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中国传统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记载着民族的兴衰与文明的发展,对人们抒发感情、传递情意起重要作用.在我国,民歌广为流传,涉及的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是描写或记载女性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现的.本文从民歌中女性形象的案例分类、音乐元素对女性形象的构建塑造、女性形象的形成诱因与传统女性形象的当代价值等角度进行了论述,以期揭示民歌中不同女性形象的社会思想意识,为当代社会尊重女性的社会价值,认可女性的潜力与实力,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既有纯清稚嫩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沉沦到社会底层的少妇、妓女,无论是哪一类女性形象,她们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辉。通过分析沈从文笔下不同女性形象的特点、风貌、心理,展现湘西女性特有的"美"。  相似文献   

3.
唐冬萍 《文教资料》2014,(16):18-20
在当代文坛中,沈从文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独树一帜。沈从文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既有清纯稚嫩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甚至沉沦到生活底层的少妇、妓女。这些女性形象用特有的生活经历诠释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本文从沈从文小说中女性的分类、特点及作者所采取的塑造方法等方面入手,论述沈从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女性学可以说在九十年代成为显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女性作家在多重化矛盾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全方位地超越了以往传统女性形象,体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寻求女性精神解放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5.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触及到中国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各类女性的悲剧都有所揭示。本文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认为童年生活对萧红的影响,婚姻生活对萧红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萧红的影响是形成其女性形象的主要原因;萧红对女性形象悲剧根源的揭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6.
结合盖斯凯尔夫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包括独身女性形象、劳动女性形象和堕落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告诉人们女性也有能力去服务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铁凝在其长篇小说《玫瑰门》中塑造了几位生存于现实沼泽地与精神泥淖潭内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司猗纹、姑爸、竹西等女性形象的理性分析,反映众女性是一群生活在现实苦难和精神苦难中的女人。她们或饱受长期的性压押而畸变。或灵魂失落而苦闷,或遭现实重压而躁动。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类生活在"广告的时代",随着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和女性意识的日渐崛起,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相似文献   

9.
在汉魏六朝乐府诗中,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典型的女性形象真实地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探讨了这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析与分类,揭示了张爱玲对女性神话的解构,以及女性在心狱中的非人性、非女性的奴性生活。  相似文献   

11.
吕惠如、吕美荪、吕碧城和吕贤满是清末民初的四大才女,在教育界和文学界享有盛名。吕氏四姊妹命运坎坷,她们交往中的微妙关系曾是时人议论的话题。她们相互影响,曾在女学界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她们耕耘于文苑,亦常有唱和,在文学上创造了辉煌。通过对吕氏四姊妹交往的考析.解析她们在思想上的互动,从而剖析其生活和思想轨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甘肃东部的陇东庆阳涌现出了一批女作家,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她们以女性的生活为表现对象,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创作有着浓厚的庆阳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作品来分析这个作家群的创作共性及现状.  相似文献   

13.
南朝随着寒人掌权的兴起,士族逐渐被排挤出政权的核心,仅自保家门而已。他们或寄情于山水,或沉溺于女色,总之从广阔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人生退缩,其气质愈来愈纤弱。这种心态对整个南朝时期的辞赋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烙上了明显不同于前代的的风格特征——“义取其纤”,本文从题材的选择到情感的抒发来分析这种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4.
"德斯盖鲁"系列小说是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莫里亚克的代表作品之一。四部小说围绕觉醒了却又找不到人生方向的女主人公苔蕾丝·德斯盖鲁展开,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犹疑以及莫里亚克对宗教信仰与救赎的深思。该系列创作的别致之处在于除了对苔蕾丝的深入刻画外,还极其精准与细致地展示了苔蕾丝身边的各色人物以及他们与苔蕾丝之间各种不同的关系。这些人物的刻画既是情节描写的需要,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莫里亚克通过不同人物与苔蕾丝之间的关系,为其建立了一个难以挣脱的人生之网来象征苔蕾丝在封闭、压抑的阿尔热鲁斯庄园、圣克莱尔庄园与外部自由世界之间的游离、挣扎与无法逃脱。在这个复杂的网中,不同的人物象征着不同的力量,代表着苔蕾丝命运的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15.
清初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深沉的亡国之痛,使作家的目光开始转向了一向被压抑、被漠视的女性身上,以突显男性群体的懦弱无能。清初文人在其戏曲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的是才女,有的是贞女,有的是女杰等。这些女性形象的形成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思潮的影响,更有创作主体特殊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婚姻是男女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以繁衍后代为目的的一种社会现象。婚姻信任是婚姻主体双方对彼此坦诚、合作行为的合理期待。婚姻信任的危机指涉的是婚姻主体之间关系状态在某种程度上的破裂,这种破裂是一种持续的事态,对婚姻生活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其危机表现为由对婚姻本身的不安全感、猜疑或婚姻主体自我认同和共同认同的断裂。婚姻中的信任所涉及的婚姻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内生于生活实践的,它归根结底是婚姻主体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生成的一种关系存在,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关系,婚姻主体在实践的过程中赋予彼此本质,并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来调节两者之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母亲"作为一种文学形象在父权社会中一直处于被神话的状态。传统的书写方法是把母亲塑造成贤妻良母,这是男性出于自身需要而刻意制造的神话,这一书写方式成为一种常规,影响深远。而当代女作家们却发现了这种书写方式的男权意味,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书写方式,对母亲进行了颠覆性书写:写出母亲的恶和母亲的欲望,并对母女关系重新审视,对女性历史进行构建,使母亲形象变得更加丰富而真实。这种文学活动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的,其发生与创作主体的人生经历、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西方审丑意识的影响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祥林嫂的一生,一方面想追求平静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怀疑自己是个罪人,是个坏女人,是个堕落的女人。这种心灵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她产生孤独寂寞、无人倾诉、无法解脱的内心痛苦。鲁镇的麻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与压制,扼杀了她在这个世界活着的希望。天国成了祥林嫂短暂人生最后的心灵“慰藉”。  相似文献   

19.
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征服战争给罗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同时也改变了罗马的社会风尚。在上层阶级的家庭里,由于妇女逐渐掌握了家庭的财权,她们开始分享丈夫的权利和荣誉,成为共和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政治地位的提升表现为反对限制妇女立法的运动,参与政治生活等。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了解罗马社会全面而丰富的历史内容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深切的女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既现代又传统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体现了亦舒对香港女性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