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重心下移”是现代型学校得以建立的标志之一,也是“新基础教育”完成整体性学校转型的基本策略。其结果是作为中层组织之一的教研组成为当代学校变革与转型的重心,并且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综观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研组的体制沿革、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等内容上①,但对教研组建设的文化思考却相对薄弱。“新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学校整体性变革与转型,最根本的是实现学校文化转型,同样,教研组的变革与转型,其深层的根基也在于教研组文化的转型与重建。换而言之,将教研组的建设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来考察,通过寻找教研组建设的文…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和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教育面临着变革和转型。而作为中层组织之一的教研组,成为当代学校变革与转型的重心,并且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在以“研究性变革实践”为主基调的时代背景下,教研组这一学校中层组织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学校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宠儿”。叶澜教授认为,重心下移是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转型的核心特征。改进教研组的活动方式,强化教研组在整个学校变革中的枢纽性地位,是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必然产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研组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是在中国学校文化变革的背景之下进行的。以“研究性变革实践”为基本指向的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变革,有三大特征:一是整体性;二是转型性;三是研究性。这些特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研组文化,这种影响的核心是“转型”。如何在文化转型的意义上,理解教研组的转型,以及,如何实现自身的文化转型,成为当代教研组文化的重心所在。如前所述,根本的转型是教研组成员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的转型。具体体现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中小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教育正面临着变革和转型,而作为学校基层组织之一的教研组,成为学校变革与转型的重心。教研组不仅是推进学校科研实力的主要阵地。而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学校的转型变革.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及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对高校教育变革与发展、高校学生创新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将迎来一场由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颠覆式变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是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路径,将引发高等教育支撑体系的重塑和再造。文章以“国际结算”课程为例,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并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从智慧教育视角探寻该课程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设计重构,以实现学生自主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及终身学习需求,以此达到最优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以期为新形态优质数字化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具有全方位、突破性,学校应根据转型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质量管理的工作思路,从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目的、主体、内容、方式、重心等方面进行转变与调整,推动学校实现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8.
东北三省作为我国老工业区,长期以来均以国有经济企业、重工业企业为发展重心,但随着社会发展,自然资源枯竭以及在种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迟缓。如今面对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企业产业转型已经成为东北地区企业发展、改革的重点。与此相应,为加快转型效率,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现今企业人才引进,推动创新、创造,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度,探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思路,研究其对该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14期第三讲中,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怎样发展壮大的,概括为“三高”,即高起点诞生,高质量成长,高效率传播推广。之所以迅速发展并快速成长,主要得力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2010年以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三大势头:向教育的终极目标“追求幸福”转型升级;向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转型升级;向教育的课程重心“现代核心素养”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的职能发生了转化。在“重心下移”的现代学校管理实践中,教研组在教学计划的执行、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发展的引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研组职能转型深层的根源在于教研组文化的转型。将教研组建设提升到文化的层面来思考,有利于探索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校本教研纳入五级教研工作体系。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研体系吸纳校本教研的时代背景和逻辑起点。校本教研对新时代教研体系的定位与定性具有重要功能。教师、教研员以及教研机构,需要以新的角色和功能,参与教研体系的构建。市、县级教研机构要重心下移成为“上下联动”的结合部。进入新时代,要推动教研工作的转型。“基于证据”“社会情境”“本土知识”“议题设置”与“议程推进”,是教研工作转型的“DNA”。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作为教研工作的“关键环节”,对校本教研与教研工作的理念转变和实践转向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从外延规模的扩张走向内涵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呼唤校长在学校内涵式发展中进一步实现角色转型与整合,拓展校长的专业作为,促使校长的职业生存方式要发生改变。校长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校长只有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自我更新、转型与拓展,才能把握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动权,在课程改革中享受职业的尊严和快乐。  相似文献   

13.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遽失,权力斗争骤然加剧。结果,胡汉民“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8月,“廖案”以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中央权力结构重心再由汪精卫移至蒋介石。蒋介石意外地成为中央权力重组的最大赢家。中常会成为新的党权核心。这是党权内争、党权与军权博弈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工作重之又重,繁之又繁。如何从忙碌的工作中理出头绪来,成为了班主任首要面对的问题。轻与重事情有大小,矛盾有主次,分量有轻重。“轻重”谈的是工作重心的问题。这里的“重心”有两层含义: 一是“着力点”,所谓“重心下移”  相似文献   

15.
何谓与何为——关于北京师范大学转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向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转型”。在教师教育方面,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师培养的重心上移至“学士后”教师教育,并真正实现教师教育与各本科专业教育的“剥离”或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化”。在人才培养上,应当确立“精品本科”的教育理念并形成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办学格局,高度重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顺利实现历史转型,学校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的统一规划,大力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社会知识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创新型人才的吁求是推动当今大学课程策略实现创新的时代动因。计划思维是影响大学课程改革实效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是造成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的始作俑者。要实现大学课程策略创新,需要三个维度的转型,即重心转型、结构转型和动力转型。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边缘化困境及其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技至上”具有历史必然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以提高学习科技的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学习革命中被边缘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从教育目标到教学方式完成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宁夏教育》2023,(12):8-9
<正>银川市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是一所内含城乡六个校区的集团校。长期以来,受资源条件限制,校区间的教育教学发展差异较大,办学面临着既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还要解决“好不好”的难题。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办好家门口的教育,我们认为:关键在教师、重心在课堂、路径就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放眼世界,数字化转型正在开启一场比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更快、颠覆性更强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关联是以专业化为中介的。19世纪以来,基于对专业工作者的强烈需求,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就此走向繁荣。近年来,伴随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大规模普及、工作岗位的缩减以及就业心态的变化等,使得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关系面临中断,在劳动力市场上高校毕业生趋于“过剩”。要避免因为摩擦性和结构性技术失业所引发的合法性危机,高等教育需要从“为就业而教”向通用型教育和创造性教育转型,并成为终身教育的引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不能再只是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或可雇佣性,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增强其前瞻能力和未来素养,以应对工作世界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从外延规模的扩张走向内涵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课程改革对校长赋予新的历史重任,呼唤校长迅速实现角色转型与整合,进一步拓展校长的专业作为,促使校长的职业生存方式发生改变。校长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魏书生说,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成功者。因此,校长只有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自我更新、转型与拓展,才能把握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动权,在课程改革中享受职业的尊严和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