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主任为瞿林东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龚书铎教授。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目前下设四个研究室,即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古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近现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室。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一生,酷爱史学,于史学成就亦最大。在中国传统的封建旧史学向近代的资产阶级新史学转化的过程中,他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严厉抨击旧史学;努力介绍西方的新史学,并写出了一批崭新的史学论著,在近代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等方面开拓了一条新路,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批判传统史学中创立新的史学理论梁启超一向把史学研究和提高国民素质、解救民族危亡。求强求富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只有史学才是“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欧美之所以强大,史学发达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在近代所以落伍,史学没有跟上…  相似文献   

3.
周谷城是20世纪卓有成就的革命家和学者,他对史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不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即“历史完形论”,为史学研究开创了新理论、新思路、新理念,而且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成为史学研究的两座丰碑。周谷城还以大量的史学著作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史学教育中,为中国史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史学英才。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对中国传统史学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提出史学研究要运用整体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和联系实际的方法,为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也给后世治史者提供了必要的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对西洋史学的性质、西洋史学的方法和西洋史学研究题材的选定提出了批评, 肯定了史学界已经出现的相对怀疑态度,鼓励了一些与传统不同的历史写作,影响了史学 界以外的人对史学的看法。由于它开启了历史研究的新方向,更改了西洋史学的严格体 制,所以,它的出现对历史研究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史学理论的理论价值并不只是表现在它对史学研究的实际指导上,而在深层意义上更主要地表现在它对历史研究的可能性的深入思考上。史学理论的存在只是要保障历史学的自由,而不是要取消历史学的权利。长期以来,史学理论研究存在许多弊端,鉴于此,新史学理论的建构不能掺入任何非史学的因素。史学理论之于史学,始终意味着自由,历史冰学在理论上不应有禁区。新史学理论的建构必须首先以解构清谈主义的史学理论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心理史学以精神分析心理史学为主体有助于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突破,相应的也有负面影响,研究中应注意:注重方法上的综合性,资料上的心理史学特点,研究对象侧重点要变化,要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8.
从孔子《春秋》到印鸾章《清鉴》史学思想乃陈陈相因,一直停留在“忠君”、“鉴戒”、“神命”、“资治”水平上,没有长进。中国史重词藻轻理论的传统就是史学研究误向的表征。按中国传统的史学标准衡量,《清鉴》乃不失为成功之作,可是,从科学角度考量,是书除了保存史料之外,并无创见,积淀着中国史学研究的沉渣。《清鉴》存在着重彩轻理论、袭旧习疏创新、崇康熙时代潮流、重史料轻论理、详战争略其它等史学研究的误向。这种史学研究误向于过去,具有普遍性,于当前,仍有影响。史学研究的误向需要拨正,传统的史识需要更新与提高。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史识、活跃思维,中国的史学研究才作为,这就是《清鉴》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周谷城是我国著名史学家。他率先倡导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同时,在多年的史学研究实践中,他又比较自觉地运用比较方法,且成绩卓著。对周谷城比较思想及其实践进行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比较史学的发展以及推进史学比较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学的发展体现在民族性与时代性上,二辩证的结合才能推进史学进步,近代史学从不同方面表明了这一事实,在全球化趋势下,当代历史学的民族性与时代性问题应该受到特别的重视,要研究全球化对中国史学、对史学思想产生的影响,还要研究中国民族传统史学遗产在发展当代史学上的重要价值。讨论历史兴衰是历史学的主题,研究历史“势”同样是当代历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究天人之际”是历史学的重要内容;多重考据应当是当代史学考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和开拓,是世纪之交中国史学面临着的双重任务。分析20世纪的中国史学遗产,应着眼于它的发展趋势、基本成就和主要思潮;其基本成就表现在理论、方法论研究,历史撰述,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研究和继承中国史学遗产,研究和借鉴外国史学成果,考古发掘和考古学研究,以及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等八个方面。加强学风建设,明确研究方向,改进研究模式,培养新型人才,是中国史学在21世纪获得新的发展前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文化史是继文化史和社会史复兴之后而出现的一个新兴交叉史学流派,自产生十几年来,从学科的理论方法到研究实践,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被吸引到这一领域中来。社会文化史扩展了史学研究新领域,开拓了史学研究新视角和新方法,势将成为史学发展创新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史学思想是历史研究的核心,但因其深奥而冷僻,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不够。老一辈史学家侯外庐、白寿彝等先生开其端绪,而吴怀祺先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就致力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的研究,在中国史学思想史这一荒僻的领域内创造出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了《宋代史学思想史》(黄山书社1992年出版)、《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古老的中国传统史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兴起“新史学”思潮。此时,通过日本间接传入的西方实验证主义史学对这一思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主义史学倡导的探求历史发展的规律,扩大历史研究的范围,引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的研究方法等内容,暗合了中国史学发展的需求。新史学和二三十年代的实验主义史学各有侧重地发展了实证主义史学的两个宗旨。  相似文献   

16.
史学科学化是近代中国史家的一致追求,也是中国史学从传统走向近代的重要标志。尝试从史学科学化的角度考察近代中国史学的行程,是近代史学史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可为重写近代中国史学史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困境中的探索:中国教育史学元研究管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遭遇到内外双重危机。对于现实困境的反思暴露出教育史学理论自身的不足,故关注教育史学元理论研究,可能会带来教育史学发展的转机,为学科发展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史学只注重从外部表象和内部特质看来有共性的史家和史著的比较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带有严重的局限性。作者认为,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研究,才能走向深入,真正具有自己的特色,也才能有力地促进当代史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开路先锋,晚年致力于新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史学研究的目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史学研究的方法等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对今天的史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