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来,纪伯伦的散文诗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其艺术成就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语言美:宛若行云的流畅美,艳丽似画的色彩美,悦耳如乐的韵律美。这一切,又源于他“爱”与“美”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2.
生命主题在纪伯伦的散文诗中经常出现,《先知》作为纪伯伦的散文诗代表作,通过对婚姻、教育、罪罚、善恶等问题的探讨,表现了纪伯伦对于生命的哲学式感悟和体验:个体生命存在是独立自由的、平等的,并具有永恒的超越性;在爱与奉献中,精神(灵魂)将得到自由和永恒。  相似文献   

3.
黎巴嫩的纪伯伦是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作家之一,他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哲理,也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第一个译介他散文诗的是著名作家茅盾,1923年就在《文学周刊》上发表了五篇纪伯伦的散文诗译文。而第一个完整地译介纪伯伦的是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引言》为例简要概述了黎巴嫩画家诗人纪伯伦文学创作上独特的艺术风格,阐述了纪伯伦对爱、对美、对生活、对自然的无限崇尚与孜孜追求,再现了纪伯伦曲折苦难的人生经历以及充满哲理的深厚思想。  相似文献   

5.
李清 《青海师专学报》2010,30(4):137-139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组歌》是一部深刻隽永的哲理散文诗。诗人通过"浪"、"雨"、"美"、"花"、"幸福"之口来吟唱,构筑了诗人心中爱与美的理想世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的美学特征:形象之美、意蕴之美、表达之美、图画之美,从而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吴丽娟 《海外英语》2010,(2X):141-142
纪伯伦是世界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尤其是他的散文诗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当中的脍炙人口之作。但是,历来英语文学专家都只局限于对其少数的几篇散文诗进行评论和赏析,如《白纸如是说》等。该文通过对其两篇短小精悍,表面看来浅显易懂,但实际内涵丰富,且并未被英语文学专家关注的散文诗《风向标》和《价值》的浅析,并借助其生活背景,来反应纪伯伦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阿位伯散文诗的优秀代表纪伯伦散文诗的音乐美和诗意美。揭示其“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点。指出其陌生化手法的运用所产生的语言的阻拒性及其张力 ,形成了语言的模糊性和暗示性 ,使其比喻上升为美妙的意象和批涉深刻、意蕴丰富的象征 ,构成了特殊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8.
纪伯伦之于东方,拥有与泰戈尔同等重要的意义,美国罗斯福总统称其为“不仅是东方的风暴,而且给西方带来了鲜花”的诗人。纪伯伦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纪伯伦在中国知名,不是由于绘画,也不是由于小说,而是他的天籁自鸣的散文诗。汉纳法胡里在《阿拉伯文学史》中说“:作为阿拉伯散文诗的开创者,他突破了阿拉伯诗歌的传统格律和形式的限制,拥有了更多自由挥洒的空间,扩大了诗的容量,以优美轻柔的笔调抒写自己善感的心灵,笔下的文字无不自然生色。”并誉此为“纪伯伦风格”。他的最早介绍到中国来的作品是由冰心翻译的…  相似文献   

9.
纪伯伦集作家、诗人、画家于一身,毕生致力于文学、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在纪伯伦众多的散文诗作品中,《先知》被公认为是其代表作。巴哈伊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类一体、天下一家。纪伯伦的《先知》这部作品所表述的许多深刻的宗教或哲学思想与巴哈伊哲学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主要从神与人的合一、爱、崇拜上帝、善恶、死亡、先知的延续性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表明巴哈伊哲学观点的确对纪伯伦的创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启迪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与纪伯伦同为东方文坛两颗耀眼的巨星,两人的散文诗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梵"与"神"的影响。该篇拟从两人的散文诗入手,通过丰富的例证指出"梵"与"神"的趋同性、"梵人合一"与"神人合一"的相似性以及"梵"与"神"的相异性给两人的散文诗带来的相异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潘英 《现代语文》2007,(5):48-49
蔡丽双的散文诗大致可分为抒情散文诗和哲理散文诗两种。她的抒情散文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在对“美”的追寻中熔入了深刻的生活感受;她的哲理散文诗将自己的发现同生命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在对“爱”的表达中体现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解读:《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景象,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话作者纪伯伦,他在告诉读到这首诗的每一个人——“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相似文献   

13.
纪伯伦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美与爱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4.
《先知》被世界读者称为纪伯伦的代表作,作者在其中用纯洁美丽诗一般的语言,叙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爱的哲理,但在《先知》中"爱"的理念是什么?作者给"爱"赋予了怎样的特性?这值得探析。本文通过对纪伯伦《先知》(冰心翻译版)28篇问答中出现"爱"这个特性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联系纪伯伦的生平和创作《先知》时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先知》中"爱"这个广泛而抽象的理念,有利于读者更进一步理解《先知》这一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15.
范铮 《中国教师》2009,(2):58-59
<正>一《先知》是纪伯伦意境最优美、思想最深刻的作品之一,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这部散文诗集对于纪伯伦,正如《吉檀迦利》之于泰戈尔,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世界本土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风格在阿拉伯文学上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想象美、如画般的色彩性的美,常被人们称为“水晶般”的风格或者是“纪伯伦体”。他是新一代阿拉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注重情感的传达,其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特质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追求爱的人生观、超越自我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浪之歌》是纪伯伦的散文组诗《组歌》中的第一首,现被收编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这是一篇借物咏怀的名作,与作者的其它散文诗作品一样,内涵丰富,立意高远,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本文仅谈谈《浪之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8.
印度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诗人——泰戈尔.他的散文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亚洲文学世界里.在散文诗领域可以和泰戈尔相媲美的是来自阿拉伯世界(黎巴嫩)的文学家——纪伯伦。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以一首《再别康桥》奏响了以“美、爱、自由”为主题的生命乐章,它犹如一曲脍炙人口的小夜曲博得了众人青昧,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不朽之作。诗人为了营造轻柔、舒缓、优美、淡雅的意境,撷取自然界既柔美轻盈、精致淡雅又深富意韵的事物为意象,幻化了迷离闪烁、缥缈不定的梦般的境界,塑造了飘逸、潇洒、多情的诗人自我形象,加之独特和谐的韵律与结构,共同融铸了以“美、爱、自由”为灵魂的理想人生.演绎出了以“美、爱、自由”为原色的缤纷世界.  相似文献   

20.
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诗人耿林莽在《为了散文诗的繁荣》一文中说:“散文诗从诗歌撷取了它的精魂,从散文借来了舒展轻松的衣衫,从绘画吸取了丰富的色彩,从音乐找到了轻柔或昂扬的和谐节奏……”散文诗是融合了各种艺术精华的独立文学体裁,其中“诗性”是核心,小巧美、蕴藉美、空灵美、意境美、理趣美和音韵美是艺术特色。这里撷取散文诗中的几篇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