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心雕龙·知音》篇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批评方法的早期探索与尝试。刘勰认为文学批评中的误区大都是由于主观偏见造成的,所以力求提出一套客观全面的评定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然而,对文学鉴赏批评的非理性、非对象化特点的认识,又使其批评方法走向直观感悟与理性分析的融合。《知音》篇揭示了刘勰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探索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风骨论在《文龙雕龙》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研究它,有两种途径一是对风骨范畴确切涵义的探讨,二是对风骨论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相比之下,后者显得薄弱.本文不纠缠于风骨范畴本义的探讨,而试图从《文心雕龙》的另一篇《程器》入手,考察刘勰风骨论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本文认为,《程器》与《风骨》,一论世,一论文,一为社会批评,一为文学批评,二者实有内在逻辑联系.刘勰社会批评的思想左右着他文学批评的态度,而其文学批评中又明显含有社会批评的投影.换言之,《程器》是社会批评中的风骨论,而《风骨》则是文学批评中的程器说.由《程器》观《风骨》,实际涉及两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从社会批评到文学批评,从贵器用到重风骨.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中的"味"这一理念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衔接点。在《知音》篇中,刘勰不仅将"情"引入"味"中,以"情味"论文学,而且提出了"六观"论这一客观的批评方法。在他的知音批评模式中,既包括重视"情"与"味"的整体体验与品评的主观鉴赏理念,也包括"六观"论这样具有客观性文本分析的批评内涵,这种批评鉴赏的方法贯彻《文心雕龙》全书。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为知音的呼吁,文学批评的知音是文人间相互品评优劣,这表明文学批评的自觉意识已初步形成,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的出现即是;二为批评家的自觉,这是在追求文学创作客观规律中探索文论的可操作性标准,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的问世即是;三为批评方法的自觉,这是对批评规范的追求,这一时期一改汉代的按照儒家伦理教化观念进行价值判断的方法,而以才性论与教化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品鉴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首次把"知音"引进到文章阅读理论中来,以最高层次的"知音阅读"为范式,建立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文章接受理论。刘勰阐述了知音难的七种原因,对知音读者的素质和知音阅读效果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六个方面的要求,还强调了感性鉴赏与理性批评相融合的"玩绎"阅读方式的重要性。这样,《知音》篇就形成了一套既包含了鉴赏与批评,又超越了一般性鉴赏与批评的知音阅读理论思想体系,从而赋予知音阅读理论以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经典批评模式、文体批评模式、才性批评模式和知音批评模式,各有所侧重,相互之间又构成一种主要以作者情志批评与作品文本批评相结合的整体"范式"。从文学批评的立场看问题,在《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前五篇中,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概括地说,就是建立起一种经典批评模式,主要包括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合理性依据、正当性立场、价值判断原则、文学发展的合法性和基本批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性、正当性、价值性、合法性和准则性这"五性"原则与方法,这种批评原则与方法是贯彻《文心雕龙》全书的。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风骨论 ,有两种研究途径 :一是对风骨范畴的确切含义的探讨 ,二是对风骨理论形成的文化背景考察。在《文心雕龙》一书中 ,《程器》与《风骨》论世论文 ,一为社会批评一为文学批评 ,完整表达出作者贵器用、尚风骨的文学审美态度。刘勰的社会批评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的文学批评理论 ,可以说《程器》是社会批评中的风骨论 ,《风骨》则是文学批评中的程器说。由《程器》观《风骨》 ,涉及三个问题 :(1)文学批评是作者社会批评的行为方式 ,(2 )贵器用具体到文学准则即重风骨 ,(3)刘勰的文学观念体现了“尚北宗南”、重铸时代新风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一篇研究读者批评的专论,提出了文学批评的"知音"读者批评观。"知音其难",强调读者与作者的心音相知相通;"深识鉴奥",强调读者要对作品的深层审美意蕴有所把握才能成为"知音";读者要成为真正的知音,需要"博观",学会"六观",不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才能成为读懂作者心声的知音,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是我国古代论述文学批评的伟大理论篇章.其中针对当时批评界的混乱局势,在精英文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客观、公正的理想化的批评标准,并从宏观--提高批评主体的艺术与品德修养和微观--从"六现","披文"以"入情"、"照理"以至"见异"等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批评标准的方法.虽然在今天看来他的不少观点具有局限性,但其周密、正确、合理的一面是更为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悖论:既说"知音其难",又说"文情可鉴".刘勰以"披文入情"的基本思路来解决这个悖论.根据刘勰的思路,作者分析了形成这个悖论的原因.中国古典的文学鉴赏,历来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要求,即"知音"式的阐释和"诗无达诂"式的阐释,刘勰的<知音>篇标举的是第一种阐释要求.只要掌握"术"和"律","知音"仍然是可能的.文情可鉴是建立在鉴赏者的起码的修养、全面的观察、合理的方法、鉴赏关键和鉴赏高潮的认识、掌握等基础上的.文章对此展开了独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接受理论与文学鉴赏"知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活动中,潜存着丰厚的文学接受意识和丰富多彩的文学接受批评实践,以刘勰的知音论为代表,从郢书燕说到误读造妙、从入出有道到得意会心、从想象自得到知音见异,通过历时态读者的阅读与接受来把握和生成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中国古代的文学接受活动内在地契合了接受理论的实质与内核,具有东方式的独到理论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列《知音》一篇,论述了文学鉴赏的规律,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指出了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在文学审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我国第一部自成体系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注意到作品的多义性、读者的作用,而且《知音》篇实际上已从接受实际和理论层面上论述了自己的接受美学思想,较早期西方接受美学更具思辨眼光。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从文艺批评、鉴赏角度创立了一套以"知音"说为中心内容的文艺鉴赏论,以此来说明接受主体对创作中艺术境界的深刻领会在文艺批评中的重要性;而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从"空白"、"虚实"、"召唤结构"等多角维度参与文本的对话、对意境的体验与再创造。本文试以中西接受美学理论的交融处为基点参与意境审美艺术活动,以探析李煜词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4.
刘勰关于文学批评的思想言论主要见于《文心雕龙·知音》篇,其学术价值不容低估。该文拟就刘勰论批评家的素养、论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探究其思想精义。  相似文献   

15.
刘海英 《文教资料》2008,(23):50-52
对<圣经>这部宗教和文学的经典著作的批评方法,有古老解释、现代研究、原文批评、形成批评、编写批评、历史批评等多种.本文选取<圣经>中的<约翰福音>,试图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解读,从作家创作论、读者接受论、文学功能论、文学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学的两面性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将这部最具哲理性的福音书诠释为一部文学理论全书.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皆与文学批评相关,其中《知音》篇无论在探及批评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是在文学批评规律、审美鉴赏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探究。刘勰从主客体的角度阐述其文学鉴赏理论,对“知音难觅”、“音实难知”这一文学现象进行探析。以《知音》篇中所反映的思想来探析刘勰文心体系中知音的审美鉴赏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学批评发生较早,从魏文帝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至钟嵘《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等,都具有极为可观的艺术成就,但却都不曾建立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刘勰的《文心雕龙》虽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规模,可是在文学批评的理论方面仍有许多不够细密精确之处.直至晚清,王国维将西方思辨的理论概念融入中国传统批评之中,为中国文学批评建立起以哲学和美学双重理论基础的文学批评体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运用西方哲学和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学作品的批评著作,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和思辨性.  相似文献   

18.
"知音"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有代表性的概念范畴,一般被应用于文学评论、鉴赏过程中。中国文学批评鉴赏的发展过程可从作者、媒介、受众的角度划分为"作者中心""文章中心""读者中心"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在时间上相互穿插,作者和文章具有绝对权威,读者担负着解释和呈现原意的任务。后一阶段则随着个体性的觉醒和西学东渐兴起,凸显了读者的身份。通过将这几个阶段与西方一些批评流派的主张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文学批评理论中某些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汉朝人对<楚辞>的解释一方面受到<诗经>解释学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因其在解释中密切联系作者传记性材料而形成新的阐释方式和特点,同样表现出了自由释义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后来又借助于<楚辞>的传播广被文学批评的其他领域.所谓传记性释义,是指利用作者的传记资料,或者利用有关作者传记的研究成果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解释的方法,它以作者的个性和生平为作品释义的钥匙.在文学批评和研究中,这种方法长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有必要通过考察汉朝人对<楚辞>的解释,集中探讨释义者的随意性倾向,指出传记性释义与所谓解释的客观性,并不是一回事.鉴于中国文学批评受<楚辞>这种释义方法影响很深,相信上述考察有助于揭示和认识中国文学批评自由释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那么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们都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态度、“文气”说、文学价值与地位等方面,对《典论·论文》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