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调虚无、哀伤、悲悯,又极尽含蓄蕴藉之美,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深深的禅意,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淡泊宁静的禅境。本文拟以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为例,从生即是苦、虚无之美、物哀之美、幽玄之美几个方面来分析贯穿川端康成作品的佛禅精髓。  相似文献   

2.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论《格林童话》中的幻想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幻想是童话的必要元素,《格林童话》中的幻想世界分别从人物之美、场景之美和结局之美几方面展现了幻想之美,以真实的时代气息和民间底蕴反映了幻想之真,在构思和语言上凸现了幻想之趣,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成为人类不灭的精神印记。  相似文献   

4.
吕林海 《江苏教育》2023,(15):84-87
对“教师之美”的形塑,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教师之美”以及“如何涵育这样的教师之美”。对于第一个追问,我们需要从“客观视角”转向“主观视角”,即把“教师之美”理解为每位教师的一种自我完善,一种内生的对于崇高性的追求。此时的“美”,本质上就是一种教师“道德自我”的不断建构。对于第二个追问,我们需要走进教师的实践之中,走入教师面临他者存在、接受他者挑战、从他者处体会否定性的教育实践深处。此时的实践,是一种艰难且痛苦的实践,但此时的痛苦孕育着鲜活的生命性,教师之美也由此获得真正的生长可能。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风度通常通过他的表情、仪表、姿态和语言表现出来,风度是一种性格气质的外在表现,是我们全部修养的外部显现。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言行举止和音容笑貌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在的特质。正由于此,我们要做到外部姿态与内心世界的统一,培养自身的良好气质,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才能塑造我们的风度之美。本文对于在塑人的过程中,风度之美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个人的风度之美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开山人物,他的独特经历和个性造成了他在诗歌审美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即追求一种“不美之美”,他将关注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不大引人注意的对象,如苦寒、贫病、怪奇、恐怖等方面,从而表现出一种以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力作,作者在力与美的展示中,立体雕刻了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这一文学史上典型的"硬汉"形象。整部小说像一曲宏大的交响乐,处处回荡着沧桑而坚韧的精神之美、自然界的宏大之美、温和柔软的人性之美的旋律,巨大的混响中,生命之美、精神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被提升到令人仰视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孟祥杰 《班主任》2008,(8):68-68
电视连续剧《亮剑》是一部收视率非常高的电视剧。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男主角李云龙和他手下的官兵所表现出来的鲜明个性,以及“宁可倒在对手剑下也不屈服”的铮铮铁骨。在剧中,人们深刻感受到的不只是故事的曲折与引人入胜,而是一种人物的气质美、性格美,一种阳刚之美。在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洛神赋图》以其独特的连环有序的空间魅力、气韵绵长的幽兰之气、巧夺天工的跌宕之美向我们呈现出一种形式美,即连环之美。《洛神赋图》卷的连环特质体现在长卷构成形式、人物造型、背景环境的经营布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王维是盛唐时代的杰出诗人。受禅宗思想的影响,王维对自然景物和人生保持着一种任运自在的恬淡心境,并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山水田园诗的创造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对象,始终是能够表现他内心平静以及能够给他内心带来平静的事物。在意境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善于描写闲适无我的境界,善于营造空寂清妙的氛围,表现了他对空寂清妙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张仁胜是当代优秀的剧作家,他的剧作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综观他的戏剧作品,很多作品中都有悲剧意识贯串始终。张仁胜的悲剧意识有着当代作家的艺术自觉,在他悲剧作品的艺术建构中,他吸收了中国和西方悲剧的特点,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建构了其独特的悲剧艺术。研究张仁胜悲剧剧本和带有悲剧意识的剧本的艺术建构,就要以悲剧人物、结构、审美乌托邦结尾、崇高美氛围的营造等角度为出发点,探讨其作为一个当代剧作家,对中西悲剧美学融合后的再诠释。从而体悟剧作家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先生在其著名的《谈美》中对英国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约翰·罗斯金的美学观提出了批评,认为罗斯金混淆了美感与快感,过于强调艺术对自然的刻意模仿。但如果对罗斯金的著作作更全面的了解,我们会发现朱光潜对罗斯金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正,他的批评对国内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罗斯金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罗斯金的“典型美”和“生命美”等美学理论是他界定“美感”的核心依据。在对待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罗斯金并非像朱光潜所批评的认为艺术家应该对自然不加任何选择,而是强调其想象力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自成一派的散文大家,其散文文体之美历来为人所称道.叙事抒情的真挚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结构的严谨美和语言的口语化,是构成朱自清散文文体美的要件.这些文体个性的生成,与朱先生在儒家诗教传统的深刻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张可久的散曲以西湖为中心形成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从中抽绎出湖光山色、水边佳丽、东坡诗兴与林逋梅魂等因素,以此作为切入点恰可观照张可久的心灵指向。  相似文献   

15.
张炎论词主张音乐与词作并重,其"雅正"说实包括音乐之雅正、词作之雅正和雅词协音三方面。张炎提出"精粹"、"妥溜"等审美范畴,服务于"清雅"词论体系。融贯之美是他词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用以达到清空中有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主要表现为对长期以来儒教所规范的政治伦理人格的超越,及其审美上对个体自由精神的崇尚,于是魏晋士人便把远离尘世的自然山水作为向往自由的精神寄托之所。嵇康作为魏晋士人中的佼佼者,由于他崇尚清淡玄理,从其诗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人格美、精神美、自然美,这种追求代表了那个时代一大批士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王尔德童话的“三美”指幻想美、诗意美和感伤美。幻想美是他童话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童话的特征所决定的。诗意美体现着他对童话语言的运用。而他的童话总给人以感伤美,这是作家“世纪末”情绪的一种反映,是他童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毕东海是河北省颇有实力的青年诗人 ,近年来在儿童诗的创作方面崭露头角 ,在爱情诗创作方面 ,也有不少收获。其爱情诗的意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尤具艺术特色 ,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有个性有潜力的青年诗人  相似文献   

19.
新月派主张诗歌创作的音乐美、建筑美、图画美,这种审美观念影响了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从而形成其诗歌音乐美、节制观。情绪化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