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责任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的纽带。大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因素,关系着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心灵成长,关系着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公民合作精神的形成,以及大学生公共德性和公民人格的完善。在全球化和价值多元的今天,开展此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以公民个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超越传统的“人民”的理性界限而倡导公民理念。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落实公民理念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弘扬公民文化这三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正确了解和把握公民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若要实现现代化,其关键在于"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曾经指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真正顺应和推动现代化经济制度与政治管理的健全发展,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现代民主社会的进步必然首先表现为公民个体的现代化,即不仅具有基于身份而获得的公民资格,亦具有与市场经济所需的契约精神和现代民主社会所需的权利意识紧密相连的公民精神。然而,公民精神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大众化,而应是渐次完成。列宁曾经指出:"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外的。"这提示人们,一定的文化素养虽非公民精神形成的充要条件,却是公民精神发育的必要条件。由此来看,大学生作  相似文献   

5.
阮景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31-32
通过分析我国公民社会的现状,指出构建及完善我国公民社会的必要性在于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政治民主化社会的出现,其实质是民主政治.其根基是公民社会。就中国来说,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和“威权社会”不同的社会,要求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养成政治民主精神,形成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做出适时的调整,在不否定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更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一发展性”德育。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政治文化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明晰公民政治参与不足的历史原因,从而有效的培养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本文试从物质基础、公民文化、公民社会、制度保障等角度提出有关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民人格是随着市民社会、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历史形成的、与市场经济形式相适应的独立人格形态。公民人格是人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公民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独立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培育公民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取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公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体,社会主义公民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政治文化。公民的形成不仅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建立,更是一定社会政治社会化的结果。自觉的政治意识、理性的政治选择、有序的政治参与和主动的政治认同是养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公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政治文化也在迎接着机遇和挑战,我国当前政治文化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特征。在市场经济对我国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的大背景下,要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公民意识培育、构建橄榄型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从人本主义、实用理性、中庸守度、乐感文化、天人合一、悟性思维等不同内容和层面论述了《孙子兵法》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目的是揭示《孙子兵法》中的传统文化基因,引导人们立足中华文化的整体视角体悟孙子兵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伦理道德与启蒙思想中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以一种特殊的形态整合,共同建构了孙犁的人格与价值系统,表现在其小说的悲剧意识中,一方面是暗合了鲁迅等新文学先驱在“人的发现”的过程中对悲剧意识的开掘,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传统诗学中悲剧精神的伦理批判本质的继承。尤其是晚年对传统思想的回归,使其小说在呈现出富有抗争精神的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寻求和谐的优美特质。  相似文献   

13.
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道德教育权威的重构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只有国家对自身的伦理本性加以觉悟和现实体现,才能保证社会伦理安全,才能赢得人们对道德权威的信任。只有正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灵魂里,也表现在国家的意志中,个体、社会、国家才能在价值共识基础上建构道德意义的同一性,道德教育之整体精神才能得以确立和证明,教育亦将获得令人信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形态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学人对于人的存在的诗性之思的结晶,这种"游"的精神实质与中国传统体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体育从身体与精神两个层面极大地发挥了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精神,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灵信仰以对神灵的崇拜与神圣的仪式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则以人际关系中特有的虔诚与执着体现出宗教性.世俗信仰的宗教性通过宗教关系反映出来;世俗信仰中的宗教关系不只是指宗教实践中普遍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与集体间的关系,其核心是个体之间建立在信任和忠靠的基础上的精神依存关系.世俗信仰实践通过消解人际关系的危机实现社会的稳定与个...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经历了从身份到契约、从道德到法律的演化,传统师生伦理关系正被异化为法律关系,其结果是师生信任的丧失。要重塑和谐师生关系,须明确教师职业的双重性,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信义关系,通过各种立法模式构建师生信义义务体系,在"教"、"学"相长中使师生双方尽到忠实和勤勉义务。  相似文献   

17.
“信任”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在农村如何确立信任是新农村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新的经济增长因素的不断形成,其带来的利益分享成为村民们关注的焦点,村民通过组成利益共同体,达到某一方面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同时也带动了村民之间信任的建立。村民共同利益的认同,学会用规则规范共同的利益和实现利益的手段,在一段时期内将成为新时期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参与者有意识地塑造和美化自身,并不断完善。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之一,它集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于一身,具有美不胜收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民族传统艺术反映着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悬念之美、欣赏之美和精神之美。文章以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为视角,列举武术、音乐、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因素在体育中的足迹和结合,以赛龙舟活动和那达慕大会为例,探析民族传统化体育特别是民俗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集中体现,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布朗族传统伦理和谐精神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大力弘扬布朗族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挖掘和研究布朗族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和谐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维护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绿色课堂追求教与学之间关系的和谐化、生态化,强调学生主体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传统课堂的四个要素为前提,立足教育实践,抽象出绿色课堂的主体、客体以及本体功能三个方面的理论关系:教师和学生是"绿色"意义的共同决定者,是主体;作为与主体相对应的存在,教育教学活动是客体;课堂环境是这种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场所,其本体功能在于对人的培养。在绿色课堂阈限下,高职教育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本位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稳定的政治素质,以健康的身心为基础、以科技知识和人文综合教育为内容的实践能力突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