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论述荀子的美学思想。从其哲学的思想基础"性恶论"入手,辨析了其"性伪合"的美学观,分析了美感的本能与合乎礼义以及"夫乐者乐也"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有"与"无"是道家思想的基本概念,佛教传入之初,即借用"有"与"无"来阐发其佛学思想,使佛教教义与道家思想相互融合。佛道两家由于对"有无"的理解差异,在哲学上表现为本体论和存在论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3.
近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老子》的出土文献,为老子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从出土文献来看,《老子》上、下篇的划分并非是依据其思想内容确定的,其八十一章的分法亦是后来形成的。老子以"道"为其思想的核心,阐发了"道"与"德"的关系是体与用、隐与显的关系。《老子》第三十八章提出的"下德"即"仁、义、礼",仍属于"德"的范畴,只是未能像"上德"那样完美。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戊戌前的岭南讲学中,有大量关于"董氏学"思想的阐述。他指出了"董氏学"在儒学思想学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认为"董氏学"与孔子"改制思想"和"微言大义"有密切关系。他还着重说明了"董氏学"的入门途径。康有为讲学中的"董氏学"内容与其《春秋董氏学》的成书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纽曼从"知识"、"理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角度对其自由教育思想进行了雄辩地论述,使其思想堪称经典。其自由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关于"理性人"的教育。纽曼坚守理性的培育使其思想具有恒久的历史价值,然而也有其局限性。整全人的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理性,还需关注人的感觉,关注人的个性、情感与生活。精神独立,敢于担当的人才能适应并促进今天民主工业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元初书法家鲜于枢"复古"的书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元代"复古"书风的形成,其"复古"思想的内涵包括"崇晋"与"宗唐",而"宗唐"在鲜于枢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其"复古"书法思想中"宗唐"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仁、礼"思想是中国儒学的主要思想,霍布斯在其自然法的理论成果中,多处透露出与中国儒家所倡导的"仁礼"观点的相似性。通过对中国儒家"仁、礼"思想与霍布斯自然观之比较,认为霍布斯在语言表述和思想内容中,所表现出的"仁礼"思想较之中国儒家思想而更具有理性成分和进步因子。  相似文献   

8.
邵俊峰  李丽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2):12-15,42
孔子仁学的思想理路的内在矛盾,集中表现在孝与忠的关系上。孝与忠在情感层面的兼容,构成其"家国同构"的社会理想;在践行层面的对立,又构成其"家国错位"的理论偏至,其结果是:一方面社会家庭化了,另一方面家庭社会化了。仁学具有的情感性与践行性矛盾统一的本质特性,决定其思想理路必从"家国同构"走向"家国错位"。  相似文献   

9.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在班主任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者应讲究方法和策略,既要抓住其规律性,又要不失灵活性,一定要处理好"言"与"色"、"听"与"说"、"忍"与"争"、"急"与"缓"、"奖"与"惩"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厨川白村的创作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苦闷的象征》一书中。该书出版不久,鲁迅便对其进行了翻译,并且大为激赏。本文从厨川白村的创作论思想出发,分别从位于其思想核心的"苦闷"与"象征"两方面挖掘其与鲁迅创作产生的共鸣,探讨其对鲁迅20世纪20年代后期作品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礼记》对于全面准确把握战国至秦汉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儒家诗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礼记》诗学研究日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人们对于《礼记》的研究要么采取一种纯粹的伦理视域,要么进行的是片断性的诗学分析,而很少有人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对之加以全面把握。要想全面准确把握《札记》所体现的战国至秦汉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儒家思想,就应该援引一种文化诗学的视域,把《礼记》作为一个系统文本予以整体探究,以一种宏观的诗性视角敞开《礼记》所包蕴的儒家早期伦理世界,而非断章取义,纠缠于单一的伦理或者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早期汉语象征诗学的理论探索主要来源予欧洲,但在“东渐”的过程中,既有的象征诗学理论已经逐步被“东方化”了,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化传统始终潜在地影响着艺术家们转介象征诗学的思路。通过对“死亡”、“恶”、“爱”、“上帝”、“自然”等关键词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象征诗学理论在汉语语境中形成转换的具体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3.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的谏官和爱国诗人,诗、词、文兼擅。其题跋文既承继前人,又因时代、境遇迥然而呈现不同的风格。他紧扣时代风云,关注国事民生,字里行间流淌着济世为民情怀,充溢着中兴复国之志。不仅将笔触延伸到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取材广泛,运笔自由,展示了宋季文人士大夫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且以其灵动多变的艺术技巧、自然畅达的行文风格、才识与理趣兼融的情思意韵,进一步提升了题跋的境界,呈现了不同的时代风姿和丰富的文化意蕴,显示了题跋文在南渡时期发展的新成就,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邓肃是宋南渡时期著名的谏官和爱国诗人,诗、词、文兼擅。其题跋文既承继前人,又因时代、境遇迥然而呈现不同的风格。他紧扣时代风云,关注国事民生,字里行间流淌着济世为民情怀,充溢着中兴复国之志。不仅将笔触延伸到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取材广泛,运笔自由,展示了宋季文人士大夫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且以其灵动多变的艺术技巧、自然畅达的行文风格、才识与理趣兼融的情思意韵,进一步提升了题跋的境界,呈现了不同的时代风姿和丰富的文化意蕴,显示了题跋文在南渡时期发展的新成就,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知音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建树之一,它发轫于六朝时期,并以六朝人文思潮为思想根基,不失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独树一帜的思想文化体系。本文试图探寻知音文化的源起与本根,挖掘并阐释六朝知音文化的逻辑内涵,透析六朝知音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中古文化空间的拓展及其对中古人文精神的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和思想政治工作密切配合,同时,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抓住其实质内涵,在企业文化建设共性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个性,并上升到企业目的层面,不能简单地当成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几何原本》在中国的传播,论述了它在科学领域和人类精神方面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的产生,有其文化的本质因素,即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形成的包容、改造和创新的文化基因以及民族特色。通过第一次碰撞即儒学与佛教的交流碰撞,形成了理学;通过第二次交流碰撞即与西方文化,包括基督教文化、资产阶级文化、马克思主义等文化的交流碰撞,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文化碰撞及其结果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碰撞所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及其过程表明。一个民族只有在交流、碰撞甚至冲突中,始终保持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独立性,并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创新,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9.
王维中晚年诗歌计约220首,一直以来,学界多从佛家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其诗歌,认为其本质是"内佛外儒"。本文从文本出发,认为王维中晚期的诗歌体现出其对儒家文化的发自内心的信仰,不同于借助佛家思想避难以寻求心灵的慰藉;且无论是"隐"还是"仕",王维的思想及其诗歌始终是以儒家精神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与多元文化一直是当代思潮的中心问题,也是许多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构思的焦点。土家族作家孙健忠较早地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文化冲突、价值错位的焦虑,土家文化的当代命运是他思考的主要问题。凭借对土家文化精髓的深刻领会,以民俗为切入点,孙健忠将批判陋习、担忧异化、文化自豪感等多重主题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从而使得其小说蕴藉无穷,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