环节,父母的难处与许多因素有关,有些难处是孩子理解不了的.教师应让学生在了解父母难处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那些与自己有关的难处,如可能因自己的盲目攀比、学习不自觉、挑食等不良表现和习惯,给父母带来烦恼、忧虑、担心、无奈,让父母为难.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是让学生围绕同一个谈话中心,叙述各自不同生活经历,表达各自的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与见解等。要写好话题作文,就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如把握文体、缩小范围、拟好题目、善于联想、写出新意等。  相似文献   

15.
张英 《考试周刊》2014,(46):34-34
<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还课堂生命本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好。首先要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环境,把学生当成重要的生成性资源。其次要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就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引爆学生思维,通过学生的问题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资源。再就是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才能促使课堂具有生成性。一、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要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深入挖掘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在传统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甚至对教材、教参可以说倒背如  相似文献   

16.
上好一节课是我们教师的心愿,让教学过程之旅常新,让教学理论之树常绿,是我们当教师的追求。自从辽宁省实施新课改以来,在新课程教学方面我有几点心得。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教师能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二、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一个重要的争论话题是:"用教材教?还是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变“单一交际”为“网状交际”,要围绕话题精心设计多个回合、多个情境,让生与生、师与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网状的口语交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互动的交际的过程。1.双向互动性显性的话题。如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文字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  相似文献   

18.
范华芸 《现代教学》2011,(11):16-16
本学期快乐半日活动的开展,为推进我校英语学科拓展型课程主题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将基础型课程上已懂的知识,在拓展课的主题活动中变为实践,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更多乐趣。一、在英语学习中体验文化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在英语牛津教材中,有不少涉及不同国家文化的话题。如一年级教材中的"Happy New Year"、二年级教材中的"Mother's Day"、  相似文献   

19.
王锋清 《考试周刊》2014,(67):136-136
<正>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一、钻研教材,确定最优化的教学设计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要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得,课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充分研究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最优的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1确定哪些是重、难点,用什么方法浓墨重彩;哪些是非重点,课堂上做淡化处理,合理分配时间,突出教学重点。2学生是学习意义上的主体,教师在讲授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正>1.打开"话闸子"。习作(写话)话题内容的选择,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努力贴近学生生活。《习作教学案》中既有现行教材习作话题的充分利用,也有教师合理开发的习作话题。儿童的想象、游戏、阅读、观察、思考等都可以创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习作内容,甚至可引入QQ聊天、微信、少儿时尚等,力求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匹配的话题情境,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其乐于表达。2.献上"金点子"。习作目标的设定,除了要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