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刚与杨影打交道的时候,她才十 六、七岁,感觉这个小姑娘真是大方爽快。那时候她在国内乒坛已经小有名气了,在差不多同年龄的选手中,她是最出色的直板快攻手,曾经在一次全国比赛中战胜了邓亚萍,属于“少年得志”那一类选手。那时候,王楠因为七运会女单前8名的成绩而刚刚迈进国家队的大门。 六七年过去了,杨影果然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在世界大赛中担当重任,并且如愿获得了世界冠军。但是由于打法的原因,也由于性格的原因,杨影没有占住曾经属于她的国家队“第二把交椅”的位置,并一度陷于低谷,几乎不能自拔。 值得庆幸的是,这位…  相似文献   

2.
陈洁 《乒乓世界》2001,(11):22-23
翻开鲍罗斯的小档案,一长串成绩摆在眼前:1998年欧洲锦标赛女单冠军;1999年克罗地亚公开赛女单冠军;2000年法国公开赛女单亚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女单第三;2001年卡塔尔公开赛女单亚军。 “但我在世乒赛和奥运会上从来没有打出过好成绩。中国运动员太强大了,要想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得出来,鲍罗斯既对自己的成绩不满足,又感觉战胜中国选手太困难。 在苏州举行的欧亚对抗赛期间,我作为欧洲联队的随队翻译,第一次和鲍罗斯走得那么近。在几天的接触中,她给我留下了几点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萨格勒布世乒赛郭跃获两金一银2003年.不满16岁的郭跃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在巴黎,她获得了一枚女双银牌,进入了女单8强。2005年,郭跃当时的主管教练韩华为她定下了上海世乒赛的指标:一二三。最后,郭跃获得混双冠军、女双亚军和女单季军。如果说.巴黎世乒赛属于王楠,上海世乒赛成就了张怡宁,那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的女主角则是刚刚成年的郭跃。  相似文献   

4.
罗京生 《乒乓世界》2009,(5):156-156
我采访的第一个世乒赛是1987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乒赛,何智丽“临阵抗命事件”就是在那届世乒赛女单半决赛中发生的,我是目击者。当时女单半决赛的对阵形势是: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四位选手中只有梁英子是外国(韩国)选手。我本来是看戴丽丽同梁英子的比赛,因为只要戴丽丽赢了梁英子,另外一场比赛不管谁输谁赢,都是中国选手会师决赛。正看到一半,有同行过来说:“那边(何智丽同管建华的比赛)出大事了!”  相似文献   

5.
夏娃 《乒乓世界》2002,(7):11-11
笔者曾在第42届世乒赛前的“哥德堡猜想”中断言玄静和这次无望夺女单冠军。但在5月22日晚,翘鼻子的玄静和却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女单决赛后,中国女队主教练张燮林也在念叨:“去年底世界杯双打比赛时,我看到玄静和的状况确实很差。今年4月在日本公开赛上,她跟陈静对阵,有一局球才得4分。据说,她说伤病,这次世乒赛本来不想打,韩国乒协做了不少工作才说服她。像她这种情况能在这次大赛中把状态调整得这么好,  相似文献   

6.
年度逆转     
《乒乓世界》2007,(1):61-61
年度逆转:日本公开赛女单决赛王越古4比3郭焱(-8,12,-7,-4,9,10,12)郭焱,中国女队主力,23岁,2006年日本公开赛前曾取得过世乒赛女团冠军、世乒赛女单亚军和世界杯女单亚军。  相似文献   

7.
陈洁 《乒乓世界》2003,(10):28-28
说起林菱,人们一定不会忘记2001年大阪世乒赛她获得女单亚军后动情流泪的一幕。她守住了单打下半区的阵线,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悍的对手,最后与队友王楠回师,尽管没有获得冠军,但在林菱心里,那一届世乒赛那么的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8.
2002年全国锦标赛问鼎女单:2006年代表中国参加世乒赛团体赛捧起考比伦杯;2008年摘得世界杯女单冠军……李晓霞职业生涯的前半程无疑可以用“顺”来形容,然而这之后,她便陷入长时间的低迷,加上阑尾炎在最要命的时候侵袭,李晓霞甚至曾想过就此放弃。  相似文献   

9.
夏娃 《乒乓世界》2002,(2):22-23
属虎的曹燕华,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上天赋予她聪明,又给了她极好的心理素质、泼辣果敢的性格、超乎寻常的运动天份,使她获得了世乒赛女团、女单、女双、混双“大满贯”,在运动生涯中留下了7个世界冠军奖杯。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3,(4):8-9
十年前,不到15岁的王楠在七运会上找进女单前八名,成为国家一队最年轻的选手。当时谁也想不到,这位在各个方面都不起眼的东北女孩儿,五、六年之后成了中国女队的领军人物。然而,在蝉联45届、46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囊括曼谷亚动会四项锦标,包揽悉尼奥运会女单、女双金牌,荣获首届中国电视体育奖最佳女运动员、最受欢迎女运动员奖之后,王楠在2002年遭受重创,釜山亚运会铩羽而归,将她从事业的巅峰抛入低谷。王楠想过退帅,但她最终选择了坚持。这时候,她最需要一个自己信赖的人,携手共渡难关。于是,师出同门的乔红来到了她的身边。  相似文献   

11.
夺得第45居世乒赛女单季军的概智惠在艾城的崛起引起了乒坛的重视.张燮林推断:柳将是未来对中国队构成最大威胁的女选手.然而,这位韩国运动员却告诉我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我们到了南京后.应杨影的邀请到她家里去作客,杨影的家挺宽敞,布置得也很舒适。我们到她家时正值中午,她的爸爸妈妈一起在厨房里忙碌着,还有两个男孩在房间里摆弄着电脑,杨影介绍说其中一个是自己的男友:我们问她喜欢什么样的男孩,杨影说因为自己话多.所以希望男朋友话不要太多。还说现在的这个男朋友就是这样,两人在一起通常是她说他笑:“也许再过两三年,我就会考虑成家,我想我不会等到三十好几再结婚。”杨影坦言道。  相似文献   

13.
陈洁 《乒乓世界》2000,(7):23-24
提起井浚泓,很多人自然就会想起她在1993年第42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战胜邓亚萍的那场球。7年过去了,井浚泓依然活跃在球场上。今年5月,她代表新加坡复印通俱乐部参加了在江阴举行的首届世界女子乒乓球俱乐部比赛,期间,我和她聊起了她在新加坡的训练和生活。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5,(12):0-11
入选理由:即将过去的2005年.对于张怡宁来说.也许比她获得奥运会冠军的2004年还意味深长。五月的上海世乒赛.张怡宁获得女单冠军.加上2004年获得的奥运会和世界杯女单冠军.她成为了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继邓亚萍和王楠之后.拿到三大赛女单大满贯的第三人。然而一周后,厄运突至.欲在全运会预赛上大展宏图的张怡宁在混双训练中意外受伤.手掌根部骨折.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体会了一次对抗伤病和挑战自我的艰难复兴。  相似文献   

15.
5月3日晚,上海世乒赛女单第三轮.福原爱1比4不敌刚刚在女子亚洲杯上4比3险胜过的郭焱,日本队的比赛就此全部结束。  相似文献   

16.
一个擦边球     
关俨 《乒乓世界》2002,(1):27-27
1988年11月。第六届“亚洲杯”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只设男单和女单两项比赛,中国队派李惠芬和邓亚萍参加女单比赛。李惠芬是1987年第39届世乒赛的团体冠军成员,又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女单亚军,这一老一少打得非常出色,最后双双进入决赛争夺冠军。经过三局苦战,邓亚萍夺得冠军,李惠芬获亚军。邓亚萍有实力夺得这个冠军,但她赢得并不完美,这是由一个擦边球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陈静于88年代表中国队以一局不败战绩在奥运会上夺得女单冠军。91年她退出国家队,先后赴美、日和中国台北等地、以精湛的球艺,赢得巨大声誉。93年她代表台北队出征第42届世乒赛,奥夺亚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公开赛的报名表上看到玄静和的名字,便决定一定要在青岛采访她。转瞬间她已退役9年,夺得第42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后喜极而泣的一幕似乎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的不仅仅是她精湛的球技,顽强的个性,俏丽的面容,更是她从心灵深处折射出来的文化修养和超凡脱俗。  相似文献   

19.
官松 《乒乓世界》2005,(4):48-49
十年前的1995年,是邓亚萍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一个年份,她在自己国家举行的世乒赛上得到了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一扫前两年“海外兵团”给中国乒坛带来的阴霾。十年问,她经历了蝉联奥运冠军、告别世乒赛、读书、退役.参与申奥、毕业、任职北京奥组委开发部市场部等一系列“大事件”,并最终回到国家体育总局,在总局装备中心担任主任助理,来到了体育官员的角色上。  相似文献   

20.
李晓霞逆袭     
邱晓弋 《新体育》2013,(6):52-53
鹿特丹世乒赛上,90后小将丁宁夺冠,一度让80后的李晓霞地位尴尬,她甚至被人们视为张怡宁与丁宁两代一姐间的过渡人物。但在随后的伦敦奥运会与巴黎世乒赛上拿到两枚最有分量的女单金牌,李晓霞终于逆袭上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