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顼 《湖南教育》2007,(2):35-35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地理观察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对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对各种地图、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蒋崇军 《广西教育》2007,(7B):76-76
一、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并且进行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山水、风云、厂矿、田园等地理事物或现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外出活动(野外考察、社会实践、郊游野炊等)的机会,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学生熟悉而又“莫明其妙”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透过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表面去探索它们的本质,从而得出比较有深度的地理原理或规律。这样,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也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能力。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观察各类地理图表。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地区自然、经济地理的特征,在分辨事物异同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不同地区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总之,教师要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地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地理图表、事物的观察能力;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记忆能力;对地理事物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自学能力;对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及空间分布的想象能力;应用地理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等几方面谈地理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一、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1.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能力。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观察各类地理图表。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地区自然、经济地理的特征,在分辨事物异同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不同地区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总之,教师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观察分析,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2.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围绕图像,设计情境…  相似文献   

6.
中学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如何培养的一些具体措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和周围的世界,最终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煜莹 《辅导员》2012,(27):40-41
观察是直接具体地反映客观外界事物与现象的手段,地理观察也是如此,它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能力。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多少、感性材料的数量和质量、观察者的思维素养等。因此,笔者认为,观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1.要使学生掌握观察对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要充分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方法和直观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观察实践和熟练的掌握观察程序、方法和规律来实现。在直观教学中 (包括地理事物直观、地理模型直观、地理语言直观等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注意以下要求:   第一,要求学生亲自体验观察的全过程,不能只让学生了解观察结果。否则永远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   第二,教师要把分析、综合的观察程序教给学生。例如在政区图上观察一个国家的位置,首先要对这个国家的轮廓和范围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从经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位置进行观察,最后得出这个国家地理位…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理学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这一特点,基础地理应将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观察和思维能力作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这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下谈几点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地理空间探究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基础,空间探究能力是学生各种素质中一种十分重要同时培养难度又相对较大的基本素质。地理空间探究能力主要包括:辨析方向的能力、确定地理方位的能力、立体思维能力等。许多地理事物因其大大超出了人的视觉感知范围,令人难以想象和把握,培养学生的空间探究能力成为地理教学的瓶颈。依据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和学生空间思维形成的基本规律,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培养地理空间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理思维的培养是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关键.也是进行地理素质教育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地理思维就是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在地理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2.
宋庆勇 《成才之路》2009,(18):63-63
地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几方面的培养。 一、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的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3.
一、学生应该阅读什么1.阅读地理教材和地理图册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而且读图、析图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地理能力中  相似文献   

14.
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而且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其能力的培养。一、运用图表能力的培养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广阔性、遥远性以及某些现象的不可见性,教师难以使学生把自己所讲解的现象尽收眼底,但如果通过地图,这些就可一览无余了。难怪有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望远镜和放大镜”。地图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分…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运用示意图和分布图、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观察自然现象、辨识地理事物、查阅和分析有关资料、进行仪器和模型演示等六个方面来理解地理问题,都是提高学生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目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和思想能力不断得到开发和提高,并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受到熏陶。而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复杂而生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很难搬进课堂观察和演示,造成地理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开展地理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观察能力,发展兴趣爱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求新意识、求新思维和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8.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能直观、综合地表达地理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能力培养共包括4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以上4方面能力决定着高考命题的方向,引导着高中地理复习的原则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要能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书面文字完  相似文献   

20.
地理图表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抓好地图教学.就是抓住学好地理的“牛鼻子”。要从地图中找到地理教学的着力点.培养学生的地图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