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 笔记小说是中国文学体裁中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现象,当然也是小说史上渊源流长的,牢牢依附于文学之树的文体.《庄子·外物》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言“小说”概念,虽说是指一些远离大道的浅薄言议,原有的意义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概念已是相去甚远,但也道出了“小说”在形成雏形时的某些基本特征,即笔记小说的“记叙”特征与“言论”特征,这对于我们理解以后的所谓“笔记小说”概念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2.
笔记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源于先秦始于魏晋.它充溢着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气质,拥有独具个性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方式.它是短篇小说园地里的一株微纤而又极富生命力的菁英.至于新笔记小说的出现,却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情.其首创者是汪曾祺、孙犁、林斤澜等文坛老将,紧随其后的文坛新秀贾大山对该种文体也进行了有成就的尝试.他以《梦庄纪事》为题,连续推出了十数篇,展映出新笔记小说的绰约风姿.  相似文献   

3.
笔记小说的演变与唐宋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社会变革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城市面貌变化亦是唐宋变革的重要论题。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记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笔记小说本身的发展和演变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唐宋社会变化的丰富历史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4.
野史作为一种有着民间话语属性的史藉形式,包涵"私史"与"小说"两层意义。野史除了有补正史之阙的价值外,还有"禆名教、资政理、备法制、广见闻、考同异、昭劝戒"的功能。野史与小说同生共源,价值功能也大体相同。野史采用"笔记"作为著述方式以及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语增"现象,都使其具有笔记小说的特质,具体表现为"杂史小说"的出现。杂史小说是笔记小说史学品格的具体体现,它仍不出笔记小说的文体范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书于南朝梁代的笔记小说<殷芸小说>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集志怪与志人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它的出现对小说文体的形成和完善作了极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书于南朝梁代的笔记小说《殷芸小说》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集志怪与志人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它的出现对小说文体的形成和完善作了极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笔记小说与笔记散文有很大差别,散文与小说之最终分野是虚构.唐人笔记尚纪实.宋代笔记散文发达,其中野史散文、都市散文在人物塑造、语言创新、文体创新方面都可以比肩古文.中国古代笔记散文应得到正名.  相似文献   

8.
笔记小说这种文体在描摹性状和言语行为时,不同程度地掺入俚俗用语,更能反映语料所处时代的汉语实际;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观察研究语言的记录。笔记小说中有关语言现象的短论和札记,对汉语词汇、语义和语用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对语言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也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文学文体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存在体,它是按照特定的语言——思维程式营构的。《诗经》中的早期祭祀诗标志着中国文学文体的正式确立。中国文学文体的发生与确立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咒语——神话——《诗经》早期祭祀诗。本文还以思维、语言为导向,考察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阿城的小说《溜索》从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运用到了凝练的语言表达,设计了张弛有度的文章结构,并结合烘托等表现手法,进一步表现出滇西马帮的生活特点.小说运用凝练的词汇,将人物进行生动刻画,它在继承古典笔记的基础之上,开辟了新的小说形式,成功开拓出"新笔记小说"这一小说类型.新笔记小说作者追求尝试运用新的文体形式,创新文体结...  相似文献   

11.
《寿亲养老新书》是编定于元代的老年养生著作。其内容博杂,在形式上具有多种文体之元素。这与该书的编纂宗旨及广博的征引有关。书中辑录前贤言论者近乎语录,记述奇事佚闻者类似魏晋小说。特别是其中征引了大量宋代笔记,资料性和史料性较强,以散体为主,逐条叙述,堪为宋代笔记余波;又与明季清言在内容、风格和形式上有近似之处,可谓明季清言滥觞。因此,该书的文体在一定程度上是宋代笔记与明季清言之间演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第三条道路”是布莱尔领导的英国“新工党”的社会哲学,其主要思想是培育一个全纳的、积极的公民社会,实现权利与责任的平衡;主张政府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建立起社会投资型国家;鼓励创新和国际间合作,不断提高英国的国际竞争力。布莱尔政府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对新世纪英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再一次改革,并规划出英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在甲戌本第一回所提到的五个书名中,《红楼梦》新雅醒目,既照顾了全书的结构,又隐括了全书的内容,较之《石头记》及其他书名要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14.
刘培是目前辞赋研究界和宋代文学研究界比较活跃的青年学者,他的宋代辞赋研究颇具特色,引人注目。其《北宋辞赋研究》是一部立足于对北宋辞赋文献的全面整理和对北宋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部力作。该书以辞赋为着眼点,对辞赋文献以及与辞赋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与北宋文学相关的学术文化思潮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力求在宋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背景下,在辞赋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勾勒宋代辞赋演变的脉络。该书以学术文化的视野来关注文体发展,以文体发展的着眼点来反观学术文化的具体演进轨迹,对文体史的书写方法做了打通文史哲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主人公哈克决定了小说的风格,但密西西比河决定了小说的形式,也只有这么一条宽阔的运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大河才能左右主人公的前进旅程。可能就是这条河才能是所有的历险都有惊无险。如果说马克·吐温是这部小说的上帝的话,那么,密西西比河就是马克·吐温的上帝。因为它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不起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因不同时期的书写材料、图书制作方式以及对图书美化、保护的需要不同,经历了卷轴装、卷轴装到册页装过渡的旋风装与经折装、册页装等几种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册页装又演变为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几种渐趋完善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钱宾四(穆)先生早年著《清儒学案》,因稿沉长江而失传,所幸有《清儒学案序目》将其大要先期刊出,因此,原稿虽失,精义尚存。研读《清儒学案序目》可知,钱先生以为,以学案体记清儒学术,有唐镜海(鉴)、徐菊人(世昌)二家在先,但一嫌陋狭,一嫌泛滥,均无法与《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相提并论。清代学术有两个特点最宜注意。第一,“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清代并非“理学之衰世”。第二,清代理学“无主峰可指,难寻其脉络筋节”。故仍主张用学案体。他的《清儒学案》即围绕64位案主,分四阶段述一代理学之演进。第一阶段晚明诸遗老之精深笃实,远迈宋明;第二阶段顺康雍时理学成为压束社会之利器;第三阶段乾嘉诸儒沉浸经籍,“理学本包孕经学为再生”,与晚明诸遗老异曲同工;第四阶段为晚清70年,道成同光四朝,理学俨若复兴,然而,倏尔之间便成陈迹,其成就尚不及顺康雍时期,问题之症结乃在不能因应世变,转而益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通编版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在认真研读该教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认识,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教材章节的调整;其次,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历史学专业学术前沿的融合;再次,改进教材内容及丰富其形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基本理论范畴,辨体的发生无论从思维方式或概念的发展演变,都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哲学的土壤之中。辨体的思维方式和思辨特点最直观、最直接地体现在“辨”字本身上。辨同异、辨源流正变、高下优劣、是非邪正、尊卑雅俗等,是辨体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列仙传》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中国古代很多典籍类似,《列仙传》这类著作是在一个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前人所见东汉中期以前的《列仙传》较之今本有较大的不同,而今本《列仙传》的基本定型最早不能早于顺帝永和五年(140年),至迟可在西晋太安二年(303 年)。而在以后的传播中,此书在某些条目上还屡有增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