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金和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既是中日现代家族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中日家族文化的典范性文本。对“家”中的人伦秩序、父业子承、价值理想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以阐明中日家族文化和家族叙事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中日文学史上分别占有重要地位。两部作品在相同题材和主题背后,隐藏着同中有异的文化结构。两位作家虽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但都从自传体角度阐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与根源,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巴金的《家》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岛崎藤村的《家》则包含着神道与儒教相融合的多元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小说《家》,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封建宗法制大家族的崩溃。两部同名小说在取材上和在描写手法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家巴金的《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家》都是以“家族”为题材的小说。它们表现了共同的主题:家的衰败与人的发现。但由于二者在家族文化的建构与家族继承关系,以及烟酒文化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不同处置,因而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即儒家文化与多重结构的杂种文化。  相似文献   

5.
岛崎藤村是一位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诗人和小说家。《家》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对作者岛崎藤村及其作品《家》的分析,阐明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手法,作品的意义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家族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写作家族小说的作家,其中巴金写作的家族小说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作品的主旨意在对"五四"文学传统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发扬。以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切入点,从作品的叙事对象,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再次是叙事语言,分析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总结巴金家族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7.
岛崎藤村作为日本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中日近代文学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剖析岛崎藤村与创造社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全面深入地理解中日文化的交流历史,进一步拓展岛崎藤村与中国近代文学的比较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岛崎藤村早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引用或取材自《圣经》和赞美诗的诗句为数不少。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基督教思想对他的影响相当深刻。以下通过分析《嫩菜集》和《落梅集》这两部诗集,结合《圣经》和赞美诗的原文和岛崎藤村的基督教受洗经历,来分析他的基督教情结。  相似文献   

9.
改编自巴金同名小说的新版电视剧《家》,在叙事主题上以爱情作为主旋律,解构了以往的封建旧礼教,这主要体现在觉新和觉慧两个人物形象上,本文从觉新、觉慧入手,重点阐释2007版电视剧《家》在主题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岛崎藤村作为日本自然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作品一直被视为日本近代文学的源泉,通过仔细剖析岛崎藤村小说的创作特点,进一步分析岛崎藤村的创作思想,从深层次去把握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实质和内涵,为研究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探索一条崭新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三部家庭题材小说。这三部小说的叙述角度经历了全知叙事→"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的转换。随着叙事角度的转换,叙述者和文本中艺术世界的关系也逐渐拉近,从对故事中悲剧事件的"掌控者"变为悲剧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又成为悲剧事件的"亲历者"。这种转换表现出巴金悲剧性生命体验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用现代意识对中国漫长的封建家族文化作出全面而深刻反省的,巴金是第一位。巴金以其家庭题材系列小说(《家》、《春》、《秋》、《憩园》、《寒夜》等)向人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封建大家庭瓦解、崩溃的整个过程,而《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巴金的《家》为整个封建家族文化唱了一曲“孝”的挽歌,同时也为整个封建家长专制制度唱了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叙事方式独特且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南方社会中一个叫康普生家族的故事。作者从三兄弟的角度观察家族发生的事情,将着重点放在凯蒂失去贞节一事对家族的冲击上。作者作为第四个叙事者描述了康普生家最后的衰败。该文将通过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独特的叙事视角,从而探讨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叙事方式独特且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南方社会中一个叫康普生家族的故事。作者从三兄弟的角度观察家族发生的事情,将着重点放在凯蒂失去贞节一事对家族的冲击上。作者作为第四个叙事者描述了康普生家最后的衰败。该文将通过分析《喧哗与骚动》中独特的叙事视角,从而探讨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岛崎藤村的代表作《破戒》,以社会歧视问题为背景,反映了特定时代中一名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理成长历程,是一部典型的日本近代成长小说。该小说的成长主题可通过觉醒与困惑的矛盾、成长的引路人、主人公心理变化以及最后的顿悟等方面来揭示。  相似文献   

16.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的三部典型的家族小说,从《家》到《寒夜》,作为物质外壳的"家"在巴金的笔下逐步瓦解,但是精神的家园却在这片瓦解的废墟上开出现代的花朵,"家"的结构变迁,家中主人的更替,家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家的精神内质变化都向我们展示出激流动荡中"家"的摇落,思想解放中"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岛崎藤村(1872-1943),日本诗人、小说家。原名岛崎春树。参加了北村透谷等创办的杂志《文学界》,以第一本浪漫诗集《嫩菜集》,开创了日本近代诗的新境界。之后转向小说,发表了《破戒》,开创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先河。另外,他是明治学院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是该大学校歌的作词者。是国际文艺家协会日本分会的创立者,第一任会长。岛崎藤村是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身份蜚声文坛的,他的诗歌创  相似文献   

18.
《家》和《寒夜》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两个里程碑。本篇论文就是以这两部小说为代表作品,从家庭、人物、社会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巴金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关颖 《家教指南》2003,(2):19-21
读过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人,都不免为书中复杂的家族、婚姻和亲属关系所困扰。现代作家巴金的名著《家》中的高老太爷,一生中最希冀看到的,就是“五世同堂”的景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巴金的创作生涯里,有两部具里程碑性质,足以代表其小说面貌的作品。它们是《家》和《寒夜》。本文想通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对巴金小说的艺术风格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家》和《寒夜》的写作,虽然前后相隔近十多年,但作家的艺术个性——这被屠格涅夫称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却象一根红线贯串了这两部作品。其特色之一是:作家所关心的,在艺术上作刻意追求的,是人心的发掘和探索。研读《家》和《寒夜》,我们可以发见一个颇有兴味的事实:这两部作品对人物肖象、体形和服饰的描绘都很简约。在《家》里,作家对最主要的人物形象——觉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