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默凡 《中文自修》2005,(11):17-17
礼貌 “讲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重要原则。‘礼貌’维护了交际者的自尊,保持了交际关系的融洽,”朱老师娓娓道采,“在言语行为中,礼貌分为两种,一种是礼貌的行为目的,一种是礼貌行为的方式。像祝贺、道谢、恭喜等言语行为,是对说话人有利的,行为目的和行为方式都是礼貌的。像请求、警告、命令等言语行为,为的是让听话人服从自己的意志,行为目的是不礼貌的,但是行为方式可以讲礼貌。采取礼貌的行为方式可以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不礼貌的行为目的。批评也是如此,如果不涉及大是大非问题,礼貌的批评才是最高级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礼貌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有很多关于礼貌言语的研究,而且起步较早。相比之下,对于不礼貌现象的研究则起步较晚,而且缺乏系统研究。鉴于对不礼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旨在通过不礼貌相关文献的搜集归类总结,以期为今后的不礼貌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对于(不)礼貌言语的研究大多是静态的,即对孤立的(不)礼貌言语进行单独分析,而人们将不礼貌言语转换为礼貌言语的过程是动态的,其中涉及说话者在言语互动过程中的感知与构建。作者从海伦斯宾赛欧地(Helen 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模式这一动态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了说话者如何基于言语互动中的交际需求、面子的敏感性和行为期待的动态评价构建礼貌言语的过程,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不礼貌言语的形式进行转换,得到了不礼貌言语的转换机制。不礼貌言语的转换机制对于深入了解不礼貌言语的转换过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讽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的角度探讨反讽问题。反讽是说话人出于礼貌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而产生的,通过表面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反讽原则使说话人能够给自己不礼貌的言语披上一层礼貌的面纱,从而既从根本上遵循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又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反讽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一种“戴了面纱的”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5.
语用学中对于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的研究不乏少数,但对"不礼貌"却寥寥无几。本文以中外选秀节目中评委的不礼貌言语行为作为语料,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进行动态性分析,解读其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选秀节目中是如何通过顺应语言结构和语境各因素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言语打断行为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经研究发现,言语打断行为并不总是不礼貌的。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理论框架下,根据言语打断的原因和打断的方式,言语打断行为分为可积极性言语打断和消极性言语打断。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实际语料为基础,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对“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进行考察。一个言语行为通常可以分析为“意图性言语行为+支持性言语行为”,任何言语行为都是有“意图”的,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说”类言语行为标记语为构建意图性行为的合法性,保证意图的实现提供支持策略。文章认为该类言语行为标记语具有人际支持功能、语篇支持功能和概念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8.
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的语用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既是一种人际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教育教学行为,所应遵循最基本原则的就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是一种相互补益和负相关关系,教师应根据当下情景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实施课堂评价言语行为,以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非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历史,了解非礼貌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探讨非礼貌的本质、非礼貌言语的使用策略及其发展历程,试图揭示非礼貌言语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及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不礼貌言语的语用学角度反观本科英语教学的激励作用。首先探讨不礼貌言语的定义与使用;然后给出相关英语言语教学中不礼貌用语的实例,进而论证不礼貌言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指示性言语行为(命令、指示、要求、建议、说服、批评、劝告、警告等)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用于沟通和管理的言语行为,不过从本质上而言,这些言语行为却是"不礼貌的"或"失礼的".为了使管理言语行为礼貌得体,必须间接地施行指令类言语行为,借助"间接"来促进交流沟通,维护和协调管理双方的人际关系,实现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礼貌现象一直是语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特定的表达法,没有固有的礼貌和不礼貌之分,言语行为的礼貌与否,会受到一定语境条件的制约。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对"礼貌"与"不礼貌"进行细致的界定,并力图从语境角度对言语行为进行礼貌得体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倪健新  李妍 《文教资料》2009,(36):41-42
和谐的人际交流与会话离不开礼貌原则。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言语行为转喻角度,探讨会话交流中礼貌原则是如何实现的,作者认为,正是借助于转喻,才使得会话中说话者与听话者在遵循礼貌原则的情况下。达成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4.
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交际双方均能用其委婉而含蓄地表示礼貌。本文试图就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策略的关系及其在礼貌策略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文章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系统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与价值,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客观评价了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7,(21):56-57
尽管礼貌待人是一种社会礼仪规范,然而非礼貌言语行为作为言语交际策略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乃至戏剧话语中也很常见,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以Bousfield的非礼貌理论为研究框架,以近年来最火的一部宫廷剧《甄嬛传》为研究对象,以剧中人物台词为语料,来分析戏剧话语中非礼貌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徐婧 《文教资料》2011,(14):45-47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到了语用学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礼貌补救策略为框架,主要探讨交际者在实施直接拒绝言语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时是如何体现出礼貌原则的,旨在验证在实施言语行为特别是拒绝言语行为时,采用礼貌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拟选热播电视剧集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的表格描述,从性别、社会距离和社会地位三个角度,分析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及所体现出来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19.
自从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以来,间接言语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几乎没有人研究为什么会产生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从五个方面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机制:语境化、意向性、规约化、隐喻化及礼貌化。  相似文献   

20.
非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策略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常见。Culpeper和Bousfield以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回应框架以及相应的非礼貌策略。以《甄嬛传》中的女性人物对话为语料,使用非礼貌策略详细解析剧中人物通过怎样的话语策略触发、传递非礼貌言语行为,阐释非礼貌言语行为在戏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