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葫芦岛成为日侨大遣返的输送港口 60年前,在中国东北一个不大的港口城市葫芦岛,仁厚的中国人开始将105万敌国的国民,其中包括一些曾经直接伤害过中国同胞的日侨俘送回他们的故乡日本。发生在1946年的这次遣返日侨行动,至今还令许多日本人感动,不断有人越洋过海,前来寻访他们的“再生地”葫芦岛。  相似文献   

2.
1946年3月,天津市在遣送日俘日侨回国的过程中发现了13名麻疯病患者(其中1名是在日军中服役的韩国籍士兵),此事引起了国民党天津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麻疯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不易治愈,为防止疫情扩散,市政府一边组织有关部门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一边与有关当局联络,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及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将对那些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展开审判。为了逃脱正义之神的惩罚,昔日不可一世、罪恶累累的战争狂人东条英机、阿南惟几、杉山元、谷寿夫等,进行了末日来临前各不相同的垂死挣扎。梅桑榆编的《3000000日俘日侨遣返实录》一书对此作了翔实生动的记述。  相似文献   

4.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1947年,在华日本侨民和战俘陆续被遣送回国。在这一过程中,从遣返问题的提出,到制订遣返计划,遣返的实施以至完成,美国因素一直贯穿始终。本文试对美国在战后中国遣返日侨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一、美国对在华日本侨俘遣返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1946年9月18、19日,时任国民党东北行辕日侨俘管理处处长李修业将军先后在《东北导报》(日文)上发表“九一八与日侨遣送”的谈话,以纪念九一八事变十五周年,至今读起来仍有振聋发聩之感.现将原文摘要翻译,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阐述,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及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将对那些双手沾满中国和亚洲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展开审判.为了逃脱正义之神的惩罚,昔日不可一世、罪恶累累的战争狂人东条英机、阿南惟几、杉山元、谷寿夫等,进行了末日来临前各不相同的垂死挣扎.梅桑榆编著的<3000000日俘日侨遣返实录>一书对此作了翔实生动的记述.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划定了16个受降区,其中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上将被任命为该战区受降主官,主持对苏皖地区日军受降工作.根据苏皖地区日军驻防部队变化,及蚌埠战略地位重要性,受降地点由徐州改为蚌埠,日军投降主官也发生了变更.随后,全战区分为安庆区、固滁区和徐海区3个接收区展开受降接收工作,日俘、日侨进入集中营地后分批遣返回国,第十战区受降工作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8.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政府按照"以德报怨"的宗旨,成立南京日侨集中营管理所对滞留南京的日侨进行集中管理,发行自编报纸《集报》(后期易名为《更生日报》),对稳定日侨情绪,顺利完成日侨的管理和遣返工作发挥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益 《兰台内外》2008,(5):58-59
“珍珠港事件”后,为防止众多日侨在美国本土活动,美国政府将6万多日侨强行集中,与外界隔绝。与之相对应,日本也从1941年底开始,在中国全境搜捕所有在华的反法西斯盟国侨民,加上盟军战俘和中国抗日军民,一并强行收管。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建立的集中营遍布各地,经过初步调查,已有20多个集中营的旧有轮廓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对于留置在中国境内各地的日、韩、德等外侨的遣返工作,是战后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国的内部秩序、对外关系与国际声望。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外侨,尤其足日侨遣返工作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现有学者的相关研究,填补了战后中国遣返外侨问题的研究空白,但其中提及的关于日侨遣返的几个问题,笔者有所存疑,不确之处,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1.
动态信息     
▲2006年6月25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在葫芦岛举行了"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60周年回顾暨中日关系展望论坛"活动。国务委员唐家璇、辽宁省省长张文岳、前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葫芦岛市委书记陈晓琨、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市长孙兆林等出席了论坛活动并作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月,方志敏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失利,于1月29日在怀玉陇首村不幸被俘,至同年8月6日被敌人杀害.  相似文献   

13.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中堪称真正画“句号”的行动,虽然这件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后人道主义善举,因为种种原因,尘封了整整59年。但这段历史始终是现代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日本大移民说起日侨大遣返,首先要谈到日本大移民。据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坤介绍,早在19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此后,日本和沙俄又为争夺东北大打出手,并于1905年签订《朴次茅斯条约》,最终划定双方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李红兄 《大观周刊》2011,(33):266-266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车国主义道路,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进行镇压屡遭失败,请求清政府派兵。日本政府决定利用这一事件侵略朝鲜进攻中国。6月,日本以保护日侨和使馆为名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战争一触即发。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相似文献   

15.
天津塘沽区文件档案管理中心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中国档案》2006,(8):41-41
2004年天津塘沽区委、区政府新建了行政许可办公大楼,区委、区政府及其所属30多个委、办局集中在新的办公大楼办公,塘沽文件档案管理中心就是在这一环境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创办人是英敛之。到1916年9月,英敛之把《大公报》售与王郅隆、王接办至1925年11月27日停刊。9个月后、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公司”、决定接办曾红极一时.如今却因经营困难而巳停刊的天津《大公报》。“新记”是标志与前《大公报》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一、神圣的目标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驻守天津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总攻,经过29小时的激烈战斗,解放天津。2月3日,傅作义率部在北平(今北京)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下,蒋家王朝岌岌可危,人民新政权的建立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8.
马红 《档案天地》2011,(8):28-32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点,攻打天津的战役随着前线总指挥刘亚楼一声令下.枪炮声在天津响了整整一天。29小时后.天津战役胜利结束.守敌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战役是刘亚楼从苏联回国后独立指挥的精彩一仗、巅峰之作,给他在陆地纵横驰骋的军事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19.
周廷光 《湖北档案》2002,(12):34-35
1935年1月,方志敏率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失利,于1月29日在怀玉山陇首村不幸被俘.2月2日在国民党江西省省党部书记长俞百庆的陪同下,从上饶押往南昌,囚于蒋介石的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至同年8月6日被敌人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20.
1930年4月16日晨,红四军手枪队缴获了一架军用飞机.这架德式教练机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军用飞机,驾驶员叫龙文光,从南京驾机回四川,因速航后油料耗尽,被迫降落在我根据地大别山区宣化店附近的一块放牛的草坪上,驾驶员龙文光当即被我军民所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