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心理学研究,不论是直接受灾,还是目睹灾难或参与救灾的人员,有30%到58%的人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状,会反复回忆灾难中的惨痛经历。相对于灾难所造成的物质毁灭.它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更是难以估算。所以,当灾难渐渐远去,媒体要给予灾难中的人们更多的关注.重新燃起他们生活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正>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而且强烈冲击着人们心理。人们迫切需要了解有关情况,而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撼性又极具新闻价值。因此,灾难新闻报道始终是媒体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王灿 《新闻爱好者》2011,(12):114-114
灾难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它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自然性灾难事件,是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如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火山爆发等。  相似文献   

4.
灾难事件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它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自然性灾难事件,是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如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火山爆发等,这些都是属于异常的自然现  相似文献   

5.
灾难是隐藏在人们心中最大的恐惧,因为它不可预知、不可阻挡,它会吞噬生命。但灾难过后,总会让我们顿悟人生。只有在经历过灾难的浩劫后,我们才会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所以灾难中的情景,常常让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变得深刻、变得单纯,由此也具有了震撼的力量,如能利用好这一震撼的力量,则可以四两拨千斤的让人们认同于你的诉求。CapeTimes日报所做的这一系列被称为前一天的广告,就是剑走偏锋地运用了灾难背后所蕴含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灾难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灾难发生时人们需要大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来监测环境,消除恐慌。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刚刚起步,还存在反应迟钝、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放眼未来,中国传媒对灾难新闻的报道将越来越成熟,有望建立成熟的灾难新闻应急报道机制。此外,对灾难的深思与反省也有利于树立起正确的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方达 《新闻传播》2009,(12):95-9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能否做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衡量标准。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从而战胜灾难的。  相似文献   

8.
灾难事件是突然发生的.由于无法预料或难以预料。造成人畜重大伤亡和物质财产巨大损失的突发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难.灾难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丁柏铨 《新闻前哨》2010,(11):11-15
当今时代,各类灾难频发,给人类制造了种种困厄。在人们想方设法应对灾难的过程中,对新闻传媒所作的灾难报道,要求不断有所提高。新闻从业者加大了灾难报道的力度:与此相对应,新闻业界和学界人士对灾难报道的反思和研究也逐步得到加强。不过,依笔者之见,对于人为灾难的研究,仍然是反思和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因此,有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灾难新闻,是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等各种灾难事件的报道。从大众传播的规律而言,灾难事件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冲击力和破坏力,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生活上带来巨大的震撼,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灾难新闻报道,历来是报道要求高、受众关注度高、操作难度大的新闻报道领域。近年来,国内外灾害事件频发,灾难新闻报道构成了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大众媒体如何做好灾难报道,达到稳定社会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灾难新闻的阻碍因素及开放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难事件不可避免地成为新闻事件。 人们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现实。1999年2月,美国评选出20世纪百条大新闻,其中属于战争、地震、暗杀、骚乱、空难、瘟疫、核泄漏等灾难新闻就达29条,近三分之一。如何对待灾难新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对民众所担负的责任有时决定了其表现形式。 一、灾难新闻成为“禁区”不利于中国传媒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灾难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灾难发生时,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是人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因而媒体在灾难性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化的日渐普及,人们对电脑系统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电子化早已成为企业必要的经营条件。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电脑系统也可能因为天灾或人为因素等意外事故,导致系统毁损或是长期无法运作,造成整个企业在运营上的重大损失甚至是企业的危机,因此建立计算机灾难恢复系统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系统灾难恢复系统简介 1.什么是灾难 灾难是关键业务的信息服务中断了一段不可忍受的时间。这个定义基本上反映了灾难的性质。灾难的性质是相对的,因为在A  相似文献   

14.
灾难记忆在给人类带来消极体验的同时,也在重塑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灾难记忆的保护、传承有利于帮助人们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进而能够对抗灾难、战胜灾难。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作为文化机构的典型代表,在灾难记忆的构建和再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信息空间理论的三个维度出发,结合相关案例依次分析LAM在灾难记忆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的具体参与路径,调研我国灾难记忆构建和再生产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相关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名刊要览     
日本的灾难 日本3月11日遭遇的里氏9级地震威力巨大,甚至将日本向东推出了一个车位的距离。但这只是灾难的开始。幸存者们仍将面对黑暗寒冷和饥饿,福岛核电站的核辐射微尘的威胁更令人恐慌。此外,自然灾难也引发了经济灾难。人们现在担心,如果日本被排除在外,那么全球经济复苏又该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王兵 《新闻前哨》2003,(10):36-37
战争、瘟疫、事故等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灾难——激活了“人文关怀”这个能隐隐触发人们激情和感慨的概念。新闻报道,特别是灾难报道应有人文关怀,也似乎是一条不证自明的公理,新闻业界、理论界和公众对此形成了共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17.
灾难之所以引起关注,就在于灾难中人的命运牵动人们神经.灾难报道除了追求更准、更快、更全的信息,还应追求“更人性”的故事.然而,在当前舆论生态分化和信息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报道灾难中的人成为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新挑战.本文作者以“东方之星”翻沉事故人物报道为例,试图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18.
刘慧静 《今传媒》2010,(8):151-153
当灾难发生,它所反映的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大题材,比如战争、疾病、自然灾害,这些会迅速激起绝大多数人的关注和反应;灾难大都具有大面积影响力,重要性可想而知;比较极端的现象又多为反常态稀有现象,能激发人类强烈好奇心;灾难新闻又契合人们关注周边生存环境的信息欲望。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明 《新闻传播》2009,(12):93-93
有些灾难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被人们长期病诟.这是新闻工作者及媒体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灾难的突发性,使得灾难新闻的报道难度很大,出错的几率也较高,且由于万众瞩目,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较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将错误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灾难性事件一般以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灵创伤而在人们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2001年7月17日发生在广西南丹的那起备受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特大矿井死难事故,就属于一起典型的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对那场灾难性事件从一开始的小心介入到最后的大胆曝光,进而一层层撕开这起被精心策划、严重捂盖的特大事故的沉重黑幕,其曲折和艰难的报道历程,足以让我们更冷静、更理智地思考当下灾难性事件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一、灾难事件与灾难新闻一般来说,灾难新闻就是对灾难事件作出的迅速报道。再加上灾难事件属于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