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飞廉的村庄》为读者在纷繁浮躁的都市生活中,筑起一座心灵的家园。它以独特的美学情感体验,以及富有楚地风韵的语言风格,在当今湖北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四、前呼和后应关系①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②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③《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④《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⑤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  相似文献   

3.
山东青年诗人张晓楠写诗已经有好多年了,他为孩子写了不少生机勃勃的好诗,也得到了许多少儿朋友的喜爱。这里刊登的张晓楠的《苏醒的村庄》、《泛绿的村庄》、《雪地上的鸟儿》等三首就是他的村庄系列童诗的代表性作品,写的是初春的村庄,是对春天的村庄的细致观察和敏感体悟。  相似文献   

4.
最近 ,在河北师范大学的小语骨干教师培训班上 ,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苏立康教授组织 90名学员共同观看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的实况录像。靳老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学员。就我个人而言 ,感觉受益匪浅。其中体会最深的是以下三点。一、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精心设计提问《有这样一个村庄》是一篇三年级的阅读课文 ,课文看似浅显 ,却发人深省。靳老师依据作者的思路 ,设计了三个精要的问题贯穿了课堂教学 :1 .这是怎样的一个小村庄 ?2 .这样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 ?3.课文要…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解读文本 师:(板书:很像样)这是一个原本很美丽很富饶的小村庄,课文上概括地说它是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很像样呢?你看,这是河坡,小村庄就在河坡上.请大家按照课文介绍的情景,用彩笔把小村庄画出来,可以吗?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解读文本师:(板书:很像样)这是一个原本很美丽很富饶的小村庄,课文上概括地说它是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很像样呢?你看,这是河坡,小村庄就在河坡上。请大家按照课文介绍的情景,用彩笔把小村庄画出来,可以吗?生(齐):可以。(生在纸上画河坡上的小村庄,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老师要求边“画”边“话”,读、说、交流。)师:你看,小村庄的前面是怎样的河水?生(齐):是清澈的河水。师:谁会画清澈的河水?生1:画上小鱼在游动。生2:画上沙石、小虾和水草。生3:微风吹过,河水会有一圈一圈的涟漪。画上一圈一圈的涟…  相似文献   

7.
靳家彦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国教育报曾以《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为专题对他进行了系列报道。靳老师应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的邀请,在南宁上了《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这是一节既有机渗透现代环保意识又很地道的语文课,靳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使听课的教师大获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刘益善出版的第二本诗集《雨中玫瑰》中,我们最欣赏《父亲》这一首。在大都市生活了十几年的刘益善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写下了《我忆念的山村》、《没有万元户的村庄》等一系列以农民为题材的诗篇。现在读罢《父亲》,我们清醒地感觉到,诗人在诗的追求上,很有点象“父亲”那样“固执”,只是抛弃了“父亲”那种封闭式的自我“满足”。所以我们认为《父亲》在刘益善的创作中有所突破。我们可以把诗人对农民的抒写概述为两大主题——一方面是对其勤劳、善良、朴  相似文献   

9.
诗意村庄     
乐平里,是诗意的村庄。鸟儿从村子上空飞过时的声音是诗,反复的鸣叫就是平平仄仄,爪子在空中抓过的痕迹,很像我朗诵《楚辞》时用钢笔画过的红杠。  相似文献   

10.
《瞭望》(海外版)1992年第13期《揭开天马之谜》、《甘肃日报》1992年5月3日第1版《铜奔马之谜》和《金星》1992年第5期《“马超龙雀”之谜一解》诸文,介绍了董红、白明两同志撰写武威铜奔马(即“马踏飞革”)制造者一文的情况。这篇文章虽然至今未见发表,但以上三种报刊上的文章已介绍了它的内容,即武威雷台东汉墓主张君就是《华阳国志》上的武威太守张江,铜奔马就是洛阳上西门外平乐馆中的铜飞廉和铜马,张江就是铜奔马的制造者。对此我有不同意见,现在写出来作为商榷。  相似文献   

11.
情境1:看到同学们先前的进步,我心里特别高兴。同学们,可别忘了小村庄是个什么样。教材上说,在一片河滩上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小村庄好吗?先请同学们用三个字概括,再请几位同学上前来,在黑板上各自画出一个像样的小村庄。(教师板书:很像样。)  相似文献   

12.
苏宁的散文《一座消失的村庄》获得首届《黄河文学》双年奖,《姑娘叼着大烟袋》就摘选自其中。她关注的“消失的村庄”不仅是情绪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通,事实上更是对世代居住的普通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失落而文学化的“呐喊”——这不是撕心裂肺的嘶吼,不是声嘶力竭的批判,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力量重新建构起一种敬畏。对于自然、对于记忆,也对于她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海子的《村庄》这首诗很短,语言也很平实。乍一读,似乎觉得很简单,却又有点不知所云,然细细揣摩,也实在叫人感动。何以如此,因为它借助普通的意象寓热烈于平静,颂崇高于单纯之中。第一节诗人海子很直接地选取了最普遍的意象——村庄,最简单的人类组合——母亲和儿子。然后给她们着上了“静静”二字。“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原本一切复杂的东西都  相似文献   

14.
看《当代》     
上期《当代》没有推出长篇,本期却推出了两部。孙惠芬的《上塘书》(长篇)写的是上塘这个村庄,各个章节从地理、政治、交通、通讯、教育等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了一个村庄整体的生活状态。每章则分别以上述角度为标题,如“上塘的地理”等,但在这里,地理、政治这样的“大词”并不显得空疏,因为在小说中,这些词联系着这  相似文献   

15.
村庄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 【赏析】 《村庄》这首短诗结构简单,但意境朴 实而优美。 诗人选取很普通的意象──村庄,人 类生存活动的最基本的场所;很普通的人 物──母亲和儿子,人类最基本的组成单 位。第一节着“静静”二字,“儿子静静地长 大!母亲静静地注视”,一切复杂的东西都 清晰明了。母亲为儿子所忍受的种种苦 难,儿子在母爱呵护下艰难的成长,是如 此地轰轰烈烈而又不动声色,母爱被鲜明地凸现出来。第一节意境单纯而不单调,醇美而又从…  相似文献   

16.
小路     
村庄像线团,抽出几根细线似的小路,通向田野。(谢子安《田野上的毛毛道》) 比喻,是一种很平常的修辞手法,人人会用,但要用得出彩,却并不容易。用好比喻,需要智慧。上面所摘的这句话,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村庄比做线团,把小路比做抽出的线,两个比喻有新意,有作者的独到体验,表现了田野上宁静安详的氛围,隐隐带出了作者对家乡  相似文献   

17.
一在上期《消失的村庄》中,羊村着火时如果狼群对羊村进行包围伏击的话,草原上的羊群将面临灭顶之灾。狼群非但没有"趁火打劫",还帮助羊村里的羊一起度过了这场劫难。这让羊们很是想不明白,狼和羊本来就是不共戴天的世仇,为何却要冒死相救呢?  相似文献   

18.
刘亮程,著名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库车》,长篇小说《虚土》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相似文献   

19.
海子是当代诗人中乡村的发现者。中国人历来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山水田园一直是中国诗人的“母亲”。但到了现代,这种情形有所改变,很多诗人虽然在农村土生土长,但对乡村似乎很隔膜。海子把断了的那根乡村诗歌之线又接了起来,《两座村庄》就是其中的代表。它的内容并不复杂,写五月村庄的麦地、风和星光以及诗人面对村庄的各种意识。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构思巧妙,它把自己的村庄 (海子的村庄 )和普希金的村庄并置在一起,诗人看到的现实和诗人的意识纠缠在一起,这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但同时也加大了诗歌的容量…  相似文献   

20.
珍藏岁月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11,(5):F0002-F0002
作者简介 杨献平,1973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主要作品有散文长卷《中国的匈奴》《沙漠之书》《流沙上的马蹄》《废墟上的花朵》,入选《原生态散文十三家》《大地上的九座村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