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10,(12):28-29
灾难性新闻固其具有重大性、突发性、灾难性、连续性、震憾性、刺激性等特点,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处理重大灾难性新闻,媒体的“个性特质”是决定其在这场新闻战中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就近年合肥晚报编辑处理部分国内重大灾难事件报道的做法谈谈自己对如何在重大灾难新闻报道中打出个性牌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试论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审美愉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郎爽 《现代传播》2003,(4):31-3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的灾难性事件.媒体的报道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不仅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且也关注起媒体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的角度与方法.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审美愉悦性",是一个令人诧异的话题,却又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与通常意义上的"愉悦"不同,它更为深刻,更能突出人性的光辉.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也是对生命力的追求.本文以近几年来具有代表性的灾难新闻为例,提炼出灾难性新闻的美学要素,希望用这种美学的方法来为灾难性新闻报道提供可借鉴的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加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3.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受“报喜不报忧”观念的影响,几乎是谈“灾”色变,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也讳莫如深。从媒体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集体失语到1998年的洪灾报道,媒体对灾难采用了这样一种态度: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一直以来,媒体的灾难性新闻报道基本上固定由几个部分构成:一笔带过的灾情、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指示、灾区人民的抗灾决心以及抗灾英雄的英雄事迹。显然,这样的灾难报道并不能彰显媒体对灾区人民的终极人文关怀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5.
刘景 《新闻窗》2006,(3):27-28
灾难性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头。说它重,一是因为灾难性新闻多为突发的,人们不可预测的;二是它一旦发生,就特别引人关注,表现形式之一便是人们偏爱看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6.
灾难性事件报道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难以避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7.
孟建忠 《东南传播》2011,(9):140-142
灾难新闻报道是考验媒体的新闻能力和职业精神的试金石。从南平电视台对“郑民生事件”、“南平泥石流事件”等灾难新闻的报道,大体可以看出国内地方电视台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基本情况。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地方电视台灾难新闻报道的多重维度,旨在为地方电视台做好重大灾难性事件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这个世界,有阳光也有乌云,有欢笑也有哭泣,任何一个国家都可能发生灾难性事件。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事实”理所当然地包括了灾难事件。这是我们新闻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作者手记:“灾难新闻报道方法系列研究”系本人近年主攻方向,此系列计划由三篇论文组成,其中第一篇《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和第二篇《灾难性事件与新闻舆论监督平议》已分别在《声屏世界》今年第5期、第8期上刊出,本文为第三篇。这三篇既相互联系,又独立成篇。希望拙作能给新闻一线的记者和编辑提供采写参考并从中有所启发。如果说灾难新闻报道在满足受众知情权、实现舆论监督权的时候是把灾难性事件作为客体来看待的话,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还存在着一个如何对待灾难性事件的主体即灾难的亲历者或…  相似文献   

10.
夏婷 《新闻前哨》2014,(10):79-80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方达 《新闻传播》2009,(12):95-9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能否做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衡量标准。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从而战胜灾难的。  相似文献   

12.
面对灾难新闻,除及时报道、理智、科学地进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状况,彰显生命的尊严、价值、无私、智慧等人性的光辉。 消防新闻宣传题材,多来自灭火抢险救援的第一线,而这其中,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等灾难性事件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对灾难新闻的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理念开始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主流的一个亮点。灾难性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报道。灾害是指由于瞬间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三昧》2008,(5):14-14
朱爱敏、陈力丹在2008年第2期《当代传播》发表《我国新闻中人性冷漠现象的伦理分析》一文,指出:新闻报道中人性冷漠现象(“冷漠新闻”)主要是指对他人不幸冷淡漠然、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的消极心态。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冷漠大多表现在灾难新闻之中,也表现在对公众人物的过度报道之中,主要是指:记者编辑运用违背社会良知和人性的方法对灾难中的受害者及其家人进行采访、获得新闻和图片,并在新闻文本、版面或栏目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报道方式,或将人类的灾难用于商业目的、或为了商业目的恶炒名人隐私、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报道行为。对新闻报道中人性冷漠问题进行伦理分析,就是要考察人性冷漠现象的本质是什么,以及这种传播方式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关系,并从专业角度对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花天文 《新闻知识》2006,(10):46-47
“灾难性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就象“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灾难”在新闻报道中也是一个挥之不去、割舍不得的题材,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既然挥之不去,就要敢于面对一部人类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与战争、灾难如影相随、休戚相关的滚滚长河。新闻传媒要关注民生,就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和真实。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鲁迅说,是勇士就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既然灾难于人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只有敢于直面灾难,人心才能被更深刻地挖掘,勇敢地挑战灾难。但在上个世纪中…  相似文献   

16.
1981年,我国新闻摄影界提出了新闻照片“新、真、活、情、意”的五字标准,对指导我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纵观这些年大大小小报刊上发表的新闻照片和众多新闻影赛的获奖作品,有崇尚“情”、“意”已成风气的倾向,这是于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不利的。为何我们的假新闻照片就总是屡禁而不止呢?笔者以为,除少数为个人功利所趋有意造假外,盲目追求“情”、“意”的“高标准”,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是一个重要原因。有感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新闻摄影中的“情”和“意”进行一番探讨。 新闻摄影无需融“情”  相似文献   

17.
对于重大灾难性新闻题材而言,恐怕没有哪一种报道形式比新闻图片的直观表白更能使读者产生震撼了。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使中国在一刹那间蒙受了历史上最可怕的自然灾难。在这场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把地震现场和抗震救灾工作进程中一个个或惨烈、或感动的真实画面截取出来,呈现给读者,以无可替代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直面现场的冷峻和严肃,以及冷峻背后的人性和理性,及时迅捷地传递信息,有效地吸引眼球,评说事实,引人思索。  相似文献   

18.
陈文敏 《当代传播》2008,(6):113-1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毕佳佳 《今传媒》2015,(4):49-50
政府和新闻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显得格外谨慎,但是随着新闻改革的加深和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失实、着重追求惨烈景象以及不顾灾难受害者的心理及情绪、忽略社会传播效果等问题泛滥,给社会舆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媒体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责任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美化浮夸,报道除了客观反映新闻事实且保障受众知情权以外,还应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本文以“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大事故为例,探讨了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误区及其改正策略.  相似文献   

20.
灾难性事件一般以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灵创伤而在人们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2001年7月17日发生在广西南丹的那起备受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特大矿井死难事故,就属于一起典型的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对那场灾难性事件从一开始的小心介入到最后的大胆曝光,进而一层层撕开这起被精心策划、严重捂盖的特大事故的沉重黑幕,其曲折和艰难的报道历程,足以让我们更冷静、更理智地思考当下灾难性事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一、灾难事件与灾难新闻一般来说,灾难新闻就是对灾难事件作出的迅速报道。再加上灾难事件属于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